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
本文字數:1719,閱讀時長大約3分鐘
作者 |第一財經 劉曉潔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上海市促進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將開展“外資游戲企業在滬研發的游戲產品視同國產游戲的政策試點”,這一規定引發了游戲行業討論。
在此次文件中的“完善軟信業新動能培育的支持政策”下,提及推動數字內容產業在滬集聚發展。
“上海支持有條件的區建設數字內容產業集聚區,推動數字游戲、數字影視、數字音樂、網絡直播、短劇、短視頻等領域內容生產、產品服務與運營發行,創新孵化、登記、交易、融資階梯式服務模式,適時開展外資游戲企業在滬研發的游戲產品視同國產游戲的政策試點,支持數字內容項目開展版權質押融資試點。”措施自2025年7月1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28年6月30日。
一位游戲行業從業者認為,這一政策含金量最高的是這句“適時開展外資游戲企業在滬研發的游戲產品視同國產游戲的政策試點” 。若外資廠商上海分部制作的游戲視同國產游戲,那么版號審批按理來說也會相應走國產游戲版號申請通道,有望大幅提升全球優秀游戲入華數量。
目前國內游戲版號數量的審批數會比進口游戲版號數多很多。以2024年為例,國家新聞出版署共下發新游戲版號1416個,其中,國產游戲版號1306個,進口游戲版號則是110個。
游戲產業分析師張書樂同樣對第一財經表示,在這個新規支持下,外資企業在滬的版號申請或許能得到進一步簡化,加快外資游戲企業在滬研發游戲在中國市場的正式運營速度。
某外資游戲企業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近年來上海游戲“四小龍”(米哈游、莉莉絲、鷹角網絡、疊紙游戲)崛起,一批制作精良的大小體量游戲作品的面世暢銷乃至出海,都已證明了上海本地集聚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專業游戲人才,務實而濃厚的研發氛圍,日漸成熟并能與世界接軌的市場和配套條件。上述這些情況,對擁有國際視野的游戲企業,無論中資外資,都是十分誘人的。
上述人士認為,這個試點政策的推出,無論是對吸引外資游戲廠商設立上海本地研發團隊打造新作,還是對外資與本地游戲企業在研發、品牌上的進一步緊密合作,都是一個利好。
《2023-2024上海游戲出版產業報告》顯示,2023年上海網絡游戲總銷售收入超1445億元,同比增長約13%。上海占據國內約四千億游戲產業總值(包含出海收入)的三分之一。
報告提出,上海自身孵化出了米哈游、莉莉絲、鷹角網絡、疊紙游戲等具有較高自研實力的企業,此外,拳頭游戲、unity中國、育碧中國等企業也在上海成立研發中心,加速推動上海自研實力提升。
上海社科院信息所科技創新研究室主任王興全此前公開表示,上海崛起為全球游戲產業重鎮,既得益于本地內容能力的不斷提升,也得益于海納百川的城市定位。對上海游戲產業發展,王興全提出三點展望: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從企業國際化走向國際性企業,以及承擔起社會責任敘事體系和可持續發展。
這一新規或是意在“從企業國際化走向國際性企業”。行業人士認為,近幾年海外游戲廠商的生存境況并不算好,裁員、砍項目的動態也不少,因此,如果國內通過這種形式將版號放開,應該會有不少外資愿意嘗試。除了海外,這一政策或許也會吸引國內其他城市落地的外資企業分部,例如北京、深圳等。
“如果落地中國,在成本差異不至于國內外那么大的前提下,后面就是看人才和配套了。例如游戲公司多、人才多、政府配合有寬松鼓勵的環境等等。”行業人士說。上海此前在這方面已經有一定優勢,此次政策被認為是強化已有的優勢。
張書樂認為,國際3A大作在中國市場本地化研發,已經在市場運行層面逐步成為趨勢,尤其是以育碧為代表的國外大廠在中國設立工作室,并在今年和騰訊成立合資公司,都在謀求3A大作的中國化,意圖和中國玩家拉近關系,同時用中國風的差異性來解決其作品在全球出現的審美疲勞問題。
外資游戲企業在滬研發游戲產品視同國產游戲,或將加快這一進程,同時推動國產游戲廠商加大精品游戲的研發力度。不過,張書樂提到,在手游這一國產游戲的主場上,國外游戲還很難撼動國產游戲占絕對主流的大趨勢,反而是向中國游戲廠商學習,去努力將自己的大作適應手游體驗、中國市場。
微信編輯| 蘇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