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18時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和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首個國家級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山東部分地區高溫健康風險高(橙色預警),其中山東中東部部分地區高溫健康風險極高(紅色預警)。在氣溫過高、濕度大、風速小等條件下,非常容易引發中暑。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人體在高溫、高濕環境下,由于水和電解質丟失過多、散熱功能障礙,導致機體核心溫度過高,引起的以中樞神經系統和心血管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熱損傷性疾病。老年人、孕產婦、孩子、患有慢性病或過分疲勞的人,更容易發生。
中暑的臨床癥狀包括輕癥中暑、重癥中暑。
輕癥中暑臨床表現為頭昏、頭痛、面色潮紅、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脈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癥狀,體溫升高至38.5℃以上。
重癥中暑還包括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三種類型,也可出現混合型。
熱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稱中暑性高熱,其特點是在高溫環境中突然發病,體溫高達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繼之“無汗”,可伴有皮膚干熱及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等。
熱痙攣,主要表現為明顯的肌痙攣,伴有收縮痛。好發于活動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腸肌為著。常呈對稱性。時而發作,時而緩解。患者意識清,體溫一般正常。
熱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現為頭昏、頭痛、多汗、口渴、惡心、嘔吐,繼而皮膚濕冷、血壓下降、心律紊亂、輕度脫水,體溫稍高或正常。
如何預防高溫中暑
首先,合理安排活動時間,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是全天最熱時段,盡量減少外出,避免劇烈運動或長時間戶外停留。必須外出要做好防護,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和太陽鏡、涂抹防曬霜。
其次,合理補充水分,定時喝水,不要等口渴才喝,可適當喝淡鹽水、綠豆湯等。室內保持適宜溫度和通風,可使用空調,但溫度不要調得過低。高溫環境下作業人群,要做好勞動保護,定時到陰涼處休息。
最后,選擇淺色、寬松、透氣的衣物,以減少身體對熱量的吸收并促進汗液蒸發。關注易感人群:老人、兒童、孕婦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易中暑,應給予特別關注,確保其處于適宜的環境中。
現場如何急救
一旦發現有人中暑,應立即將其移至陰涼通風處,解開衣物,用濕毛巾擦拭身體,或使用風扇、空調等設備降低環境溫度。在患者意識清醒的情況下,可給予適量含電解質的飲料,以補充體內水分和電解質,但避免給予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飲品。若患者癥狀嚴重,如出現高熱不退、昏迷、抽搐等情況,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送醫治療。
來源:市疾控中心
投稿地址:fcjsx04@163.com
編輯審核: 肥城市衛生健康宣教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