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惠安小屋圈」關注更多新聞、旅游、美食等。
再上臺階,新地標輪廓初現
(項目建設現場)
項目選址在崇武鎮前垵村,總建筑面積2.53萬平方米,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依海而建,以石為衣,石海相伴,致力打造集文化傳承教育、旅游展覽為一體的公共建筑。
目前三層梁板澆筑已完成50%、三層墻柱鋼筋及模板安裝已完成40%,計劃于9月底主體結構封頂。
(惠女精神傳承旅游基地建設工程項目效果圖)
接下來,惠安城建集團將繼續踐行“解放思想,再上臺階”的理念,不斷創新管理模式,提升技術水平,為項目建設注入源源不斷新的活力,相信在全體建設者的共同努力下,這一項目必將成為充分展示惠女精神和地方文化魅力的新地標!
惠女精神傳承旅游基地 綠色建筑閃耀節能之光
惠女精神傳承旅游基地,是一座銘記與弘揚“惠女精神”的文化殿堂,也是2025年惠安縣省級城鄉建設綠色低碳試點片區的高星級綠色建筑標桿。它用實力證明,綠色建筑也能美得深刻、節能高效!
惠女風骨,筑就綠色詩篇
惠女精神傳承旅游基地坐落于惠安崇武鎮前垵村,是集文化傳承教育、旅游展覽為一體的公共建筑,總建筑面積2.53萬平方米。建筑依海而建,遵循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的原則,巧妙地融入了惠女精神元素,以石為衣,石海相伴,盡展惠安石雕精巧工藝,鑄造綠色建筑新典范。
建筑之魂:
建筑形體靈感源于惠女的勞動場景,從惠女抬石頭、抬漁船、齊頭并肩、斗笠成線的“勞動景觀”中提煉建筑語言,融合閩南石雕工藝,讓石材訴說著堅韌。
光影韻律:
標志性的“斗笠”采光頂,以惠女典型形象特征的斗笠作為元素,經抽象與變形,使其在建筑中成為一種精神中心,不僅美觀獨特,更巧妙引入自然光與清風,營造舒適室內環境。
古今交融:
惠女服飾元素、自然意象與現代建筑技法在此完美交織,成就了一座兼具傳統美學與現代節能智慧的綠色典范。
硬核節能,省出綠色未來?
以綠為底,美綠升華:
建筑屋面和立面分別設計了外挑構件和挑檐,讓建筑遮陽成為建筑藝術的一部分;在建筑圍護結構設計方面,通過采用噴涂聚氨酯硬泡體保溫材料、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等高效保溫材料,搭配斷熱鋁合金雙銀 Low - E中空玻璃窗,實現了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提升超20%,為降低建筑運行能耗奠定良好基礎。
空調系統“省電王”:
項目選用高效磁懸浮冷水機組和風冷熱泵機組,名義工況下COP值分別高達6.6和3.33,較國家標準分別提高了24.53%和23.33%,大幅降低了空調系統的能耗,為節能降耗立下汗馬功勞。
光水雙控“精算師”:
項目所有照明均采用LED節能燈具,并實施了分區、分組及調節照度的節能控制措施。同時,通過設置雨水回收利用系統、采用高效微噴灌方式及水效等級為1級的用水器具,讓每一滴水都物盡其用。
靈活空間,自然共生
百變大空間:
項目序廳、展示廳、報告廳等均采用大開間設計,部分空間采用玻璃靈活隔斷,可變換功能的室內空間面積占比高達7901.80平方米,大開間或靈活隔斷圍合的面積占比5061.96平方米,空間利用率極高。
自然好幫手:
項目通過合理設置中庭采光井和玻璃幕墻開啟扇,實現了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風,進一步降低了建筑能耗,讓建筑與自然和諧共生。
智能管理,高效低碳?
智能中樞:
項目設置了樓宇自動監控管理系統和建筑能源計量系統,實時掌握能耗脈搏,精準調控。
便捷安全:
智能照明、安全報警等智能化服務系統,提升舒適安全感,更助力精細化管理,節能高效兩不誤。
綠色答卷,減碳先鋒?
項目將綠色理念貫穿全生命周期,從建材生產運輸、建造施工,到日常運行維護、未來拆除,全程嚴控碳排放。通過采用高效燈具、高效空調機組以及種植綠化植物等措施,項目每年總減碳量達270.15噸二氧化碳,單位面積碳排放下降幅度高達22.33%,為綠色發展貢獻了堅實力量。
惠女精神傳承旅游基地是泉州市高星級綠色建筑的璀璨明珠,更是惠安縣推動綠色發展的一張閃亮名片!它完美詮釋了文化傳承與科技創新如何在建筑中交融共生,為節能減排、建設美麗家園提供了生動案例。
來源:惠安本地靈
進惠安爆料群
直接點擊以下關注回復【進群】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公眾號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