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知識流動格局重構與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雙重驅動下,科技出版走出去已從單純的版權輸出升級為科技話語權與文化認同的綜合博弈。
在6月26日召開的第九屆中國科技出版走出去研討會上,眾多出版巨頭、技術先鋒齊聚河南開封,圍繞“技術賦能與文化鑄魂如何協同”等核心命題展開討論,從AI時代的出版倫理到數據庫跨國布局,勾勒出兼具實踐深度與理論高度的破局路線圖。
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科技出版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吳寶安表示,面對全球科技出版的激烈競爭,我們仍需在內容質量、國際傳播、數字化轉型等方面持續發力?;诖?,中國版協科技出版工作委員會每年都召開中國科技出版走出去研討會,“第九屆研討會的召開,既體現我們推動科技出版國際化的堅定決心,更彰顯構建新型國際傳播格局的戰略設想?!?/p>
走出去面臨諸多現實瓶頸
“我們現在的版權輸出與版權引進合作條件不對等,像賣初級農產品,利潤微薄還喪失定價權。”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編輯彭斌以引進和輸出對比為例,指出行業深層矛盾,“外方要求紙質+電子全版權授權,而我們引進時往往只能拿到紙質版權限,這種權利不對等在科技專著合作中尤為突出?!?/p>
彭斌表示,近年來,許多中國科技期刊“借船出?!?,在國際影響力和品牌建設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也存在不少風險,如數據自主權、出版傳播與論文使用等受限,沒有APC(文章處理費,是出版商為出版開放獲取文章向作者收取的費用)定價權,且分成比例低,無法實現自主經營,還要依賴國家經費支持。
“一般中文圖書版權輸出的版稅收入,相較于國際出版集團同類產品的版稅收入存在明顯差距,這種差距反映了文化話語權的落差?!闭憬髮W出版社總經理金更達也提到版權輸出的經濟效益失衡。
勵訊集團中國區高級副總裁張玉國則從技術維度揭示行業痛點,“AI幻覺可能給學術出版領域帶來諸多挑戰,高質量、可信賴的內容和數據是應對AI幻覺的關鍵。”他援引美國律師因引用AI生成的虛假法律案例受罰事件,強調“對于機器基于概率生成的內容,我們永遠無法百分之百信任”,而科研醫學領域更出現“AI編造不存在的參考文獻”現象。
更棘手的是可持續性難題?!癈hatGPT訓練一次的耗電量相當于3000輛特斯拉跑到報廢,這種能源消耗規模讓技術應用面臨倫理拷問?!睆堄駠鴱娬{AI訓練數據的版權問題值得關注,“全球5萬多名藝術家、創作者聯名抗議AI公司未經授權使用有版權材料訓練大模型,體現了AI模型訓練過程中的著作權侵權這一行業亟待解決的法律空白?!?/p>
在中原出版傳媒集團原總編輯耿相新分享的數據庫調研數據中,差距更明顯:在39所“雙一流”高校采購的1136個外文數據庫中,英文文獻的數量占據絕對主導地位,中文數據庫僅5個。2024年,我國數據庫市場規模為74.1億美元,全球占比7.34%?!皵底只D型滯后使我們在知識服務賽道比較落后?!惫⑾嘈抡f。
技術與文化協同破局突圍
在數字化浪潮下,出版行業積極探索技術與文化協同發展路徑,以創新破局突圍。
“做AI時代的理性樂觀派,要在技術狂熱中守住出版本質?!睆堄駠岢龅膶Σ唧w系引發共鳴。勵訊集團以技術賦能專業領域,已推出20余款生成式AI產品。法律領域的“Lexis+AI”具備“對話式搜索+法律文書自動生成”功能,為全球法律人配備個性化助理,給律所帶來的投資回報率高達344%。醫學領域的ClinicalKey AI分析海量科研醫學期刊及圖書文獻,助力醫生精準診療。
勵訊集團20年數字化轉型成果顯著,如今96%的收入來自數字產品和線下活動,印證技術投入是戰略投資。張玉國特別提到,版權保護的“透明+授權”原則,呼應全球權利人關于“知情同意、貢獻聲明、經濟回報”的三大訴求。
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通過“買船出?!焙汀霸齑龊!蓖卣箛H版圖。據彭斌介紹,2019年收購法國EDP Sciences后,實現82種期刊國際化布局,其中29種被SCIE收錄。與愛斯唯爾合資設立的科愛公司,通過10年的努力,目前擁有206種英文版科技期刊,其中SCI收錄79種,實現年經營收入超過5000萬元。
