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期間,因為戰爭需要,國民政府的湖南省省政府曾幾次搬遷。今天我們來梳理一下湖南省政府的搬遷歷程。
抗戰爆發時,湖南省政府的駐地為長沙市開福區,當時的省主席為張治中。
1938年10月,武漢淪陷,日軍向湖南逼近。1938年11月11日,日軍攻占岳陽。11月12日,國民政府在倉促失措中搞“焦土抗戰”,在日軍還沒達到前就燒了長沙城。城市房屋燒毀90%以上,3萬多居民葬身火海,這就是文夕大火事件。省政府辦公樓、檔案庫、通訊設施盡數焚毀。湖南省政府立即遷往沅陵。
在文夕大火之前,湖南省政府就有遷往湘西的計劃。1935年,蔣百里就提出過湘西應成為”“抗戰第二根據地”。當時選定的戰時省政府所在地就是湘西沅陵,主要原因是沅陵位于雪峰山與武陵山雙重屏障中,日軍機械化部隊難以推進,且沅水可以溝通云貴大后方。
在1938年9月,省政府就已經制定了《湖南省府緊急疏散預案》,將重要檔案、印信提前轉移。
11月13日凌晨,省政府秘書長陶履謙 (國民政府各省政府沒有副主席),率領首批人員(機要處、電臺小組)攜印信檔案撤離,乘4輛卡車經撤往益陽,張治中當天仍留在長沙指揮救火。14日,張下令全面撤離,省直機關2000余職員除少數自行投靠親友以外,其他分路撤往沅陵。大隊人馬走水路,經湘陰入洞庭,然后溯沅江而上到沅陵。還有一部分人(以財政廳為主)經寧鄉、安化,走水路到邵陽,再翻越雪峰山抵達沅陵,這隊人馬主要是用騾馬運輸設備軍餉到沅陵。15日,張治中本人率衛隊乘小艇到湘潭,然后走陸路到沅陵。
在撤離中,日軍飛機窮追不舍,當時會計處科員李振聲日記中寫道:“資江夜航,船頭懸煤油燈照暗礁。忽聞防空警報,眾人撲滅燈火匿于蘆葦,但聞日軍機聲如餓鸮掠空?!皬埍救说男l隊遭日機掃射,陣亡十余人。大隊人馬乘船時被日機掃射,文職人員傷亡幾十人,200多人失蹤。財政廳押運黃金隊在途中,遭土匪劫掠損失銀元3萬。
11月25日,撤離人員全部抵達沅陵,恢復辦公。隨后,張治中引咎辭職,前往重慶,湖南省政府主席由薛岳接任。
遷到沅陵后,湖南省政府在一處明清古建筑群“鶴鳴山書院”(今沅陵一中內)內辦公,一直持續到到1939年5月。
在沅陵辦公期間,湖南省政府的主要職能是籌備軍糧和軍餉,動員壯丁參軍,保障第九戰區兵員充足,并協助進行大后方建設。1939年,湖南省在全國征糧量中排名第一。省政府還組織20萬民工修建 “湘川公路”(打通大后方通道),在三次長沙會戰中協調了物資儲備和轉運等。
薛岳在接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后,同時還兼任著第九戰區代司令長官(后轉正)。軍政一肩挑讓其有絕對的權威,其本人還是以軍事為重心,施政措施也是圍繞戰爭展開,比如,自1939年起,湖南六年征兵210萬,排名全國第一。1943年,因為強征軍糧導致湖南大饑荒,薛岳也被人詬病。作為軍人,薛岳覺得退到沅陵是很保守的行為: “退沅陵乃權宜之計,今當重返前線!”
