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千年驚鴻起 以舞為箋賀芳辰。日前,六安市紅劇場劇院內華燈初上,雅韻流轉。由六安市直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六安市文化館、六安市音樂舞蹈家協會聯合主辦,六安夢工場舞蹈學校承辦“尋夢·驚鴻”大型青少年原創舞劇暨夢工場十一周年校慶晚會在此盛大啟幕。這場以"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為內核的舞蹈盛宴,既是夢工場深耕少兒美育十一載的成果匯報,更以足尖為筆、以舞為墨,為觀眾鋪展了一幅流動的華夏文明長卷。
【十一載深耕:以舞為根,以文化心】
作為扎根六安本土的少兒文化藝術教育平臺,夢工場始終秉持“以舞育人”的初心。自2012年成立以來,其自主研發的“12歸1”特色舞蹈教學體系,融合藝術鑒賞、即興表演、主題研學、兒童繪本四大特色課程,構建起“專業+創新”的美育矩陣。十一年間,從練功房的汗水到舞臺的聚光燈,從稚嫩的“踮腳學舞”到如今用舞蹈講述中國故事,夢工場用兩千多個日夜的堅守,讓數千名孩子在足尖律動中觸摸文化溫度、感知藝術力量。
晚會現場,六安市新聞傳媒中心、六安新周報、六安交通音樂廣播等媒體代表,以及眾多家長與教育界同仁共同見證這一時刻。在舞臺特別啟用的投影幕布設計,標識與背景中淡雅的中式山巒云霧紋樣交相輝映,米白、淡黃、淺藍的主色調,恰如其分地烘托出“尋夢”的詩意與“驚鴻”的雅致——這既是夢工場視覺體系的延續,更暗合其“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
【舞劇啟幕:梅瓶為引,十二篇章繪文明長卷】
晚7點半整,隨著舞臺追光燈漸次亮起,大型青少年原創舞劇《尋夢·驚鴻》正式開篇。
故事始于一個尋常的深夜:夢工場的學員“默默”在擦拭祖傳梅瓶時,意外喚醒了沉睡千年的器靈。在器靈的引領下,她的足尖踏過時光的褶皺,開啟了一場跨越千年的文明之旅——
全劇以“梅瓶”為線索,通過《梅瓶·器靈》《絲路·漢韻》《霓裳·盛唐》《墨韻·千年》《滄海·龍吟》《梨園·春秋》《尋夢·驚鴻》七個篇章,串聯起漢代飛天、盛唐氣象、宋代雅韻、鄭和下西洋、京劇藝術、近代救國熱潮等十二個歷史場景。十二支風格迥異的舞蹈,如十二面棱鏡,將華夏文明的璀璨光色折射成一條流動的光陰長河。
終章《尋夢·驚鴻》中,錢楚楚與榮蓉的雙人舞完成“從少女到傳承者”的蛻變。當她們的舞步與序章的“默默”身影重疊,舞劇的終極意義也再次展現:所謂驚鴻,從非剎那絢爛,而是無數個此刻的足尖,將文明的故事,舞成一條永不停歇的長河……
【幕后匠心:每個足尖都藏著成長的故事】
舞臺上的璀璨,源自臺下的千錘百煉。
為還原宋代“磨喝樂”的靈動,三星一班的孩子們利用課余時間反復練習"提沉含仰"的身韻;為呈現“鄭和下西洋”的磅礴感,七星一班的舞者查閱大量航海資料,將船槳劃水的動作細化到角度;最小的“小演員”們(二星一班、二星二班)在《長安長安》中扮演“胡商少女”,跟著老師學方言、練腰肢,只為讓“駝鈴響處有鄉音“更動人。
節目單清晰記錄了這場“文化之旅”的創作脈絡:從序幕《梅瓶·器靈》到終章《尋夢驚鴻》,十三個節目由三星至八星各班級接力呈現,成人班學員更以《宋雅流芳》展現傳統文化的當代傳承。
【以舞為媒:一場屬于所有人的“成長禮”】
晚會尾聲,大屏幕播放了一組幕后紀實:練功房里汗濕的后背、舞臺上摔倒又爬起的瞬間、家長在后臺偷偷抹淚的畫面……這些真實的片段,比任何舞蹈都更有力量。
“感謝每一位家長,是你們的信任托舉,讓孩子們的夢想有了起飛的翅膀;感謝每一位孩子,你們用舞步告訴我們:夢想從不是遙不可及的星辰,而是被汗水浸透的練功服,是聚光燈下的綻放,更是'把熱愛刻進生命'的勇氣。”
當“明年再見”的祝福響起時,舞臺中央的梅瓶裝置緩緩升起,瓶身的釉色在燈光下流轉——那不僅是千年瓷器的光澤,更是十一年“以舞育人”的見證,是千萬次足尖起落凝結的詩行,是無數個“此刻”共同書寫的、永遠不會落幕的“驚鴻”。
結語
從“尋夢·新生”到“尋夢·驚鴻”,夢工場用兩部原創舞劇完成了一次漂亮的“成長跳躍”。而今晚的舞臺更深刻地詮釋:最好的美育,是讓孩子在傳承中看見自己的力量,在熱愛里找到生命的重量。
秋夜漸深,但舞臺上的余韻未散——那些關于文明、關于成長、關于熱愛的故事,早已隨著孩子們的足尖,舞進了每一個觀眾的心里。
來源:實習生 楊旻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