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輝&羅素素
“我爸體檢查出來膽管有點擴張,醫生建議住院做進一步檢查,結果竟然是膽管癌,已經是晚期了……”
這是很多患者家屬都經歷過的震驚一刻。
膽管癌,這個你可能從未聽說過的癌種,卻在毫無征兆中悄然發生,等你察覺時,它已經布滿雷區。
PART ONE
膽管到底在哪里?為什么我們對它幾乎一無所知?
膽管,是人體內一條運輸膽汁的隱形高速路。它連接著肝臟、膽囊和小腸,讓肝細胞分泌的膽汁順利抵達小腸,幫助我們消化脂肪,吸收脂溶性維生素(如A、D、E、K)。
整個膽道系統結構精細,主要包括:
※ 肝內膽管:分布于肝臟內的毛細膽管系統,負責收集和運輸膽汁;
※肝外膽管:包括肝總管、膽囊管和膽總管,負責膽汁的排出;
※膽管末端與十二指腸的出口:稱為壺腹部,與胰腺管匯合,存在Oddi括約肌控制膽汁排放。
這樣一個日夜運作的系統,平時幾乎不會吱聲,然而一旦出問題,后果卻極其嚴重。
那為什么我們對膽管一無所知?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膽管隱藏在腹腔深處,屬于內臟器官,其壁內的末梢神經對切割等局部刺激不敏感,但對牽拉、痙攣和炎癥卻非常敏感,因此在發生梗阻、痙攣或炎癥時會產生明顯的疼痛。
例如它被結石堵塞或癌變嚴重壓迫其他組織時,才可能出現癥狀。因此,膽管的異常及其進展常常是在沉默中的,直到肝功能受損或出現黃疸癥狀,才會被發現。
醫學影像學也曾一度難以精準顯現膽管的細致結構。直到近十年,隨著磁共振膽道成像(MRCP)、內鏡超聲(EUS)、三維CT重建等技術的成熟,醫生才逐漸看清這條通道,也才開始識別更多的膽管疾病,尤其是膽管癌。
PART TWO
膽管癌有多狠?你可能低估了它
在醫學界,膽管癌常被認為是預后最差的癌癥之一。它并不像胃癌、大腸癌那樣為人熟知,但它的隱匿性、侵襲性和抗治療性,使其在診療中令醫生和患者都感到棘手。
膽管癌起源于膽道上皮細胞,是一種腺癌。它的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解剖位置復雜,難以早期發現
早期腫瘤小、增長慢,不會立即引起膽道阻塞,所以很難在體檢中被察覺。癌細胞一旦出現,就可能迅速侵犯周圍結構,阻斷膽汁流動,引起膽汁反流、肝功能損傷甚至感染。
※ 病理亞型多,診斷不易
部分患者的病灶在影像上表現的并不典型,需結合CA19-9、CEA等腫瘤標志物,以及膽道鏡、活檢等檢查進行進一步的判斷,診斷過程常常錯綜復雜。
※ 三個類型,三個難點
1)肝內膽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A):占10%–20%,起源于肝內的末端膽管,早期常被誤以為是肝癌。由于其生長方式以浸潤為主,不規則邊界、侵犯肝門血管,使得手術切除率低。
2)肝門部膽管癌(peri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pCCA):占50%–60%,發生在左右肝管交匯處,由于此處交通要道復雜,哪怕腫瘤不大,也可能造成完全性膽道阻塞和黃疸。
3)遠端膽管癌(distal cholangiocarcinoma, dCCA):占20%左右,靠近胰頭,臨床表現與胰腺癌類似,常出現無痛性黃疸,但極易被誤診為胰頭癌。
※ 治療手段有限,預后差
手術切除是目前唯一有可能治愈的方式,但超過70%的膽管癌患者在確診時已失去了手術機會[1],即便手術成功,也會因膽管癌較強的局部侵襲和轉移能力,術后的復發率仍較高。
化療效果也相對有限,常用的聯合方案為吉西他濱+順鉑(Gem+Cis),而針對攜帶特定基因突變(如FGFR2融合、IDH1突變)的患者,靶向藥物才剛開始出現,但尚未普及[3]。
有數據顯示,膽管癌整體的5年生存率為9%–20%[2],遠低于結直腸癌(60%+)[4]和乳腺癌(80%+)的五年生存率[5]。
PART THREE
為何它被稱為沉默的殺手?
膽管癌的可怕不在于突然,而在于悄無聲息:
※ 早期癥狀缺乏特異性,僅有輕微的腹脹、食欲下降等,極易被忽視;
※ 一旦出現黃疸、體重驟降、尿液變深等明顯癥狀,通常已經是中晚期;
※ 治療選擇有限,很多患者錯過了最佳手術時機,即使接受治療,復發率仍高。
PART FOUR
膽管癌越來越常見嗎?
答案是肯定的,尤其是肝內膽管癌的發病率在全球范圍內呈持續上升趨勢。據統計數據顯示:
※ 全球每年新增膽管癌患者約為4萬例[6];
※ 在中國、韓國、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發病率高于歐美國家;
※ 1975年至今,全球肝內膽管癌發病率上升近3倍[7]。
造成這一趨勢的原因包括:
※ 肝吸蟲感染仍普遍存在(如在我國廣東、廣西、湖南等地);
※ 慢性膽道炎癥、膽結石等疾病未得到及時治療;
※ 肝炎(尤其乙肝、丙肝)與肝硬化患者的患病風險顯著升高;
※ 飲食習慣偏油、喜生食,易增加膽道刺激。
PART FIVE
醫學小知識:黃疸為何是膽管癌的信號燈?
膽紅素是紅細胞代謝的產物,正常情況下會通過膽汁排出體外。而膽管癌阻塞膽道時,膽紅素無處可去,只能進入血液,引發阻塞性黃疸。具體表現為:
※ 皮膚、眼白發黃;
※ 尿液呈深茶色;
※ 大便變淺,呈灰白色;
※ 嚴重者會出現皮膚瘙癢、疲勞、食欲減退等。
無痛性黃疸是膽管癌的紅色警報,尤其是門部或遠端膽管癌的典型信號。
常見誤區:
PART SIX
身體里最沉默的器官,常常藏著最危險的病。
認識膽管癌,不只是為自己,也是為父母和家人多爭取一次治療的機會。
圖片來源:汪文卿海軍軍醫大學 臨床五年制本科生
參考文獻:
[1]Yu T hua, Chen X, Zhang X he.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for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Sci Rep, 2021, 11(1): 3990
[2]Khan S A, Davidson B R, Goldin R.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olangiocarcinoma: consensus document. Gut, 2002, 51 Suppl 6(Suppl 6): VI1-9
[3]Ilyas S I, Affo S, Goyal L. Cholangiocarcinoma - novel biological insights 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Nat Rev Clin Oncol, 2023, 20(7): 470~486
[4]Rawla P, Sunkara T, Barsouk A. Epidemiology of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mortality, survival, and risk factors. Przeglad Gastroenterol, 2019, 14(2): 89~103
[5]Katanoda K, Matsuda T. Five-year relative survival rate of breast cancer in the USA, Europe and Japan. Jpn J Clin Oncol, 2014, 44(6): 611
[6]New cancer program launched by Cholangiocarcinoma Foundation to connect patients, caregivers with essential resources. Available from: https://www.cholangiocarcinoma.org/new-cancer-program-launched-by-cholangiocarcinoma-foundation-to-connect-patients-caregivers-with-essential-resources/
[7]Florio A A, Ferlay J, Znaor A. Global trends in intrahepatic and 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ncidence from 1993 to 2012. Cancer, 2020, 126(11): 2666~267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