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上海各領域堅持開門教育,廣泛聽取社情民意,進一步推動作風轉變,精準發力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開門教育意味著要主動“走出去”,讓腳步沾滿泥土、讓問題浮出水面。青浦區文旅集團以問題為導向,領導班子成員帶頭“領題調研”。面對上海大觀園轉型之困,引入角色體驗等創新項目,推動景區從“流量”向“留量”躍升。針對青西郊野公園二期服務升級需求,專項優化停車場與觀光車站點,新增6處貼心標識。為減輕經濟小區負擔、激發招商活力,集團積極回應企業訴求,減少書面材料報送量30%。
同樣,青浦區殘聯堅持“轉作風、優服務”,走實一線、服務群眾。在第三十五個全國助殘日期間,走訪困難殘疾人家庭22戶;“六一”前夕,深入特教學校傾聽訴求。今年以來,全區300余戶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1098件輔助器具精準配發、7017名殘疾人享受健康體檢服務。
開門教育成效,在于能否真正解決群眾急難愁盼。華東政法大學選派年輕干部至學生社區“一線蹲點”,用“面對面”交流取代“鍵對鍵”傳達,打通聯系學生“最后一公里”。
學生訴求正是改革發力點。學校教務處始終與學生保持緊密聯系,暢通溝通渠道,及時響應訴求。針對近期學生集中反映的“選課難”問題,教務處進一步深入調研,組織年輕干部下沉一線,廣泛聽取意見,在充分研究論證的基礎上,對選課規則進行了優化調整。放寬退選課限制,僅在選課的最后階段設置退課不低于下限;增加選課范圍,第二輪選課后計劃內課程全面放開;轉專業的學生,在整個選課階段,可自由退選調整課程。“現在公平和方便多了!”國際法學院轉專業學生傅彥崢的感慨道出許多人的心聲。
上海銀行把開門教育同解決科技企業急難愁盼問題有機結合,主動對接“模速空間”“大零號灣”等33個科技園區,深入企業問需問計,暢通“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生物醫藥行業是上海三大先導產業之一,聯和投資旗下和徑醫藥在創新藥研發過程中遭遇資金困境。上海銀行積極聯動上海技術交易所,通過行業首創的管線質押成功提供了5000萬元的“金融活水”,有效緩解了企業資金周期性困難。
截至目前,上海銀行服務科技企業超1.9萬家,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超1800億元,覆蓋上海近四成專精特新企業。
原標題:《上海各領域堅持開門教育,推動作風轉變〡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
欄目編輯:顧瑩穎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趙菊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