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氣血感是對一個人精神面貌最頂級的夸贊。
如今,對一個人時尚品味的最高贊美,則變成了「你有一種經濟上行的美」。
當黑白灰和亞麻、羊絨成了當今時尚圈的老演員,仿佛用力打扮就沒有了老錢的松弛感,「經濟上行風」橫空出世,徹底殺死了比賽。
所謂的經濟上行風,指的就是千禧年間的時尚風格。
和如今大家追求的低調老錢風不同,經濟上行風表現在外貌上,主打的就是一個穿衣自由,精氣神全面支棱起來。
就像是《粉紅女郎》里的「萬人迷」一樣,既能大大方方地穿著吊帶短褲,也能化著夸張的大紅唇和煙熏妝,踩著高跟鞋去上班。
總之不會因為擔心上班太搶眼,而估計整一套低調窩囊穿搭。
小紅書博主@Feny
當經濟上行風在社交媒體上開始流行,有人質疑這種打扮太過用力,反而會給人一種土感。
比如在北京,穿著普通都成了一種打工人之間的心照不宣,誰要是突然打破了這種默契,反而會成為大家眼中的顯眼包,收獲一堆另類的眼光。
但經濟上行風的信徒們會告訴你,經濟上行,最不用在乎的恰恰就是別人的眼光。
因為當時的人們都是如此穿著,對待時尚的態度也更加開放包容,穿衣打扮既不迎合也不討好,為的就是讓自己高興。
而且,只有穿搭上支棱起來,才能時刻提醒自己方方面面支棱起來,經濟上行風既是時尚穿搭,也是自己給自己的正能量風水。
小紅書博主@駐地球人類行為觀察員
有人說,經濟上行風就是一種「勁勁兒」的美感,意思就是美而自知。
如今流行低飽和,經濟上行時代大家都穿多巴胺色,每個人看上去都很熱辣活潑。一點都不在乎顯黑。
經濟上行風不僅是一種穿搭風格,還成為了一種精神狀態。
如今的打工人流行窩囊風穿搭,夏天背心褲衩洞洞鞋,冬天秋衣棉褲雪地靴,久而久之就會患上了精致羞恥癥,不會為這個班認真打扮一下。
但開始研習經濟上行風之后,大家發現所謂的松弛,約等于完全失去拾掇自己的心力。對于普通人來說最好的調理,就是把每一天都當作經濟上行時期來過:
如果你把自身的精氣神都調理成經濟上行的樣子,那么就算穿著洞洞鞋,身上也會自帶《姐就是女王》的BGM。
年輕人剛開始知道「經濟上行的美」時,只是把它當作一場社交媒體的奇觀,當個熱鬧來看。
因為千禧年代的時尚,主打的就是要秀出自己的曲線,張揚自己的魅力。大卷發、紅嘴唇和小短裙,任憑哪一樣出現在如今的職場里,都會被同事懷疑你是不是活兒太少了,人太閑了。
后來才發現,經濟上行風不是讓你穿著超短裙去上班,而是開始認真收拾自己,把每一天都支棱起來。
小紅書博主@感覺至上
今年28歲的北漂胡卡,在一家廣告公司工作。
她說她的職場穿搭經歷過三個階段,剛入職時精致土,工作三年后就開始完全放棄打扮,直到最近被「經濟上行風」醍醐灌頂了,才意識到人真得支棱起來,于是買了不少多巴胺色系的裙子和耳環,甚至還開始化妝了。
大家現在以白幼瘦為美,但經濟上行風對身材和膚色的要求就沒那么多。
就算是小麥色皮膚,也能照樣穿熒光粉和蜜蜂黃,整個人都自信多了。
一些覺得自己低精力的人,把經濟上行風當作一種對于自己精神狀態的調理。
已經兩年沒怎么化妝的北漂田甜,剛工作時還會用工資的一大部分去買漂亮的衣服和首飾,周末穿著出去逛街、拍照。
但隨著工作越來越久,上班幾乎成了生活的全部,「買的漂亮衣服也沒場合穿,索性不買了?!?/p>
但后來田甜發現,只要不打扮,人的精氣神就會越來越差。
上班只穿襯衫長褲,后來衣柜里的衣服就都成了自己的工服,看著就心煩。
對她來說,上班不打扮就是覺得很累,而且這個辦公室里也沒有值得自己打扮的人。
但經濟上行的年代,沒人在乎有沒有人看自己,大家就是出于對美的好奇和熱愛,像是小鳥銜著亮晶晶的東西裝飾鳥窩一樣打扮自己。
我每天都感覺上班如坐牢,但把自己打扮得鮮艷一些,就算是坐牢心情也更好。
和以拉夫勞倫、愛馬仕為代表的老錢風或靜奢風不同,經濟上行風穿搭并沒有固定的品牌,甚至也沒有統一的風格定義。
