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東南亞的地緣政治真是越來越熱鬧了,尤其是中美兩大巨頭在這片區域的角力,簡直是讓人眼花繚亂。2025年剛過半,越南跟美國簽了個關稅協議,緊接著柬埔寨也跟進,這事兒一出,國際上立馬炸開了鍋。另一邊,中國在南海也沒閑著,科考船出動、軍演搞得熱火朝天,擺明了是要硬剛到底。
要搞懂這事兒,得先看看大背景。中美關系這幾年一直緊繃,貿易戰打完一輪又一輪,戰場從關稅擴展到了科技、地緣政治,東南亞正好夾在中間,成了雙方拉鋸的主場。美國想通過經濟和軍事手段,把中國在這一帶的影響力壓下去;中國則靠“一帶一路”和南海戰略,穩住自己的地盤。
東南亞國家呢,說白了就是在夾縫里求生存。一方面,中國是他們的最大貿易伙伴,投資、基建全靠中國撐著;另一方面,美國又是全球老大,市場、技術、軍事力量隨便一亮肌肉,誰都得掂量掂量。所以,這些國家經常左右搖擺,誰給的好處多、壓力大,就往哪邊靠一靠。
2025年之前,越南已經跟美國走得挺近了。2023年拜登訪越,兩國關系升格為“全面戰略伙伴”,2024年美國又加大了對越投資,芯片、半導體這些高科技領域都開始布局。這次關稅協議,就是雙方關系深化的又一步。而柬埔寨跟進,顯然是美國在東南亞的又一波攻勢。至于中國,南海一直是底線,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發強硬回應。這次也不例外。
2025年7月,中美經貿談判剛結束沒多久,越南就跟美國簽了個關稅協議。這協議的核心,是對通過越南轉運的商品加征40%的關稅。啥叫轉口貿易?簡單說,就是中國貨先運到越南,稍微加工一下或者換個包裝,再貼上“越南制造”的標簽出口美國,這樣就能躲開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高關稅。這招過去挺好使,越南靠著這個成了中國企業的“中轉站”,出口額蹭蹭上漲。
但美國不是傻子。他們早就看出來這套路,2024年就警告過越南,說你們這轉口貿易搞得太過火了。這次協議一簽,直接把轉口成本抬高了40%,等于掐住了中國企業的命門。協議簽完當天,越南總理范明政在河內開了個會,公開說這是為了跟美國深化合作,同時也強調不會影響跟中國的關系。但誰都明白,這步棋擺明了是向美國妥協。
數據上看,2024年越南對美出口總額超1200億美元,其中不少是通過轉口貿易完成的。這40%關稅一加,越南的加工廠、港口生意肯定受沖擊,中國在越南的投資也得重新盤算。
越南這邊剛簽完,48小時不到,柬埔寨也跟美國達成了類似的貿易協議。具體條款還沒全公開,但外媒普遍猜測,跟越南差不多,也是針對轉口貿易下手。
柬埔寨跟越南不一樣,它的經濟體量小得多,對中國依賴更深。中國這些年在柬埔寨投了大量基建項目,像西哈努克港、金邊到波貝的高鐵,都是“一帶一路”的重頭戲。2024年,中國對柬投資占了它外資總額的40%以上。但洪森這人精明得很,他知道不能把雞蛋全放一個籃子里。跟美國簽協議,既能拿點經濟好處,又能平衡下跟中國的關系。
有分析說,美國這次找上柬埔寨,可能還帶了點軍事意味。柬埔寨的地理位置太關鍵了,靠著泰國灣,離南海不遠,美國要是能在這兒站穩腳,對中國在南海的壓力就更大了。
先說越南。這關稅協議一簽,轉口貿易的好日子算是到頭了。2024年越南GDP增長靠出口拉動了不少,現在成本一漲,中小企業日子不好過,大企業也得重新找路子。短期看,越南跟美國關系更近了,但長遠看,跟中國的貿易和投資會不會受影響,還得打個問號。
柬埔寨這邊,影響沒越南那么直接,但也不小。它經濟底子薄,靠中國投資撐著,這次跟美國妥協,可能會讓中國有點不爽。洪森肯定算過這筆賬,他賭的是美國能給點實在好處,比如減免關稅或者投資,同時不徹底惹毛中國。
對中國來說,這事兒挺棘手的。越南和柬埔寨都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現在被美國拉過去一部分,對中國在東南亞的布局是個打擊。轉口貿易受限后,中國企業可能得找新的出口路徑,比如非洲或者拉美,但成本和時間肯定得加不少。
南海這邊,美國的軍事動作和中國針鋒相對,局勢更緊張了。中國這些年一直在人工島礁上修雷達、導彈,硬實力是有了,但周邊國家一看中美這么杠上,心里也犯嘀咕,不少國家可能會更小心,不敢站隊太明顯。
這波事兒不光影響越南和柬埔寨,其他國家也得重新站隊。泰國、馬來西亞這些地方,出口經濟也靠中國,但美國壓力一大,可能也得考慮跟美國靠攏。印尼倒是想保持中立,但它在南海也有利益,中美一掐架,它也躲不開。
有專家說,美國接下來可能會找更多國家簽類似協議,搞個“關稅聯盟”圍堵中國。但東南亞國家也不是鐵板一塊,各有各的算盤,短期內應該還是左右搖擺為主。
洪森在柬埔寨干了快40年首相,政治手腕那是真硬。他早年靠越南上位,后來跟中國走得近,這幾年又開始跟美國眉來眼去。這次簽協議,他肯定是算好了賬:既拿美國的好處,又不跟中國撕破臉。柬埔寨這地方小,資源少,洪森靠的就是這種左右逢源的本事。
不過,他這人也有爭議。國內反對派說他搞獨裁,選舉不公平,好多批評他的人都被收拾了。這次跟美國合作,估計也是想給自己加點籌碼,穩住政權。
萊特希澤是美國貿易代表,老牌鷹派,70多歲了還滿世界跑。他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就搞過對華貿易戰,這次又是他牽頭跟越南、柬埔寨談協議。這家伙信奉“美國優先”,覺得中國崛起威脅太大,必須用關稅、軍事這些硬手段壓下去。
他的策略挺狠,但也有風險。短期看,美國是占了點便宜,但全球供應鏈這么復雜,關稅一加,可能美國自己企業也得跟著漲價,最后消費者買單。
往后看,美國估計還會加大施壓,貿易、軍事兩手抓,爭取拉更多國家站隊。中國這邊也不會退讓,南海的軍事化肯定還得加碼,“一帶一路”也會繼續推,但得防著美國挖墻腳。
東南亞國家呢,大概率還是騎墻派,誰給好處多就靠誰,但真到關鍵時刻,也得看中美誰的拳頭硬。南海這地方,水面下暗流涌動,未來幾年說不定還有更大的變數。
這事兒說白了,就是大國博弈,小國夾縫求生。越南、柬埔寨向美國妥協,中國在南海硬剛,背后都是利益算計。咱普通人看熱鬧,覺得挺刺激,但也得明白,這世界沒啥絕對的好壞,各國都有自己的難處。你咋看這局勢?覺得中國下一步該咋走?歡迎留言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