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氣象臺監測數據顯示,7月7日7時至17時,河南省大部出現37℃以上高溫,中東部、南部局部達39到43℃。
高溫天氣下,行人撐傘出行(央廣網記者 王勇生 攝)
高溫天氣下,如何有效防暑降溫?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中醫科主任張勇表示,需從環境調節、生活習慣、身體防護等多方面入手,避免因體溫過高引發中暑等健康風險,具體方法如下。
一、減少高溫暴露
避開高溫時段:上午10點至下午4點紫外線強、氣溫高,盡量減少外出。若必須外出,應選擇陰涼處行走,佩戴寬檐帽或使用遮陽傘。
室內通風降溫:合理使用空調、風扇降低室溫,空調溫度建議設在24至26℃,避免直吹。若條件有限,可用濕毛巾擦拭地板或放置水盆增加濕度,促進蒸發降溫。
二、科學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定時飲水:建議每小時飲用100至200ml溫水或涼白開,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以免增加心臟負擔。出汗較多時,可適量飲用含少量鹽分的綠豆湯或淡鹽水。
避免刺激性飲品:酒精、咖啡、濃茶可能加速脫水,高溫天應減少攝入。
三、調整飲食與作息
清淡飲食:多吃西瓜、黃瓜、苦瓜等高水分蔬果,少吃油膩、高糖食物。適量攝入富含鉀的食物(如香蕉、菠菜),可預防電解質失衡。
保證充足休息:高溫易致疲勞,午間可小憩20至30分鐘。夜間保持臥室涼爽,避免熬夜。
四、物理降溫技巧
局部冷敷:用濕毛巾冷敷頸部、手腕或額頭,或用涼水噴霧噴灑皮膚。使用冰袋時需用毛巾包裹,以防凍傷。
穿著透氣衣物:選擇淺色、寬松的棉質或速干面料衣物,避免深色衣物吸熱。
五、特殊人群防護
老年人、兒童、孕婦及慢性病患者更易中暑,需格外注意。
避免單獨外出,兒童戶外活動時每20分鐘應到陰涼處休息。
密切留意身體狀況,若出現頭暈、惡心、皮膚發燙等癥狀時,應立即轉移至陰涼處,用濕毛巾擦拭身體降溫,癥狀嚴重時及時就醫。
六、穴位按壓
曲池穴:屈肘時肘橫紋外側端。拇指按壓至微感酸脹,維持3分鐘。
合谷穴:位于手背,拇指與食指并攏時肌肉最高點處。
按壓以上穴位有助于清熱解暑。
(來源:央廣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