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廣東網友發帖,今天進入一個所謂的大學生子女躺平互助群,觸目驚心啊,群里100多名家長,現在原來有這么多大學生躺平甚至擺爛啃老。
大部分都是二本三本畢業的,他們畢業以后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他們中很多人甚至責怪自己的父母沒錢沒背景沒資源,當初拼命雞娃他們讀書考上了本科,現在連份像樣的工作都找不到,這樣的結果還不如當初一開始他們就學習自己喜歡東西。
還有一個吳大姐,她小孩在他們那里從小就是學霸,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高考考上一本重點大學,那時吳大姐不知道有多欣慰,結果因為專業不好,旅游管理,考公考編機會很少,也找不到好的工作,躺平已經2年了,整天躲在房間里,一部手機一臺電腦就是他的全部,叫他吃飯,他就出房間吃飯,不叫他,他就不出來吃。有次吳大姐生氣了,直接2天不睬他,吳大姐兒子真的就2天不出房間,不吃不喝,吳大姐被打敗了,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2年,讓人噓唏不已。
此帖一發,迅速引發網友關注和熱議。
有網友評論,那天飯館吃飯,門童是個小男孩,我問他是不是05后,他說09年的,上中專呢,暑假來打工,才16歲,人家就知道平時白天上完課,來飯館當服務員5點到九點半,節假日周末干全天,比那些大學生天天在家躺著刷手機點外賣強多了。
有網友分析,主要責任在父母。小時當寶,什么都包辦。窮家養出公子哥和千金小姐。沒有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和勞動觀。動不動怪父母沒本事,動不動我來這個世界不是為了吃苦。
- 近年來,躺平大學生現象引起了廣泛關注,這些年輕人選擇在家里依賴父母,并不積極參與工作,這一現象引發社會的擔憂,特別是涉事家長焦慮。
據媒體報道,中國知網曾公開了一篇名為“中國三省市大學生‘躺平’行為現狀及其與抑郁癥狀的關聯”的論文,由馬聲、王歡等學者發表。論文指出,在學業、生活和社交3個維度的“躺平”行為中,大學生學業“躺平”行為最普遍,且3個維度的“躺平”行為與抑郁癥狀均呈正相關。
研究指出,學業、生活和社交“躺平”行為與抑郁癥狀均呈正相關。在同時具有3種“躺平”行為的大學生中,無、輕度、中度及以上抑郁癥狀的構成比分別為9.9%,30.5%和59.6%。
“躺平”其實是年輕人想奮斗又看不到希望的一種無奈,更是一種對抗:只要我躺平,資本就剝削不到我。社會險惡,先躺為敬。
盡管“躺平”是一種生活姿態,而且客觀存在,但這個現象的出現,其實理性分析,還是家庭教育的結果。
此前家長對孩子讀書拼命內卷,只顧抓學習,然而忽略孩子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對孩子可謂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這種環境下的成長,本身就是畸形的。
總之,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積極向上的孩子,遠比只會做小鎮做題家更重要。更何況,如今就業形勢如此嚴峻,讀普通的大學,還真不如學門手藝,一輩子就業都不慌。
對此,你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