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玉帶河大橋東側
曾有一個罩在工地上的
巨大白色“氣球”
格外吸引眼球
總會引得不少行人多看幾眼
該項目為通州區新增海綿城市玉帶河大街防澇泵站及蓄水凈化池工程,已于今年6月完成全部結構建設和設備安裝,即將投入試運行。
工程投用后,可有效解決運河沿岸地區極端降雨天氣下河水倒灌和內澇積水問題。
兩大泵站+巨型蓄水池
通州區新增海綿城市工程項目
包含玉帶河大街、通胡大街兩座防澇泵站及蓄水凈化池設施。
防澇泵站配備強排與防倒灌設施,排澇能力分別達26m3/s和18m3/s,可有效解決運河沿岸極端降雨導致的河水倒灌及內澇問題。
兩座蓄水凈化池總容積16700m3,相當于250個標準游泳池蓄水量,年均雨水收集量50萬噸,可大幅度減少合流制溢流和初期雨水面源污染。
工程投用后,通胡大街、玉帶河大街周邊區域的防洪排澇能力顯著提升,可有效應對50年一遇的暴雨天氣。
作為核心設施的地下調蓄池,應用了硅砂蜂巢儲水自凈化技術,具有“截污、調峰、蓄水、凈化、用水”五位一體功能,可實現雨污水源頭蓄水減排和就地凈化回用。
未來,這里將成為項目控制區域雨水的“凈化中樞”——裹挾泥沙、污染物的初期雨水經分流沉淀系統凈化后,可直接用于河道景觀補水,讓每一滴雨水都成為生態循環的“活細胞”,真正實現“海綿城市”水資源再生利用理念,進一步保護和改善北運河水質。
全市最大基坑氣膜+BIM技術
▲施工資料圖
該項目于2024年2月正式破土動工。為解決施工建設過程中揚塵以及噪音污染等問題,在項目施工階段中率先應用了全封閉、大跨度氣膜技術,其中玉帶河基坑氣膜占地長165米,寬80米,高37米,氣膜展開面積21000平方米,是全市目前規模最大的基坑氣膜。
從項目啟動到完工,工程基坑開挖、塔吊作業,材料加工、主體建設等所有工序均在氣膜內完成。在主體結構施工階段,項目還借助BIM技術進行三維建模,實現施工過程可視化管控。
▲資料圖
通過全封閉式施工環境,實現揚塵“零外溢”、噪音“低分貝”,面對2024年暴雨、冰雹及2025年大風等極端天氣,基坑氣膜以“零損傷、零位移”的表現通過極端天氣檢驗。
基坑氣膜的應用大幅提升工程效率,縮短了項目建設周期,為中心城區環境友好型施工提供了嶄新的解決方案。
▲施工資料圖
來源:北京通州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