讀者來信如是說:
我和小慧(化名)是高中同班同學,那時候,小慧比我學習成績好。高考結束后,我們前往不同的城市上大學(老家縣城,我在本省省會城市上大學,小慧考取了外省更好的院校)。本科畢業后,我考取了老家的公務員,小慧則繼續讀研,且小慧學業有成后,留在她讀研的城市擁有了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
轉眼,我和小慧已經來到了36歲,且我兒子都上小學3年級了,小慧則依然單身。當然,小慧這些年在感情層面壓根沒有消停過:男友換得挺勤快,卻不考慮結婚。曾和丈夫拉家常時,提及過小慧的狀況。丈夫對我的反饋:在我面前八卦一下完事,千萬別當面或以短息、電話等形式對小慧的私生活指指點點,免得遭對方煩。
正是因為有了丈夫警告,這些年,小慧每年春節回來的時候,我們會談天說地,但會刻意規避與感情有關的部分。當然,有關小慧結交了太多男朋友,是小慧主動向我提及的,每每這時,我只會言不由衷地來一句:你開心,我放心。
然而,小慧終究是我上學期間沉淀下來的為數不多的朋友,有時候難免會在心中有這樣的疑惑:她明明長相不錯、人也善良、收入也不錯(她已經在工作城市買了房子,目前房貸已經還清),為什么就不能考慮過主流生活呢?
去過小慧工作城市游玩過3次,每次都是住小慧家,且小慧每次都能給予我熱情招待。能感覺到小慧的生活很自由、很幸福,但我們終將有老去的那天,到時候,她還能像如今這般灑脫嗎?又或者,是我的思想太傳統了。
木子李情感淺析:
導致人們過了世俗中的結婚年齡卻依然保持單身狀態的4個常見原因:
一、在成長過程中,見證了父母婚姻的不幸,從而在心里埋下了恐婚的種子。
人們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接受兩方面教育:知識的吸取以及為人處世的吸取。知識基本上會從老師那里獲得,但為人處世的態度主要來源于父母的言傳身教。事實上,在很多人成長過程中都曾體驗過這樣的場景:1)見證了父母因生活瑣事的無數次爭吵;2)父母對自己低要求,卻對子女高標準;3)父母在盡孝環節并沒有在子女面前做好榜樣;4)有些人甚至見證了父母出軌以及父母離婚的過程。倘若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從父母那里感受到的婚姻生活是特別糟糕的,不排除他們成年之后,會對婚姻生活產生恐懼心理。
二、曾在某個年齡段對愛情真心投入過,卻在這段關系中遭受到了嚴重傷害。
很多人在生活中曾對愛情有過過早的體驗,其中不排除一些人在對愛情的體驗過程中有過這樣的經歷:自己的真心投入換來的則是對方的白眼狼。一旦人們有了這樣的經歷,或很難在未來的感情生活中再一次真心投入,源于他們會本能地攜帶一日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心理,對戀愛對象給予防范以及有所保留。然而,這些人未必能很好地和“孤單”相處,為此,愛情就成為了他們生活中的調和劑,他們卻沒有和戀愛對象結婚的想法。于是,我們會看到這樣一種現象:有些人,身邊的異性朋友壓根就沒有斷過,但他們卻沒有結婚打算。
三、在適婚年齡,或挑三揀四、或沒有結婚資本,被動淪為了大齡未婚青年。
在感情領域,并不是所有單身人士都是主動單身的,還有一些人屬于被動單身。常見現象包括:1)一些人在優選結婚對象時,秉承了寧缺毋濫的心態,以至于挑來挑去,把自己挑剩了,從而進入一個惡性循環的狀態:伴隨著年齡越來越大,發現可供自己選擇的人越來越少,索性放棄了結婚想法;2)一些人很想早早完成結婚的傳統,怎奈囊中羞澀,導致自己成為了找結婚對象困難戶。雖然他們也知道,倘若把擇偶標準降低一些,或能換來結婚結果,但他們又不甘心找一個自己壓根不愛的人走進圍城,也只能繼續單著了。
四、性取向小眾或者崇尚自由生活,疊加外來文化入侵,甘愿做不婚主義者。
生活中,有這樣一些群體:他們性取向小眾,就好比,喜歡同性;又或者崇尚自由;又或者受外來文化侵蝕,導致他們的婚戀觀進入了非主流賽道。對于這些人而言,他們的感情生活或許并不會被同事、朋友催促,但必然會被父母念叨。這時候,他們會拿出極端例子對父母反駁:1)拿離婚案例試圖堵父母的嘴;2)拿一些年邁老人不被子女孝順的案例試圖堵父母的嘴;3)甚至用不耐煩的逃避方式和父母抗衡。想說的是,傳承在家庭中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源于家人之間的相互照顧才是絕大多數親情的真實寫照。
人們在對別人的生活給予審視的時候,通常在意的是別人的收入狀況以及別人的身體是否健康,但別人在生活瑣事中沉淀了什么,我們怎會有知情權。為此,我們沒有必要用我們的認知去要求別人該怎樣生活。事實上,選擇怎樣的生活,都是生活方式,且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承擔相應的代價。就好比:一些人年輕的時候,享受了單身狀態下的自由,就需要承擔年邁時形單影只的代價;就好比,一些人享受了天倫之樂,也需要承擔夫妻之間最起碼的約束或爭吵。所以,在別人的生活中,當別人不需要建議的時候,請不要主動給建議。
小慧這些年經歷了什么,你其實并沒有太多了解,源于你們在生活中約等于沒有交集。你對小慧的了解充其量定格在小慧報喜不報憂狀態下你覺得小慧這些年的生活質量還不錯層面,而你們之所以看重彼此之間的友誼,源于你們都是念舊之人,且這些年,你也沒有在小慧面前給小慧太多建議,尤其感情層面,導致小慧覺得每次和你聊天都較為舒服。為此,在認可小慧依然善良的情況下,沒有必要去糾結她的終身大事,并在友情部分將你們的關系維系好即可。畢竟單身不等于怪物,所以,請用平常心對待小慧只戀愛不結婚的舉動。
編后語:
無論是提及活著的意義,又或者對愛情的看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人們之所以會有不同的見解,必然是因為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經歷。所以,我們沒有必要用自己對生活的認知去強迫別人該用怎樣的方式去應對生活。就好比:人們在生活中也存有不同的興趣愛好,為此,人與人之間,尊重和懂比關心更難得。
我相信每個人骨子里都是渴望自由的,但自由只是一個相對概念,源于自由和隨心所欲之間有著本質區別。只是作為成年人,在對愛情和事業給予決定的時候,一定要想清楚你將會背負對應的代價。至少在看待一切事情的時候,不要采取自私和雙標的態度,只有這樣,面對自己或正確或錯誤的決定,才不至于有太多懊惱元素。
(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