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漆黑的雙座版殲-20A亮相,引發國際熱議,美國甚至給出評價,稱這在全球五代機行列中堪稱“僅此一家”。當殲20頻繁亮相海上,攔截包括F-35在內的外國軍機時,美國試圖用一場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空軍軍演來找回顏面,但在全新亮相的“黑衣版”殲-20A面前,美國所謂的“備戰中美沖突”,又一次淪為笑話。
隨著9·3大閱兵臨近,越來越多的武器裝備開始亮相,這兩天,熱度最高的,要數黑色涂裝的雙座型殲-20A。
它的照片一經曝光,瞬間點燃國際軍事圈。與早期型號不同,這架編號清晰的戰機采用全黑涂層,唯獨雷達罩、機翼邊緣保留淺色。
美國《戰區》網站分析,這極可能是新型吸波材料,配合重新設計的進氣道和棱角,隱身性能至少提升30%。
更讓外界震驚的是駕駛艙,全球現役五代機中,中國成為了唯一量產雙座隱身戰機的國家。
這背后是中美技術路線的根本分歧,美國空軍2022年模擬對抗數據顯示,AI輔助決策失誤率高達17%,導致其“忠誠僚機”計劃屢遭質疑。
相比之下,中國電科14所專家直言,雙座設計是復雜電磁環境下的保險栓。前座專注飛行,后座指揮無人機群,這種“人腦+AI”組合,在東海實際攔截任務中已顯現優勢。
日本防衛省報告透露,駐日美軍F-35從發現目標到緊急起飛需8分鐘,而殲-20依托反隱身雷達網絡,反應時間壓縮至6分鐘,性能完全被碾壓。
隱身升級只是新版殲-20的優勢之一,它還擁有一顆全新的“心臟”,渦扇-15發動機推力突破18噸,讓超音速巡航成為常態。碳化硅雷達芯片的運用,使探測距離飆升至1000公里,遠超F-35的300公里。
還有光電瞄準系統,它能同時鎖定空中地面目標,配合背部隆起的相控陣雷達,活脫脫一臺“空中超級計算機”。
美國媒體承認,中國在未來空戰模式的探索之路上,已經遠超美國等國家。
美國之所以如此關注殲-20,是因為近些年,美國發現,殲-20在東海、南海上空驅離外機的頻率越來越高。
東部戰區數據顯示,僅在前年,殲-20攔截外機的次數就同比激增40%,雖未公布機型,但美軍太平洋空軍司令的發言暴露了殲-20驅離的正是日本航空自衛隊的F-35。
F-35一旦進入東海防空識別區,就會被多批次殲-20輪番“問候”。在實際操作中,中國的戰機早已經具備了“發現-決策-打擊”的閉環效率,為臺??赡艿闹瓶諜酄帄Z積累數據。
《軍事平衡2023》披露,中國在東海部署的反隱身雷達密度,已是亞太其他國家的3倍,這正是殲-20敢與F-35纏斗的底氣。
此次黑色涂裝版殲-20亮相,還恰好趕上了美軍300架戰機壓境西太的時間點。
據環球網報道稱,美國最近頻繁炒作“中美沖突”,并為此積極備戰,還將從7月10日開始,舉行一場美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重返太平洋”演習。
近300架戰機、數千名人員橫跨多個戰區,甚至超越了2022年"勇敢之盾"演習200余架戰機的紀錄。
值得警惕的是,美軍正將"敏捷戰斗部署"概念付諸實踐,簡單說就是戰時把戰機從高危區域分散到偏遠基地,避免被中國"一鍋端"。
五角大樓將中國視為頭號假想敵早已不是秘密,從關島基地擴建到"太平洋威懾倡議"撥款,美軍在西太的備戰越來越具象化。
此次演習中,后勤補給、盟軍協同等細節全部按實戰標準推進,甚至模擬了戰機在簡易跑道起降的場景。這不再是理論推演,而是實打實的戰爭預案。
而殲-20A的亮相,無異于告訴對手,即便美軍分散部署,在殲-20,殲-35,三艘航母,東風導彈的配合下,所謂"安全區域"也可能不復存在。美國所謂的“備戰中美沖突”,又一次淪為笑話。
中美博弈已進入"技術威懾"新階段,美國試圖用規模優勢震懾中國,而中國則用技術突破瓦解對方信心。
殲-20的航程與載彈量遠超F-35,配合預警機和衛星體系,能在西太形成不對稱優勢。
美軍將領曾承認,美軍現有基地"難以承受中國導彈齊射",這正是"敏捷部署"的軟肋,再靈活的戰術也難彌補戰略縱深的不足。
此外,美國還拋出一個觀點,美國認為,殲雙座殲-20S或許正是六代機有人-無人協同的“技術孵化器”,后座飛行員未來可能直接化身無人機集群指揮官。
如今,美國還在為六代機的研發而頭疼,中國已亮出越來越多的新型戰機。
這場隔空交鋒背后,是雙方軍事博弈的全面升級,也是美國自信正被中國技術不斷碾壓的體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