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過,天如烤爐地冒火,莊稼正喝足水拔節長。長江邊上的稻田剛插完秧,正盼著雨水潤根須;華北的玉米苗竄到半人高,怕旱又怕澇。
老輩人說“小暑看云識雨勢”,這話在田間比天氣預報還管用。抬頭瞧,東北方云堆得像棉山,潮腥味隨風鉆鼻子——這是臺風要帶雨來的兆頭。去年這時候,“杜蘇芮”讓沿海大棚全泡了湯,菜農們至今記得搶收的狼狽。
要是聽見天邊雷聲響,更得繃緊弦——老話說“小暑雷響四十五天暴”,意味著后面雨水密得像篩子。2023年小暑后華北連下暴雨,玉米地成了水塘,減產的教訓刻在農人心里。
如今氣象衛星能看云團走向,可地頭的老張還是習慣看蟬鳴、觀風向:蟬不叫時天要變,云往西跑雨傾盆。未來幾天,南方稻田要防澇,趕緊挖通田邊排水溝,別讓秧苗泡爛根。
華北玉米地得看天施肥,要是趕上下雨前撒化肥,養分能跟著雨水滲進土。沿海的大棚戶注意了!臺風前要檢查棚架螺絲,壓膜繩再緊三圈,免得大風掀了頂。
山里種果樹的老鄉,雷陣雨常帶冰雹來,得提前給果樹撐防雹網,別讓辛苦一年的果子遭了災。有人說現在有科學預報,老經驗過時了——可你看,氣象站的老李頭,照樣用“魚鱗云擋太陽,午后雨汪汪”來驗證衛星云圖。田里的病蟲害最會趁濕熱天冒頭,玉米葉子卷起來、水稻葉尖發黃,就得趕緊打藥,別等蟲子爬滿稈。
曬谷場上的麥子要留意,要是撞見雷陣雨突襲,沒曬干的麥粒堆一起會發熱發霉。
我個人覺得,老輩人的觀云經驗,至今仍是田間的活氣象站,和科學預報搭著用,才更穩當。不同地方的田有不同的脾氣:平原怕澇要挖溝,山區怕沖要固坡,湖區種稻得防水位漲過頭。未來半月雨水多,種菜的鄉親記得趁晴天給菜地鋪稻草,既能保墑又能防雜草瘋長。
還有那剛出苗的棉花苗,雨水一多容易爛根,得及時松土透氣,別讓小苗悶壞了。
可能有人發愁,雨多了莊稼貪青晚熟咋辦?其實只要田間不積水、肥料跟上,收成錯不了。
最后再啰嗦幾句:趕緊檢查家里的排水渠,該清的清;大棚的修補材料備齊,別等下雨抓瞎;天氣預報天天看,心里有數不慌神。農時不等人,趁這兩天晴好,把該做的防護提前做,后面雨水再大也能穩得住。
記住了,田里的事最怕拖延,早動手三分利,等雨來了再忙,可就丟了主動權。您家的田準備好迎接雨水了嗎?
趕緊動起來,別讓天氣壞了豐收的盼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