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唯一有能力讓伊朗崩潰的國家!”2025年7月1日,以色列駐上海總領事拉維特·貝爾的這句話如一顆炸彈,在中東局勢的敏感時刻引爆全球輿論。
就在幾天前,伊朗國防部長阿齊茲·納西爾扎德剛剛結束對中國的訪問,伊媒隨后曝出重磅消息:伊朗正積極尋求購買中國殲-10CE戰斗機,以替代俄羅斯遲遲未交付的蘇-35S。
以色列的反應如此激烈,是因為他們清楚看到殲-10CE將徹底改變中東空中力量的游戲規則。伊朗空軍主力仍是服役超過40年的F-4和F-5戰機,在2025年6月的以伊沖突中,這些“老爺機”甚至無法起飛攔截以色列戰機,只能眼睜睜看著軍事設施被炸。而殲-10CE在印巴戰場創下6:0的驚人戰績,三架法國陣風戰機在其面前毫無還手之力——以色列的F-35真正遇到了克星。
01 以色列的恐慌,殲-10CE直戳死穴
殲-10CE的恐怖之處不僅在于戰機本身,更在于它帶來的完整作戰體系。伊朗此次采購計劃包含空警-500預警機、紅旗-9BE防空系統和反隱身雷達,形成針對以色列的“組合拳”。
最讓以色列寢食難安的是PL-15E導彈的超遠射程。這款導彈能打擊145公里外的目標,專門針對以色列的空中加油機——這些“空中奶媽”躲在伊拉克和敘利亞領空,為F-35提供續航支持。一旦加油機被擊落,以色列空軍的遠程打擊能力將徹底癱瘓。
更致命的是,伊朗計劃將紅旗-9BE沿西部邊境部署,其260公里射程可覆蓋整個波斯灣。以媒哀嘆:“這套系統將使我們的空襲成功率驟降90%”。隱身戰機優勢在中國反隱身雷達面前蕩然無存,以色列的“斬首”戰術將徹底失效。
02 軍售博弈,石油成以色列手中牌?
面對伊朗的軍事升級,以色列打出經濟牌:“中國停止購買石油,伊朗必然崩潰!”。數據顯示,2024年伊朗每天出口170萬桶石油,其中90%輸往中國,且大多以人民幣結算,繞開美元體系。
但這張牌實際效力存疑。中國能源進口高度多元化,2024年伊朗甚至未進入中國十大原油供應國名單。外交部發言人林劍的回應斬釘截鐵:“中伊合作是正常商業行為,任何國家無權干涉”。
更具深意的是,伊朗采用“石油換戰機”模式解決資金困境——既緩解被西方凍結外匯的窘境,又確保中國能源安全。這種雙贏模式,恰恰是中國在中東影響力的根基。
03 中東變局,中國武器成新寵
當以色列試圖阻止中伊軍貿時,中國裝備已在中東遍地開花:
- 沙特豪擲120億美元,計劃引進12艘052D驅逐艦,組建中東最強海軍。
- 埃及列裝紅旗-9BE防空系統,構建對抗F-35的防護網。
- 阿聯酋喜提定制版“巴爾克”火箭炮,中國工程師45天完成本土化適配。
更令西方震驚的是沙特的態度轉變。這個美國傳統盟友曾斥資1420億美元求購F-35被拒,轉而發現殲-10CE價格不足F-35三分之一,性能卻足夠抗衡地區威脅。沙特軍方直言:“只需5%的國防預算,就能打造現代化空軍編隊”。
04 最強買家秀,巴鐵實戰帶貨
中國武器的口碑,在2025年5月的印巴沖突中達到巔峰。巴基斯坦用殲-10CE配合空警-500預警機和紅旗-9BE導彈,打出6:0戰績,擊落3架法國陣風及蘇-30MKI。最精彩的一役,紅旗-9BE在200公里外攔截印度S-400發射的導彈,震驚西方軍界。
上合防長會上,巴基斯坦防長參觀052D驅逐艦后當即表態追加訂單。這套“中國制造+中國體系”的組合,正成為中東國家對抗傳統軍事強權的底氣。
十年間,中國對中東武器出口激增80%,沙特、埃及、阿聯酋等國訂單從零星采購轉向體系化列裝。當美國將F-35作為地緣政治籌碼時,中國以開放態度提供殲-10CE、052D等尖端裝備——沙特用5%的軍費實現空軍現代化,正是這一戰略最犀利的嘲諷。
以色列的焦慮吶喊,暴露出一個殘酷現實:中東再也不是西方軍火商的后花園。當紅旗-9BE在埃及豎起,052D現身波斯灣,殲-10CE巡航伊朗領空,中東的權力天平正悄然傾斜——沒有航母與駐軍的中國,僅憑公平交易與技術實力,就動搖了美國經營半個世紀的軍事霸權。
軍火市場的規則已被重寫:不附加政治捆綁的武器,才是小國真正的“護身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