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馴象人從不把大象拴在樹上,只用一根細繩套在竹竿上。
有人疑惑,大象力氣之大,大樹也會被輕易拉倒,為什么一根竹竿就把它束縛住了?
原來,相較于限制身體,對思維的禁錮,才是最牢不可破的。
在大象成長的過程中,它始終被一根竹竿拴住,起初也會拼命想要掙脫,但奈何力氣不夠,掙扎換來不是自由,而是皮鞭的抽打,沒多久便放棄了。
因此,大象形成一種思維定式,“這根竹竿,是無法掙脫的”。
一旦思維在心中扎根,大象便再也沒了逃脫的想法。
拴住大象的不是竹竿,是思想上的限制。
大象如此,現實中無數的“牛馬”又何嘗不是被一根無形的“繩索”牢牢困住?
這根繩索叫:心窮。
大部分人之所以難翻身,并不是因為不夠努力,而是心窮。活著,就怕心窮,人窮窮一時,心窮窮一生。
01
心窮者志短,百事難成
知乎博主@槿恩,分享過一個真實的經歷。
創業期間,她招了一個員工,小姑娘生活樸素,她挺看好的。
工作了一段時間后,小姑娘的表現確實也不錯,便想多額外安排一些學習給她,綜合提升一下各方面的能力。
讓博主不解的是,面對學習機會,小姑娘卻以沒精力為由,搖頭拒絕了。
起初,她只以為是小姑娘初來乍到,確實需要時間適應,便沒有強求。
但后來,她慢慢發現了不對勁。
公司的打印紙莫名其妙的少了很多,冰箱里的茶包,零食,水果也消耗的特別快,博主因為事情多,開始并沒在意。
直到有一次,小姑娘下班的時候包漏了,里面掉落出了不少橙子、茶包、小蛋糕。
那一刻,四目相對,特別尷尬。
小姑娘蹲在地板上撿東西,還一個勁的道歉:“對不起,我就是有點貪小便宜。”
博主沒有罵她,只是那一刻多少有點失望。
她掏出早已經為她報名的一些項目管理課程資料,并說道:“這些東西你拿了不要緊,但永遠要記住,寧要賺錢的膽子,也不要省錢的腦子。”
這位員工最后還是沒能留下,因為博主發現,后來她又忍不住開始占其他同事的便宜,雖然她肯定也不是故意的。
精神貧窮的人,往往被短視和狹隘所束縛。
他們不是不夠努力,而是為了彌補內心的貧瘠,一生都沒有把力氣用在對的地方。
很多人腦子里有無數個改變現狀的點子,卻因對失敗的恐懼,從未嘗試邁出過一步。
遇到重要的晉升機會,第一反應不是爭取,而是念叨“我不行”,當機會給到了“關系戶”,又開始抱怨不公。
生活工作稍有不順,立刻陷入“命不好”的負面想法中,將自身困境完全歸咎于外部,從不反思自身行動缺失。
人若心窮至此,便會連改變的念頭都熄滅。
所以,人窮不是什么要命的事,心窮才是。
02
心窮之人
計較的都是小得小失
作家霧滿攔江在書籍《人生心法》中,寫過自己的一個經歷。
他曾認識了一位年輕的乳品廠長,廠長年輕氣盛,躊躇滿志,立下了三年提升利潤的軍令狀。
當時,本地有家雪糕廠依靠“鼓勵工人創新,并提供高額獎金提成”的模式,新品迭出,生意火爆,廠子里有個工人建議效仿。
廠長聽了卻瞬間變了臉色,憤然道:“把錢給工人?想得美!”
