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在7月3日的北京世界和平論壇上,捅破了日本政壇數十年不敢捅破的窗戶紙。面對滿座國際政要,這位曾因“東亞共同體”構想被迫下臺的政壇孤勇者直言:日本必須降低對美依賴,實施“去風險”戰略。話音未落,東京政壇一片嘩然。
鳩山對美國的診斷可謂一針見血。他斷言特朗普現象絕非偶然,而是美國社會矛盾的總爆發。即便三年半后特朗普卸任,“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民粹邏輯已成美國政治基因。任何繼任者若不向“美國優先”低頭,注定被選票淘汰。數據印證了他的判斷:二戰結束時美國GDP占全球56%的絕對霸權,如今已萎縮至24%。產業空心化與貧富分化,正把“被全球化背叛”的憤怒釀成政治毒藥。
面對這樣的美國,鳩山拋出四選一命題:無條件追隨、苦口規勸、徹底決裂、或增強自主性。他毫不猶豫選擇最后一條路,卻也不諱言艱難——畢竟日本經濟血管里流淌著美國市場的血液。
鳩山開出的藥方直擊要害:降低對美出口依賴不是口號,而是生存法則。日本車企已嘗到苦果——當特朗普揮舞關稅大棒,豐田在美工廠被迫減產,供應鏈劇烈震蕩。鳩山看得透徹:日本企業若因懼怕美國制裁而拒絕與中國高科技合作,等于自斷生路。他的方案務實而大膽:在東南亞建中日合資企業,推動日本加入亞投行,讓技術合作繞開政治鐵幕。
鳩山在北京的宣言,撕開了日本“對美一邊倒”路線的裂縫;當特朗普用關稅大棒敲打盟友時,“去風險”正從經濟策略升華為政治覺醒。東亞棋盤上,日本若真能跨出歷史性一步——那將不是對美國的背叛,而是對一個霸權終結論的清醒確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