主打一個混搭個性鮮明,每個人都可以隨心所欲地大膽表達自己。
小紅書博主@駐地球人類行為觀察員
00后北漂小霖認為,經濟上行風穿搭,更像是打工人的小叛逆。
在職場上,如果你日復一日只穿優衣庫,很容易因為太過低調被人忽視。
但如果巧妙用一些色彩飽和度高、款式特別的配飾,還有鞋包點綴,大家就容易記住你。
這么穿并不是為了炫耀什么,而是在找回活人感。這是一種張揚但不越界的方式,展現個性。
無論眼下的生活多么艱難,最不服輸的年輕人,都在想方設法給自己打氣。而經濟上行風穿搭,恰好是提振精氣神的良方。
最常見的經濟上行風的上衣三件套,就是開扣連衣裙、無袖背心和亞麻襯衫,特點是都能顯得人挺拔有型。
穿上它們出門,有一種從高干文里走出來的女主的美。顯得整個人既有底蘊,又有野心,哪怕眼下只是月入幾千,但總有一天會干成一番大事。
小紅書博主@感覺至上
對年輕人而言,經濟上行風穿搭最大的好處,就是入門成本極低。
現在大家討論的復古風,大都是90年代經濟發展最快時,人們的穿衣風格。
當時咱爸媽為了追潮流,早就買了不少時裝,替我們攢好了一箱底的時尚彈藥。
所以根本不用斥巨資去買東買西,只要回趟家,自然就能從衣柜里翻出全套裝備。
畢業后勇闖職場的人,心態往往會經歷三個階段。
躊躇滿志時,還沒發工資就開始覬覦一堆中產品牌。
后來被職場蹂躪得疲憊不堪,開始消極抵抗,故意選擇窩囊風穿搭,希望領導看到后,便不再對自己寄予厚望。
如今選擇經濟上行風的人,則是在歷經沉浮后,終于通透了。
他們身穿一身經濟上行風格服裝,卻不會盲目樂觀。而是要格外清醒地認識到,這么穿只是為了提提氣,不是真的發達了。
同時他們穿上這身衣服后,就像是把奮斗穿在了身上,干啥都特別積極有勁兒。
很多年輕人第一次聽說經濟上行風這個概念,還是在和前輩們閑聊時,無意間聽他們提及在公司發展最鼎盛時,當時的福利和工作氛圍有多好。
甚至業務變動時,也不會裁員,只會給員工調崗。
小紅書博主@野的葵SurMalva
今年22歲的滬漂小妮,剛聽聞這些往事時,心中難免有一種羨慕和向往。
但她很快就想通了,覺得經濟上行風的本質,并非物質上的富足,而是一種向上的信念感。
任何時代都有混得好和不好的人,但成功的人,往往都有共同的特質,就是堅信自己終究會出頭。
當千禧年的「經濟上行風」翻紅后,有人覺得這種時尚趨勢也是另一種審美的規訓。
最后把自己的衣柜狠狠一換新,發現每一件都穿不出門去上班,就知道又被時尚圈做局了。
但對于小妮來說,她向往的只是不千篇一律的衣服。
你可以穿舒適的褲衩背心,但我穿小吊帶和裙子也不會覺得有精致羞恥,想穿多巴胺色就不用為了刻意低調而穿低飽和。
因此很多人理解經濟上行風后,會明白,重要的不是模仿穿搭,而是提煉內核,把這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運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比如認真裝飾一次餐桌,或是偶爾穿一件鮮艷的顏色,讓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蒸蒸日上。
開始把經濟上行風當作一種生活方式后,年輕人們終于想明白了。
可能有人會說,這種自我激勵的本質,和阿Q精神沒區別,但我覺得恰恰相反。
因為阿Q的本質,是自欺欺人。而經濟上行風是讓人更有自信。但你不能說,一個人只有先功成名就了,才能擁有自信。
把日子過得有盼頭后,大家最后都悟了。
反正人生區區也就三萬多天,愁眉苦臉是一天,積極樂觀地過也是一天。
不管別人怎么看,用經濟上行的心態過每一天,如何呢,又能怎?
本文轉載自三聯生活實驗室(ID:LIFELAB2020)。作者:蘇北老鐵。麥子熟了經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