他斷然拒絕了這個提議。
后來迫于業績壓力,他半推半就的采用了,但是卻不改其“內心貧瘠”本質:拒絕支付提成,甚至反過來向工人收取創新的材料費。
結果可想而知。
第一個月,新品熱銷了,憤怒的工人卻故意損毀模具、弄丟配方;第二個月,工廠連老產品都停產了。
面對工人的“逼宮”,他寸步不讓。
不久之后,工廠癱瘓了,只剩下他自己在空空蕩蕩的辦公室悲憤罵世。
10年后,他們在深圳重逢,廠長滿臉滄桑憔悴,飯席間,他再次將“窮像”暴露無遺:
酒樓衛生碗筷收費1元,他勃然大怒,憤怒中不斷為難服務員,多次索要各種調味品。
得知飯店老板還辦培訓,店鋪用的是“免費”的實習服務員,更是憤懣控訴。
最后,飯局不歡而散,兩人也斷了來往。
多少人生困境,根源在于一顆深入骨髓的“窮心”——極度吝嗇、見不得他人獲益、對任何形式的付出,或他人得利,都感到剜心之痛。
這種精神上的極度匱乏,才是一個人最大的貧窮和悲劇之源。
而真正的內心富足的人,從不計較細枝末節上的得失。
電視劇《天道》中的一個小片段,讓不少人津津樂道。
有一天,主角丁元英出門吃早餐,他來到了餛飩攤位前,先付了錢才找了個空位坐下。
吃完剛準備回去,老板娘卻將他攔下,要求他支付早餐錢。
丁元英愣了一下,沒有說什么,從兜里掏出錢遞給了老板娘,然后轉身離開。
換做常人,多少也會為此辯解一二。
但不說你也知道,只要你一開口解釋,等待你的將會是無數的拉扯,最終可能還會耽誤你的正事。
成大事者,不拘泥于小節。
明知有可能被胡攪蠻纏,倒不如直接付錢走人,來得自在。
也許有人會說,人性的本質就是會權衡利弊,計較得失的。
但千萬別沉溺于小得小失之中,否則你就會永遠在這個層次里打轉,再難有所突破。
03
做好這3件事
擺脫一直窮下去的死循環
01丟掉貧窮的行為
因為我窮,所以我省;
因為我省,所以我摳;
因為我摳,所以永遠害怕付出。
心窮的人,永遠都想著先得到,再付出,如果不用付出會更好。
想要扭轉這個死循環,一定要換一套價值體系,把價值交換的習慣刻在骨子里。
大V張雪峰曾在直播間分享過一個故事,是在他小時候發生的一件事。
大概五六歲的時候,有一天他去鄰居家找朋友玩,而鄰居家正好在吃飯。
鄰居爺爺見有孩子來,就掰了半個玉米給張雪峰吃,張雪峰抓這個玉米邊吃邊玩,玩了一圈玉米沒吃完,剩下一點就帶回家了。
媽媽看見張雪峰手上半截玉米,回頭就打了他一個耳光。
他說,父母從小對他最大的教育,就是不能占小便宜。
張雪峰自此明白了,這個社會沒有人會讓你白拿東西,你拿了別人的某個東西,別人一定是想要從你這里獲得其他的東西。
不想一直窮下去,就要拋掉靠別人施舍的思維,擁有獨立的人格。
02換掉貧瘠的腦子
有言道:“借力者明,借智者宏,借勢者成。”
如果想真正改變自己,掌握“借”的智慧至關重要,如果一個人腦子不夠用怎么辦?
借腦子用。
誰有結果,我就用誰的腦子。
熱播劇《繁花》中,阿寶出身底層卻不甘平凡,渴望擺脫貧窮,做大生意。
為此,他找到爺叔拜師,借爺叔的腦子達成自己的目的。
而爺叔的教學方式獨特而冒險,他先讓阿寶借錢買冷門股票,結果幾乎賠光。
接著,他再次讓阿寶借更多的錢買入另一只股票,并嚴禁下跌時拋售。
風險巨大、要求反常,換做常人的思考判斷,大概率是不會再繼續了。
阿寶選擇了完全信任并執行。
結果,股票不久后便翻倍上漲,阿寶按爺叔的要求拋出,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當你認知不夠,最大的捷徑就是借別人的腦子用。
03遠離消耗的人
聽朋友說過這么一個故事。
她是做收納服務的,其中一位客戶方小姐,堪稱“心窮”的典范。
她收入不低,住著大房子,卻處處“吸食、消耗他人”。
有次,朋友上門做收納服務,方小姐便用“順手扔垃圾”測試服從底線,朋友剛開始沒有上當。
整理到了一半,她又拖出了幾個大箱子,要求一起整理了。
被告知工作量翻倍,需要增加3000元的費用之后,轉而“召喚”2位朋友幫忙。
兩位姑娘氣喘吁吁趕來,在方小姐趾高氣揚的指揮下無償賣力。
這還沒完,沒過多久,客戶以“垃圾招蟲”為由,逼朋友倒了垃圾,最后還得寸進尺的“請求”,順便把廚房灶臺和地板也打掃了。
忙活了一整天,無形中幫忙干了一堆職責以外的活。
如果你身邊也有心窮之人,一定要速速遠離。
心窮之人消耗的不僅是你的時間和精力,相處久了,更會在無形中吸取你的能量,讓你也不得已染上心窮的習慣。
04
一個人真正可怕的不是口袋空空,而是內心荒蕪。
物質的匱乏尚可憑借雙手與時間去填補,而心靈的貧瘠卻如無形的枷鎖,更容易將人死死困在方寸之地。
這也是很多人無法翻身的原因。
如果你發現自己有心窮的跡象,請主動換掉讓自己窮下去的行為邏輯,換掉貧瘠的腦子,用改變帶來改變;
如果你的圈子里有人在消耗你,小心這類心窮之人,千萬別任由自己被消耗,更別與“惡龍”纏斗,遠離是更好的選擇。
內心豐盈者,陋室亦如宮殿;志若高遠者,荊棘亦是通途。
當你掙脫心窮的桎梏,才能接受腳下的泥濘,抬頭看見星辰大海,活出生命應有的遼闊與富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