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后,孩子想選國際教育方向還來得及么?”
這是最近小編在和家長溝通時,常被問到的問題。在傳統公立教育和國際化學校之間進行選擇,其實并沒有標準答案,往往取決于哪個更適合孩子的個性與發展需求。比如,一些家長不愿意孩子繼續糾纏于部分公立校的內卷軌道時,便決定轉軌國際教育。
從公立校轉軌國際教育賽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升學規劃方向的調整,孩子的英語能力的提升和學習方式的適應,都是需要應對的挑戰。當然,當傳統教育的扎實基礎遇上國際課程的多元發展,也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更多可能性。
作為中考后選擇國際學校的一員,北京市海嘉學校高二學生李嘉悅的體會給人印象深刻——過去自己相信高競爭才有好結果,現在發現不雞不卷的學習節奏更能提升學習效率。
在海嘉學校,從“知識積累”到“能力養成”,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索”,學校獨特的轉軌支持體系,正在幫助越來越多的學生實現平穩過渡,走向世界舞臺。
今年升學季,海嘉斬獲了316份名校offer,其中包括普林斯頓、康奈爾等常春藤名校。美國名校169枚錄取,英國名校70枚錄取,澳加名校62枚錄取,中國香港名校13枚錄取。澳加大學及香港高校的錄取率達到了100%。2025屆畢業生中,每10個海嘉學子就有近8個拿到世界前30強大學的錄取,超8成畢業生進入了全球前50名校。
海嘉從不靠題海戰術和高壓競爭,而是用更科學的方式激發每個孩子的潛能。在這里,教育不是短跑沖刺的競技場,而是尊重每個孩子的成長節奏;不以單一標準衡量成功,而是以從容的姿態靜待花開。
“等一朵花開,
需要很多耐心和很多微笑”
“當我第一次走進海嘉,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里優美的環境。”來自海嘉學校十一年級的李嘉悅同學,回憶起當初擇校的情境時這樣說道。
中考后,嘉悅在好友推薦下選擇轉入海嘉學校。她希望從競爭激烈的體制內教育,轉向更寬松的學習環境,而海嘉正好符合她的期待。
初到海嘉時,嘉悅的國際課程基礎相對薄弱,和長期就讀國際學校的學生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面對全新的學習體系,她必須從零開始,這也讓她的媽媽一度有些擔憂。不過,在學校支持下,她始終保持著刻苦努力的學習態度。學校也會定期向家長反饋學習進展,嘉悅每月可見的進步,最終讓媽媽放下心來。
李嘉悅同學與媽媽合影
談及與公立學校的差異,嘉悅認為海嘉的學習氛圍會松弛很多。過去她深信,學習必須通過高強度競爭才能取得成效,如今她發現,不雞不卷、富有彈性的學習節奏反而更能提升整體效率。與公立學校嚴格禁止電子設備不同,海嘉教師鼓勵學生合理使用科技工具——包括運用AI輔助學習、觀看在線課程,培養自主探究能力。令人深思的是,當獲得電子設備自主管理權后,嘉悅的自律性反而得到了顯著提升。
作為一所生動活潑、自由奔放、民主和諧的現代學校,海嘉秉承全人教育理念,倡導科學育人觀,致力于構建健康、可持續的成長生態。學校堅持長期主義培養路徑,通過多元評價體系、差異化教學和個性化發展方案,幫助每個學生在寬松而有序的環境中探索潛能、自然生長。
“等一朵花開,需要很多耐心和很多微笑。”這是嘉悅的學姐收獲名校offer時,學校老師送給她的一句話,后來這句話還印在了學校的帆布袋上。海嘉始終踐行這一教育理念,為學生營造“愛與幸福”的成長環境。這里沒有題海戰術的壓迫,取而代之的是對個性化探索的全力支持,讓每個學生都能深耕自己熱愛的領域。
名師引路+課程賦能,
中考后轉軌這樣突破語言關
轉軌到國際學校,語言關往往是首要挑戰。與許多轉軌學生一樣,嘉悅同樣經歷了從焦慮到適應的成長過程。
當她第一次讀到一篇英文商業文章,感覺一頭霧水,自己通篇只認識三個單詞。
在海嘉老師的幫助下,嘉悅建立了“知識銀行”。這個本子分成三折,第一折用于記錄商業領域的專有名詞,第二折對應寫下英文釋義,第三折則是中文釋義。如此一來,一個系統且條理清晰的知識整理框架便搭建完成。隨著閱讀的深入,本子逐漸變得厚實,里面滿滿當當都是精心整理的內容。借助“知識銀行”,她很快就能完整翻閱英文商業書籍了。
李嘉悅同學獲得海嘉學習卓越獎
嘉悅的老師還幫她在圖書館開通了一個學習平臺,監督她每日閱讀相應的內容,還幫助她標出重點。日積月累,嘉悅逐漸完成了對英語知識體系的理解和消化。
石昊坤也是一位從公立學校轉學海嘉學校的學生,曾經也面臨同樣的語言挑戰。他說,海嘉浸潤式的英語環境對他特別有幫助。學校高比例的外教配置,為他創造了充分的互動機會;師生間平等融洽的交流氛圍,讓日常對話、課堂討論乃至知識點檢驗都成為自然的語言實踐。在這樣輕松的環境中,昊坤通過持續的表達訓練和思維整理,口語能力得到了充分鍛煉。
