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比亞迪海豹06DM-i旅行版正式上市,起售價10.98 萬元,疊加各種優惠政策后最低8.48 萬元,價格確實打得夠狠,但讓行業更沒想到的,是旅行車的形態出現在A級家轎,還有主動可變阻尼減震直接下放到12萬元級別。
最出乎意料的,還在最后。一場以“家載美好”為主題的發布會,最后卻用了“米味”十足的keynote 排版和情緒收束,甚至帶著一點情緒的意味。這種表達方式,過去很少在比亞迪身上看到。
有人說,是不是比亞迪在蹭小米,畢竟小米YU7發布會和小鵬G7發布會剛過不久,消費感知造車的熱度還在。當價格相差近15萬,一臺是10萬級的旅行車,一臺是25萬起步的豪華性能SUV,這還能叫“蹭”嗎?
01
消費感知,不該只是高價產品的專屬體驗
從蔚小理到華為、小米,大家都在說消費感知對于造車有多么重要,但消費感知是怎么定義的?是看得見的科技、摸得著的體驗、講得出口的故事。比如,智能座艙要有家的感覺,底盤要有厚重的安全感,續航和能耗要讓人放心。
可如果把價格放到10萬元,消費感知這個概念好像一下子消失了。這個價格區間,能聊的只有空間大不大、動力夠不夠、配置全不全。買車變成了“買性價比”,感知體驗、生活細節這些詞,似乎和10萬級無關。
就拿一線城市的年輕人來說,超7成年輕人消費時關注性價比,但有超過6成更在意生活體驗和情緒滿足。他們會精挑細選、理性比價,但也愿意為提升生活質感付費。這是一代新質消費力群體,他們的消費邏輯很清楚,愿意為“自己”花錢。
疫情后,年輕人開始追求更高頻的戶外活動,包括徒步、短途自駕、登山、露營等。2024年,保持每月一次以上頻率的占到了27%。然而,更契合這種生活方式的旅行車,多年來卻因價格昂貴,被誤解為“小眾車”。
現在的年輕人,不是每個人都具備消費30萬、40萬級產品的能力,他們的要求很清晰,即使是10萬元,也應該買到完整的用車體驗。
可問題是,10-15萬元市場的車企,很多還停留在“夠用就行”的階段。大多數10-15萬元區間的消費者,只能在SUV和轎車之間反復權衡:買轎車,駕控好但空間不夠自由;買SUV,空間夠但油耗高、駕控笨重。旅行車該有的駕控靈活、大空間、低能耗,反倒成了“缺席的選項”。
因此,他們一直等不到一款能匹配這種生活方式的車,放眼市場,全都是參數合格、但體驗平庸的車。當消費感知成為產品差異化的核心,10萬級市場出現了消費感知的真空帶,這也是為什么,海豹06DM-i旅行版會引發激烈討論的原因,本質上就是10萬級的旅行車填補了消費期待與產品現實之間的斷層。
02
「反套路」的三張感知牌
“家載美好”是這次海豹06旅行版上市發布會的slogan,過去大家都在做轎車、SUV,旅行車要么是二三十萬的歐洲進口,要么是車迷才會懂的小眾款型,離普通人挺遠。
為什么一輛強調格調的旅行車品類要給出“家”的感覺?說到底,海豹06旅行版服務的就是“家”。
如今,很多年輕人都在過著“周末遠方、周中通勤”的日子。只是,市場上一直沒出現一臺既好開、又能裝,還省油、價格合理的旅行車。
海豹06DM-i旅行版的車身尺寸,接近主流的中型車,空間大得剛剛好,不是臃腫的 SUV,也不再是轎車那種局促感。混動技術又把能耗控制得很低,虧電油耗3.15L/100km,綜合續航可以跑 2000 公里。說白了,這是一臺你愿意天天開去上班,也能直接開去大理、呼倫貝爾,不用操心續航和空間的車。
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海豹06DM-i旅行版在12.98萬元的車型上,直接給到了云輦-C智能阻尼車身控制系統,放在以前,這種配置至少是20萬級以上車型或轎跑上才有的,海豹06DM-i旅行版把它提前帶到了12萬的價位,直接打穿底盤體驗的價格帶。
另外,海豹06DM-i旅行版還有個有趣的細節,就是全系標配冷暖兩用冰箱,在汽車上,冰箱往往是高端車才給的“生活感知”裝備,一臺車有沒有冰箱,決定了露營、自駕時能不能隨時喝到冷飲、帶上嬰兒奶粉,甚至是下班買回家的生鮮要不要趕時間。
這就非常像用消費感知造產品的小米,過去小米造手機就能把旗艦的體驗做到千元,現在也能把百萬級的設計用到YU7上,變成絕大多數消費者的選擇。
雖然很多人說,10萬元級別的用戶只在意性價比、不追求體驗。但海豹06DM-i旅行版偏不信這個,三張感知牌主打反差,讓不該出現在這個價區產物的出現了,這可能就是規模帶來的勢能。
03
10萬級消費感知的競爭怎么打?
如果說理想、小米、華為的成績,能夠說明消費感知造車是正確的方向,那為什么過去很少有人在10萬級做?原因其實不復雜:體驗和成本的平衡太難了。
你要給用戶更好的底盤、更智能的座艙、更全面的配置,但價格又不能突破消費者的心理閾值。這意味著,每多加一項體驗,都要想清楚供應鏈成本、生產效率、售后體系能不能跟得上。
大多數品牌,哪怕想做,也算不過來這筆賬,可比亞迪現在的規模優勢足以攤銷旅行版車型增加的邊際成本。從交付數據看,海豹06DM-i旅行版所用的第五代DM-i平臺、云輦底盤、智能座艙,都是在大量車型上鋪開的成熟體系。規模化之后,單臺成本壓得足夠低,邊際成本接近“為體驗而不是為銷量”在做優化。
這就是比亞迪能在10萬級做消費感知,別人還在算BOM成本的本質區別。
在傳統汽車邏輯里,10萬級消費者追求的是空間、油耗、價格,體驗是可選項。可現實已經變了,體驗差距恰恰是消費者最敏感的部分,也是品牌最容易積累長期價值的地方。
貴的車,體驗做得好,消費者叫“值”;便宜的車,體驗做得好,消費者會覺得“懂我”。這種“被理解”的消費感知,是品牌溢價真正的來源,也是長期走下去的護城河。所以海豹06DM-i旅行版做的意義,不止是補了10-15萬元旅行車的市場空白,而是給這個價位區間,第一次帶來了大規模的“體驗平權”。
過去行業的預測是,今天的25萬元消費感知,3年后可能會下沉到20萬元以下,消費升級總有個路徑,但海豹06DM-i旅行版打破了這樣的時間概念徹底打破了。夸張一點說,如今消費感知的技術,只要有平臺和規模能力,3個月時間就能從25萬元級迅速出現在10萬元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