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業廣味十足,還添了十五運會元素
7月5日起,廣州市中小學的暑假陸續開始了。記者留意到,廣州中小學的暑假作業依舊廣味十足,增添了十五運會元素。而家長們更是絞盡腦汁安排暑期計劃,盡量減少孩子在家“刷手機”的時間。在開啟快樂假期的同時,教育、公安、法院從學科培訓、網絡安全等方面,為家長帶來建議。
開心暑假,既要“充電”又要撒歡
學游泳、學舞蹈、學乒乓球……趁著暑假上興趣班學技能的學生也不在少數。暑期剛開始,彤彤媽媽就給女兒報名參加電視臺的小主持人集訓。“孩子從二年級開始就上小主持人興趣班,這次剛好有集訓還能參加比賽,就想讓她去鍛煉一下,也可以和其他學校的小朋友交流切磋。”彤彤媽媽說,除了小主持人集訓,假期彤彤還有舞蹈課,“培養興趣的同時,也讓孩子動起來,盡量不要在家看電視、刷手機。”
家住天河區的陳女士,給準備升三年級的女兒擬了一份暑期提升計劃。“包括大閱讀、英語練習和書寫訓練,大閱讀報了興趣班,有20節課。”陳女士認為,一二年級書面書寫較少,而三年級開始會有書面作業、課堂練習等,所以要趁暑假期間加強書寫,做好準備。至于閱讀和英語,都注重積累和循序漸進,假期也不能放松。
出游也是很多家庭暑期的熱門之選。五年級小學生小劉興奮地告訴記者,暑假的出游計劃一早就做好了。“我會跟爸爸媽媽去敦煌,來個8天游,莫高窟、月牙泉等地方都要去看看。”小劉說,自己一直對歷史和文化頗感興趣,通過閱讀歷史類書籍了解了中國很多地方的風土人情。為此,爸媽每年假期都會安排一次旅行。“我已經去過北京、西安,都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在那里看到了很多書本上提到過的景點和歷史知識,很有趣,也很有收獲。”小劉說。
出游成為很多家庭的熱門之選。新華社發
暑期實踐廣味十足,燃動十五運會
隨著十五運會開幕進入倒計時,廣州多所中小學掀起了一場以“迎全運”為主題的暑期實踐熱潮。從科技探秘到賽事知識,從運動打卡到場館設計,學校通過多元化的實踐任務,讓學生們提前感受十五運會的魅力,利用暑期強健體魄。
在越秀區東風東路小學的暑期綜合實踐作業清單中,學校設計了“解鎖一項十五運數智密碼”“了解一個十五運賽事小常識”“設計一個未來的智能體育場館”等活動,邀請學生們組成研學小隊,實地探訪,深入了解關于十五運會的科技創新應用。學校還鼓勵學生堅持每天2小時的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增進健康。
不少學校的暑期作業則充滿廣府文化色彩。越秀區小北路小學開設“廣府煙火·生活智慧”“行走廣府·古今對話”“創藝廣府·薪火相傳”“書香廣府· 情系嶺南”四個模塊任務,邀請學生化身“廣府小探員”“文化小創客”,通過繪畫、烹飪、攝影、走訪調研、歌唱等方式,了解廣府飲食特色、建筑風格、粵韻粵曲,在沉浸式實踐中弘揚廣府文化。
廣府文化成為不少學校暑期作業的重要元素。新快報記者郭思杰/攝
提醒
過個開心暑假 這些要留個神
暑假期間切莫盲目“雞娃”
給予孩子情感支持也重要
教育是一場溫暖的接力,暑假的“接力棒”已傳遞到家長的手中。“假期是家長與孩子深入交流、拉近親子關系的寶貴機會,我們真誠希望家長遵循教育規律和孩子成長規律,理性看待校外培訓。”廣州市教育局建議家長不盲從、不攀比、不跟風,科學合理安排孩子假期生活,多傾聽和陪伴孩子,因時因地開展郊游、體育娛樂、親子游戲等活動,加強孩子體育鍛煉,保證孩子充足的休息時間、睡眠時間,及時給予孩子更充分的情感支持。
廣州市海珠區教育局指出,根據“雙減”政策要求,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間,任何機構和個人均不得開展學科類培訓。以“住家教師”“夏令營”“思維訓練”“暑期托管”等各種形式開展隱形變異學科類培訓,均是違法違規行為。“暑假期間,請家長不要參與或組織任何形式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為孩子提供一個健康快樂的假期。”海珠區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說。
家長選擇校外培訓機構時,及時與校外培訓機構簽訂《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訂版),并妥善保管合同,以便在發生糾紛時依法維權。建議在繳費前確認收款方單位名稱與培訓合同、機構證照上的名稱是否一致,不要轉賬給個人賬戶。凡是以各種優惠方式誘導家長一次性繳納一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費用,家長應警惕經營者“卷錢跑路”等潛在風險。在繳費時,家長不要一次性繳納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變相繳納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或60課時的預收費用,且單科不要超過5000元。
暑期接觸電子產品時間增多
家長謹防孩子超額充值游戲
暑假期間,孩子們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增多。廣州黃埔公安提醒,上網時要警惕游戲中所謂的“低價充值”“高價回收賬號”“免費送皮膚裝備”等信息,更不要點擊掃描來源不明的二維碼或陌生鏈接。“保護好個人信息,不輕易在網絡上透露個人及家庭信息。不隨意添加陌生人為好友,更不能輕信網絡上的高薪兼職、刷單返利等信息。”公安建議,家長們應關注孩子的上網行為,設置合理的游戲時長和消費限額。
近年來,未成年人網游超額“氪金”退款難的現象時有發生。根據廣州互聯網法院發布的《未成年人網絡游戲充值糾紛觀察報告》,2022年至2024年期間,廣州互聯網法院受理的涉未成年人網絡游戲充值糾紛共計5172件,案件數量呈現逐年遞增的態勢。申請退款的未成年人年齡主要集中在8-16歲,占比86%,且呈現明顯的低齡化趨勢。
記者了解到,依據民法典第十九條,8周歲以上未成年人屬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大額充值需監護人追認,否則無效;??未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充值行為無效,可主張全額退款。2019年11月1日開始實施的國家新聞出版署《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中規定,網絡游戲企業不得為未滿8周歲的用戶提供游戲付費服務;8周歲以上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用戶,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50元人民幣,每月充值金額累計不得超過200元人民幣;16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用戶,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100元人民幣,每月充值金額累計不得超過400元人民幣。
廣州互聯網法院建議家長要妥善保管支付賬號、密碼及身份驗證信息,定期核查消費記錄,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聯系游戲平臺協商處理。同時,加強對未成年人使用網絡游戲行為的教育,引導未成年人認識非理性充值的法律后果與危害,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消費觀。廣州市第五中學學生發展處則在放假前溫馨提示中建議家長以身作則,減少在孩子面前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防范因沖動導致的打賞主播、過度游戲充值等行為。在悠長的假期中,家長應多與孩子進行面對面交流,如共同閱讀、玩游戲、參與戶外活動等,陪伴孩子度過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假期。
采寫:新快報記者 徐紹娜 陳鈺涵 鄧善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