海嘉擁有一支國際化高水平且穩定的師資團隊。這里的教師團隊平均有10年以上教學經驗,外教數量超過150名,中外教師比例均衡各占一半。超過四分之三的老師擁有碩士學歷,還有18位博士學歷的老師,九成的老師都有海外學習經歷。
在嘉悅眼中,優質的師資力量是吸引她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少學校都是中教比較多,但來到海嘉我發現,一個同學甚至能配備8個不同學科的外教!”而與不同的外教老師進行學術碰撞,讓她感到提升很快。
海嘉學校還獲得了多項國際權威認證,包括:
·國際文憑組織(IBO)認證
·美國WASC認證(美國西部院校聯盟認證)
·劍橋大學教師發展中心成員(PDQ)
·國際升學指導委員會IACAC授權
·美國非營利性教育考試研究機構ACT官方授權考點
這些國際認證不僅是學校教學質量的證明,也為孩子們的升學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海嘉在中國國家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引進了IB和A-level課程體系,并為藝術、體育特長生設立STP雙優項目。
具體來講,海嘉為9-10年級的學生提供劍橋國際證書課程。從學科學習入手,順利從初中MYP向高中DP過渡,聚焦于打好學科基礎迎接國際考試。
對于11-12年級的學生來說,海嘉IB課程幫助學生為升學做好準備,并培養其國際視野和批判性思考,聚焦于知識創新和高階思考。此外,學校還開設A-level課程,與IB課程雙軌并行,適合在特定學科上有較高天賦和濃厚興趣的學生,幫助每個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路徑。
“工夫在詩外”,
以全人教育成就終身學習力
在昊坤看來,海嘉給他最大的影響,可以用一句詩來形容:“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意思是,如果真想要學習寫詩,就不能局限于技巧本身,而應在詩歌創作之外下功夫。
“學習也是一樣的,想要學得好,并不能停留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要注重生活的積累、閱歷的增長、情感的豐富以及思想的提升。”昊坤表示,在海嘉,自己有更多時間去思考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即使發現某條路走不通也沒有關系,完全可以退回來重新出發。在這個過程中,他接觸到更多更廣的東西,整個人也變得更加自信。
對于中考后轉軌海嘉的學生,思維方式和學習模式都是全新的起點。海嘉學校倡導的探究式學習,在延續基礎教育扎實功底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學生終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知識應用意識。
在這里,學生們經歷著學習方式的深刻轉變:從知識的接受者成長為問題的探索者,從標準答案的追尋者進化為多元解決方案的創造者,從分數導向的學習者蛻變為注重知識本質與應用價值的思考者——這一系列轉變讓學習不再是被動的任務,而成為源自內在動力的成長旅程。
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培養模式,在學校升學成果上也能折射出來。
2025年,海嘉學子共獲得316份錄取通知書,其中包括普林斯頓大學和康奈爾大學等常春藤頂級名校。美國名校169枚錄取,英國名校70枚錄取,澳加名校62枚錄取,中國香港名校13枚錄取。澳加大學及香港高校的錄取率達到了100%。79.2%的海嘉2025屆畢業生獲得世界排名前30的大學錄取,85.4%的畢業生則進入世界排名前50的頂尖學府,獲得累計高達2000萬獎學金。
這些出色的升學數據,正是海嘉教育理念的最佳印證。為激勵更多學子追求卓越,學校還特別設立豐厚獎學金,嘉獎在學術、才藝等領域表現突出的優秀學生。
在這里,每間教室都藏著通往世界名校的密碼,每場活動都是未來領袖的預演場。如果您渴望讓孩子站在巨人肩膀上規劃未來,不妨到海嘉親自體驗一下造就如此佳績的教育環境。掃碼立即鎖定席位,讓孩子的名校之路從這場探校開始!
編輯 | 京教君
內容來源 | 北京市海嘉學校
微信又改版啦
為了讓「京城教育圈」出現在您的時間線
星標一下★為了更好的我們
歡迎 | 掃碼加入
京教圈學習交流群
走之前記得點個“心心”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