省政府遷到沅陵才三個月,1939年2月,薛岳向重慶國民政府提交《移府耒陽書》,強調: “欲保長沙,必固衡耒;欲衛衡耒,則省府不可偏居湘西?!碑斈?月,蔣同意了薛岳的請求,湖南省政府又踏上了遷徙的道路。
1939年五月,湖南省政府從沅陵遷往耒陽,具體路徑為:沅江水道至辰溪→陸路翻越雪峰山→資水船運至邵陽→衡寶古道至衡陽→粵漢鐵路南下耒陽。
湖南省政府遷到耒陽后的駐地為杜陵書院(今耒陽市第一中學校園),部分機構分散至城外梁氏祠堂。耒陽是抗戰期間,湖南省政府駐扎時間最久的地方(1939年5月-1944年7月 ),時間長達五年多。
省政府在耒陽期間,薛岳指揮了四次長沙會戰。
1944年6月,長沙淪陷;8月,衡陽失守。在衡陽失守前的7月份,湖南省政府被迫從耒陽緊急南遷。
這一次遷徙完全沒有預案。緊急撤離分為三路:東路,運送物資為主,耒水船運至郴州(遭日軍飛機炸沉5艘,死傷20余人),再走陸路;西路,陸路經桂陽入藍山(主力);第三路為散兵:化裝難民走騎田嶺山路。這是一次潰散式遷移,耗時5-8日,混亂中減員30% 。
省政府成員抵達藍山以后,駐扎在今塔峰鎮古城村林氏宗祠。從7月到12月,湖南省政府在藍山駐扎了5個月。
這一時期,因為豫湘桂大潰敗,湖南省政府像打游擊一樣在湘南轉圈。
1944年12月,湖南省政府又從南山遷到嘉禾,駐地為珠泉亭書院今嘉禾一中舊址),部分機構設于縣城文廟
1945年3月,湖南省政府又從嘉禾向臨武遷徙。
最值得一說的是從嘉禾到臨武的這次遷徙,堂堂的省政府遷移,居然遇到土匪有預謀的伏擊。
這次遷徙,隊伍中有省政府核心人員142人,警衛連98人,挑運檔案、電臺和軍餉的民夫200余人。
按理說,一般土匪不敢去惹這樣的隊伍,但是這支土匪中有衡陽保衛戰中潰退下來的幾十名散兵做骨干,軍事素養很高,另有三百多人的幫會分子,還是有一定的戰斗力。當時的湘南,因為豫湘桂大潰敗已經是“三不管”地帶,所以土匪敢鋌而走險。
遷移隊伍在集結時,就被土匪的探子盯上了。土匪用50塊銀元買通了炊事班采購員,獲知了隊伍中有“省府黃金”的消息和行軍路線。
土匪提前派人偽裝成挑夫混入民夫隊伍作為內應,并提前占領了天堂坪隘口兩側制高點(鷹嘴巖、老虎坳),在唯一通道上埋設竹簽陣、絆索。
襲擊發生在深夜10點多。先頭警衛班觸發了絆索,遭滾木礌石襲擊,當場3死5傷,接著兩側山頭土匪齊射,內應又趁機作亂,遷移隊伍一片混亂。土匪頭目王春林還用擴音器喊話:“留下買路錢!黃金歸我,公文帶走!”
警衛連立即護衛官員隱藏,然后發起反擊。警衛連長吳守誠親率敢死隊10人沖鋒,奪回了已被土匪內應搶走的裝黃金的箱子,但箱中的120兩黃金,已經被土匪拿走了80輛。
這群土匪中有日式手雷,捷克式機槍等武器,戰斗力很強。膠著中,天堂坪盤家瑤寨的頭人盤老五,因出于對土匪的憤恨,率60多名瑤民持弩箭、鳥銃參戰,幫助國軍。土匪以為國軍主力來援,帶著搶來的80兩黃金撤走。
此戰的結果是:警衛連陣亡13人,官員及民夫死9人,傷27人;土匪遺尸41具(含2名頭目)。
這一事件,折射出抗戰末期地方政府遷移的極端困境——在日寇、土匪與自然險阻的多重絞殺下,省級政權維系著近乎悲壯的“移動統治”。
省政府人員將傷員安置于瑤寨(用省府大印立據賒欠醫藥費),繼續前往臨武。當時,薛岳正在重慶匯報戰局,沒有在隊伍中。得知消息后,薛岳大為震怒,嚴令剿匪。第二月,匪首王春林被擊斃于騎田嶺,而黃金已經被他們揮霍差不多了,只追回12兩。
1945年3月,湖南省政府人員達到臨武,駐地為韓張書院(今臨武縣二中內),依托明代古建筑群辦公。
此時,因為薛岳已經主政湖南六年,蔣某唯恐其尾大不掉,成為新的一方諸侯,同時為“第四次長沙會戰”失利追責,免去了薛岳的湖南省主席職務,由吳奇偉接任。
1945年6月,雪峰山會戰大勝,湘西成為穩定的后方,湖南省政府又從臨武遷回沅陵,辦公地點仍然為鶴鳴山書院。
1945年9月15日,長沙受降儀式后,湖南省政府啟動回遷。1946年1月,湖南省政府在長沙正式恢復運作。
敬請關注,感謝每一個遇見的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