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消息簡直讓美國空軍“心里發毛”!美國空軍參謀長查爾斯·昆頓·布朗上將,前幾天公開講話時,沒喊口號,也沒賣關子,直接給了個“實話”:“真正讓我們擔憂的,不是中國搞出六代機,而是他們的生產速度,可能會非常可怕!”是的,你沒聽錯,美國的空軍一把手都親口承認了,中國在生產速度上的優勢,這可不是我說的,是美國人自己承認的。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美軍那么擔心中國的生產速度?今天,咱就來拆解一下這個問題。
圖片
一、F-35很牛,但中國也不慢
大家都知道,美國的F-35可謂是“戰機界的網紅”,它是全球最先進的多用途隱形戰機。但我們不能光聽宣傳,真要看看美國的產能有多牛。美國一年F-35的產量大約是150架,聽起來好像不少,但這可是全球三大工廠加起來的產量,還得給盟友分一杯羹。所以,算下來,美國自己每年能拿到手的F-35也就100架左右。那好,咱們中國呢?看看咱們的主力戰機:
- 殲-20:年產50到70架
- 殲-16:年產100架
- 殲-10C:年產40架
合起來怎么也有200多架吧?大家算算,差距在哪?其實并不大!美國可能在F-35的“技術水平”上超強,但在生產速度上,咱們可一點不落下風。所以布朗上將嘴上不說,心里怕的,就是“速度”!
二、六代機:中國動手早,美國慢半拍
接下來咱們就聊聊六代機。這個事兒可不小!現在全球都在關心,誰能率先搞出六代機?中國和美國到底誰快誰慢?答案是——中國動手早,美國慢了好幾步
2024年12月,成飛和沈飛的六代機已經首飛了。而美國呢?2025年3月才剛剛宣布要搞六代機,名字定了,叫F-47,生產商是波音。你知道什么意思嗎?中國已經起跑,美國才剛開始準備!而且首飛、測試、改進、列裝、量產……這一套流程下來,中國基本已經領先兩到三年了。美國只會喊:“我們也要造”,但能造出來的速度,已經跟不上中國了
三、產能不是說說而已,得看你能造多少
再看看產能這塊。美國的F-35年產150架,算是全球產量最牛的,但這不是因為美國本國需求有多大,而是F-35是個“通用機”,空軍、海軍、陸戰隊都要用,盟友也得搶著買。可六代機可不一樣,F-47未來是空優專用機,不能像F-35那樣啥都干。美國規劃中,F-47最多也就造個1000架,甚至更現實的是200架左右,就像F-22一樣。所以,F-47的年產量可能只有10架20架,甚至個位數
而中國呢?咱們殲-20的產能已經超過200架,未來要替代它的六代機殲-36,產能肯定不會少,甚至可能更多。你說美國的六代機才做十架、二十架,而中國的六代機很可能已經在加速量產了,這才是布朗上將最怕的地方:不是你能不能搞出六代機,而是你一搞出來,量就上來了,美國完全扛不住。
四、錢能不能“扛”得住?
別忘了,還有個大問題——誰能出得起這筆錢?美國造飛機的成本向來是高得離譜。F-22造到一半就被砍掉,因為一架太貴。F-35雖然賣得多,但全靠全球合資才攤平了成本。那F-47呢?根據初步估算,單價大約是3億美元,甚至有可能突破4億、5億美元。預算怎么批?軍費怎么分配?
美國的軍費很大,但全球基地、海軍、航母、盟友補貼、科研費用,每一項都要錢,燒得起嗎?這也是布朗上將的憂慮之一。對比之下,中國的軍工成本控制能力可是出了名的強。中國六代機的成本控制,明顯比美國要高效得多
五、從“追著跑”到“領先”
總結下來,六代機的競爭不僅僅是技術比拼,更是“系統整合”和“持續量產”的對決。美國人還停留在“武器就是大招”的思維里,而中國早就進入了“整合系統+持續量產”的新時代。你可以技術強,但你年產10架,我能年產50架,五年下來,你就沒有優勢了。
現在,美國人自己都承認了,最怕的不是中國六代機領先,而是咱們的生產速度太快、太猛,美國根本跟不上!兄弟們,這意味著什么?中國的軍工,已經從“追趕者”變成了“領跑者”,開始拉開和對手的距離了!這可不是咱自己吹,連美國人都慌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