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能決定人的一生嗎?如果高考失利,真就前途盡毀了嗎?
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有特別多高考狀元被清華北大搶生源的新聞報道。然而我們都清楚,這些只是極其優(yōu)秀的少數人,大多數人并不會因為高考一戰(zhàn)就成為焦點或神話。
大多數學子的考試分數和平時模擬考差不多,甚至部分同學會因為緊張或各種原因發(fā)揮失常。我就是那個高考失利,上了雙非二本的人。但當時我沒有選擇復讀。如今回過頭看,我真心覺得高考決定不了人的一生。
我清楚地記得高考查分那天早上,先是有同學在班級群里說可以查分了。我緊張地登錄查分網站,焦慮地不斷點擊刷新。分數出來的那一刻,確實比預想的低很多。奇怪的是,我沒有崩潰大哭,反而覺得有些不真實和無力。
這個小小的分數,真能代表過去18年的自己嗎?真能代表12年的寒窗苦讀和未來的一切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查分前總會抱著幻想和僥幸心理,可看到分數時,卻只覺得冰冷和不真實。
不過,高考失利或多或少也在我的意料之中。我出生在農村,小升初時,以片區(qū)第二名的成績從鄉(xiāng)村小學考入縣城最好的初中。中考又以全區(qū)第七的成績進入當地最好的高中。后來接觸到真正優(yōu)秀的人,才知道曾經引以為傲的縣城最好高中,其實水平很一般。但當時年紀小,我跳不出小縣城的認知局限。
上高中后,尤其進入高三,我學習物理特別吃力,再加上青春期的迷茫,成績一落千丈,還出現(xiàn)倦怠和厭學情緒。偏偏我又很要強,覺得成績不好就該多花時間學習,所以周末、寒暑假都在圖書館自習。可心態(tài)調整不過來,靜不下心,效率很低,形成惡性循環(huán),整個人狀態(tài)也很差。后來上了大學,了解一些心理學知識,我才意識到高三時自己可能有點抑郁。
特別是高三下學期4月后,每晚失眠,總感覺身邊人和事不真實,還天天想哭,稍微用力眨眼,眼淚就會掉下來。也正因這些糟糕感受,看到分數不如意時,我完全不想復讀,覺得過去的學習已經一團糟,就讓它亂著吧,不想再花精力去梳理。
不過,如果學弟學妹們有明確的目標專業(yè)和院校,并且認為復讀一年能提高幾十分,我覺得為了夢想再努力一年還是很有必要的。
無論考得怎樣,大家一定要相信,高考決定不了你的一生。或許高考能決定你上什么大學,卻決定不了你如何度過大學四年;或許高考能決定你在哪座城市讀大學,卻決定不了你以后在哪工作,更決定不了你會遇到怎樣的伴侶、過上怎樣的生活。但我知道,年輕的你們可能理解不了這么長遠的話題。
對于大多數背景普通的人來說,18歲之前,人生的主要目標就是高考。我曾看到一句話: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一天,18歲剛好是5點半。5點半之前是漫長黑夜,黑暗中,大多數年輕人迷茫、掙扎,甚至痛苦。在黑暗中摸索許久,終于等到5點半,天才微微亮,你們才有機會看清這個世界,人生才剛剛開始。
剛進大學時,學院院長在新生開學典禮上說:“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不在于你讀了哪所大學,而在于你內心的渴望。”
這句話影響了我整個大學四年。我憋著一股勁,把大學四年過得充實又豐富。連續(xù)四年專業(yè)第一,連續(xù)四年拿一等獎學金,積極參加各種專業(yè)競賽和志愿者活動,基本上拿遍了本專業(yè)能獲得的所有獎項,考研也一戰(zhàn)上岸985大學。但我知道,如果沒有高考失利,我不會有這么強烈的意愿和沖勁去證明自己。
所以我覺得,人生的每一步都有意義,無論是走直線還是彎道,這些獨特經歷塑造了獨一無二的自己。如果回到18歲,我想我還是不會復讀,但填志愿時,我會牢記好專業(yè)比好學校更重要,這是我這些年最大的感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