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馬來西亞外長透露,中國和俄羅斯已同意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這一消息瞬間在國際政壇激起千層浪。
2011年11月,中美俄等五個擁核國家與東盟在印尼就《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議定書展開磋商。按規定,簽署并批準議定書后,五國需承諾不對條約締約國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這無疑是東南亞國家為自身安全上的一把“鎖” 。
多年過去,五個擁核國家對此條約態度不一。中國始終堅定支持東南亞無核化,多次表明愿率先簽署議定書,還積極與東盟國家保持溝通。俄羅斯也表態,在滿足條件時愿意簽署,承諾為東盟提供核安全保障。可英法態度不明朗,美國雖稱考慮,實則奉行“拖字訣”,一“拖”就是十余年。
普京(資料圖)
美國在南海動作頻頻,借著與菲律賓軍演的機會,把堤豐中程導彈系統留在菲律賓呂宋島北部,這可是冷戰結束后,美軍首次在亞太地區部署這類武器,嚴重威脅地區安全穩定。菲律賓馬科斯政府不顧其他東盟國家安全訴求,引美軍入南海,加劇地區緊張局勢。今年6月,菲律賓武裝部隊甚至公開希望美國部署第二套堤豐中導系統 。
除了在軍事部署上大做文章,美國在外交和地緣政治策略上也小動作不斷。其長期奉行的“印太戰略”,試圖構建多層次網絡化軍事威懾體系,聯合地區國家限制中國的海上活動與戰略影響力。菲律賓構建“戰區”的設想,背后就是美國在“牽線”,想把日本等國拉進針對中國的“包圍圈”。日本也想借此突破和平憲法限制,提升自身在區域安全事務中的話語權 。
美國的種種行徑引發地區國家強烈不滿。如今,除菲律賓外,其他10個東南亞國家大多支持建立無核武器區。中俄明確表態,讓美國感受到巨大壓力,仿佛一把名為“世界和平”的利刃架在脖頸,迫使美國不得不重新審視其在該條約上的態度。
從更宏觀的國際政治視角看,美國長期在國際事務中以“世界警察”自居,其行為常與國際法和國際準則相悖,在南海問題上的干涉就是典型。美國為維護自身霸權,不擇手段破壞地區穩定,推行霸權主義外交政策。但隨著國際格局多極化發展,越來越多國家開始抵制美國霸權行徑。
馬科斯(資料圖)
美國內部也面臨諸多問題。特朗普上臺后推行的稅收與支出法案,計劃未來10年減稅4萬億美元并削減至少1.5萬億美元支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直言這將進一步擴大美國財政赤字,與降低財政赤字以穩定債務水平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的建議背道而馳。國內民眾對政治暴力的擔憂加劇,社會分裂嚴重,政治極化現象突出。
在國際軍事戰略層面,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看似強大,實則面臨諸多挑戰。中國海軍實力飛速發展,山東艦和遼寧艦航母戰斗群能前出“第二島鏈”,東風-21D、東風-26等導彈可有效威懾美日艦隊,北斗全球組網、無人艦艇、高超音速導彈等先進裝備與技術,讓解放軍構建起完善的信息化作戰體系 。
再看菲律賓,其在南海挑釁中國,構建“戰區”的設想不過是空中樓閣。菲律賓自身軍事實力薄弱,依賴美國支持,在南海問題上屢屢侵犯中國主權權益。但菲律賓這種行為不得人心,不僅與中國關系緊張,還引發其他東盟國家不滿。若菲律賓繼續挑釁,必然撞得頭破血流,因為中國有足夠實力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特朗普(資料圖)
在這樣的局勢下,美國若不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將進一步孤立,在國際社會失道寡助。東盟國家已準備好收拾菲律賓這個破壞地區穩定的“內鬼”。菲律賓妄圖靠美國撐腰在南海謀取利益,如今看來,美國自身麻煩纏身,菲律賓求助美國也無濟于事。
國際政治格局正經歷深刻調整,中俄聯合行動維護地區安全與穩定,眾多國家選邊站,美國霸權地位受到沖擊。未來,國際社會應共同努力,推動構建公平、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摒棄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以和平、合作、共贏為目標,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