彭斌表示,該社打造的SciEngine平臺10年累計投入七八千萬元,集聚600余種期刊形成集群效應?!?014年自主創辦的《國家科學評論》影響因子從最初時的4.3提升至17.1,發表許多國家代表性的科研成果,證明自主平臺才是話語權根基?!?/p>
浙江大學出版社深耕中華文明IP,致力于打造全球化傳播的文化高地。金更達介紹,該社“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國家重大文化工程歷經二十載,正通過成果巡展、學術交流、融媒傳播等多種方式,積極構筑廣泛的國際化網絡,打造全球共享的文化工程?!爸袊z綢藝術大系”項目將以國際化、數字化共享等方式,積極向海內外文博機構和圖書館藏機構推廣,與世界共享中國絲綢之美。
地方社與專業社的實戰智慧
“地方社走出去要找對‘針尖大的切口’,我們的‘華夏手造’就是用一根針線串起文化傳播?!焙幽峡茖W技術出版社總編輯馬艷茹說。
該社以“華夏手造”IP為支點,打造年銷售額2000萬元的手工文化品牌,其《嬿兮整花一線連》俄文版借非遺技藝突破文化壁壘。該社開發的AI剪紙許愿機上線一年吸引1.2萬海外用戶,35%轉化為圖書讀者。在科技出版領域,該社出版的《中國超級工程叢書》實現英文、印尼文多語種輸出,印尼文版成為中印尼高鐵合作項目技術交流教材,并獲2024年度輸出版優秀圖書獎。
人民衛生出版社副總經理宋秀全則聚焦醫學出版服務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建設,從服務全球健康的角度闡述人衛社積極拓展國際醫學出版合作的實踐探索。在主題圖書以及學術出版走出去領域,獲得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提名獎的《經自然腔道取標本手術學》多語種系列圖書已出版6個外文語種。英文期刊《全球健康雜志》影響因子位居基礎醫學綜合學科世界第三、中國第一,通過國際平臺觸達180個國家的科研人員。
“我們一直緊跟國家發展腳步,穩步探索,持續提升國際傳播能力,開拓多元化對外文化交流項目?!边|寧科學技術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陳剛介紹,近幾年中華文化認同在悄然生長,該社篤定轉向中華文化走出去,讓傳統IP活化,推出《生態中國:海綿城市設計》《民宿在中國》《中國鄉建途徑探索》等原創力作,其中《生態中國:海綿城市設計》入選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獲得2019年度輸出版優秀圖書獎,《中國垃圾焚燒發電廠規劃與設計》巴基斯坦英文版入選2022絲路書香工程項目。
全球傳播新體系的生態展望
對標國際科技出版明確發展路徑目標,吳寶安說:“科技出版要堅守內容質量生命線,打造具有國際水準的精品力作;要加快出版融合發展,推動知識服務轉型;要創新國際傳播方式,善用新媒體渠道提升傳播效果;要加強國際出版合作,構建開放共享的全球出版生態?!痹谒磥恚ㄓ袠嫿ㄗ灾骺煽氐某霭骟w系,掌握關鍵資源與平臺主導權,科技出版走出去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科技出版走出去不是百米沖刺,而是文化長征,需要構建‘內容—技術—平臺—資本’的生態體系?!迸肀蟮目偨Y引發深層思考。當AI技術重構內容生產邏輯,當數據庫成為知識流動新載體,這場出海之旅已升維為科技治理能力的綜合較量。
“‘關心人的本身,應是技術奮斗的主要目標’,無論AI如何發展,科技出版的終極使命還是為人的知識需求服務。”張玉國以愛因斯坦名言收尾。他強調,技術不僅要賦能生產,更要守護學術倫理。
金更達則強調大學社的學術基因,他認為,打造高水平學術原創精品是學術出版走出去的關鍵,“我們今年正在組織策劃的‘中國創新醫學和醫工交叉出版工程’,將進一步強化科技出版走出去能力,讓科技出版成為學術創新的‘孵化器’?!?/p>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吳明娟。
(本文編輯:劉四旦)
專業品質 學術價值
原創好讀 科學品位
一起閱讀科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