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在網(wǎng)上搜索和田玉戈壁料,可能會看到這樣一句話:“和田玉中唯一能與籽料媲美的就是戈壁料!”
雖然看起來有些夸張,但戈壁料確實曾與籽料分庭抗禮,只可惜最終還是不了了之。
和田玉戈壁料有哪些可以媲美籽料的優(yōu)點?
一、細(xì)密度良好
有人說戈壁料是不見水的“籽料”,這種形容的確非常傳神。戈壁料與籽料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它始終都處于荒漠曠野之中。
但從形成過程來看,風(fēng)化的剝蝕作用與流水的侵蝕不相上下,去粗取精的能力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大大加速了玉質(zhì)的篩選與淘汰。所以和田玉戈壁料的細(xì)密度表現(xiàn),即使比起和田籽料也毫不遜色。
二、油脂感十足
油性是和田玉的天性,是透閃石與硅酸鹽物質(zhì)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戈壁料與和田籽料同根同源,玉質(zhì)的基本特性自然不會相差太多。
而且戈壁環(huán)境中風(fēng)沙肆虐,對玉石表面其實也是一種變相拋光,玉質(zhì)的油潤感因為這種自然打磨變得更加明顯。
和田玉戈壁料有哪些超越籽料的獨到之處?
一、超強的剛性
和田籽料的硬度一般是6.5左右,在玉石中屬于較高水平。但比起硬度普遍過7的戈壁料,籽料還是有點不夠看。
戈壁料的剛性之大,以至于常常出現(xiàn)翡翠特有的起膠感,可以算是和田玉中真正的“硬漢”了。
二、更大的比重
老玩家買玉一定會上手掂掂分量,和田玉的壓手感比一般玉石要高,和田籽料更是如此。
不過戈壁料的上手感覺,可要比籽料更加壓手。雖然數(shù)值的差距并不算大,可主觀的判斷卻不難區(qū)分,自然會讓人覺得更有分量。
三、豐富的玉色。
和田籽料的最大賣點就是皮色,在玉色的種類上多少有些單調(diào)。和田玉戈壁料的玉色卻是五花八門,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它做不到。
黑青、黃口、糖白玉都是常規(guī)操作,即使藍(lán)調(diào)、果綠、粉青這樣的糖果色,在戈壁料中也并不少見。
和田玉戈壁料為什么最終還是沒能超越和田籽料?
首先,體量太小。
戈壁料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實在是太過惡劣兇險,想要保留完整原石恐怕很難實現(xiàn)。
很多戈壁料都是斷口料、碎片料,不但塊度小,形狀也比較古怪,切料雕刻都非常困難。
其次,總量極其有限。
戈壁料屬于地表礦石,自然儲量本來就不會太大。再加上這些年的瘋狂開采,早已經(jīng)處于絕礦狀態(tài)。
存量方面就更不樂觀,現(xiàn)在的和田玉市場已經(jīng)很少能見到專營戈壁料的商家。畢竟連料子都沒了,接下來肯定就是樹倒猢猻散。
同時,綹裂較多,加工性較差。
和田玉的最大優(yōu)勢其實是它的韌性表現(xiàn),和田玉的韌性在9以上,是毫無疑問的韌度之王。
戈壁料的玉質(zhì)卻相對較脆,加工中很容易出現(xiàn)崩料斷裂,即使是原石也會有很多層裂和暗綹。只能說至剛易折,硬度和韌性終究不能兩全。
最后,極易與戈壁金絲玉混淆。
市場上比較常見的“戈壁金絲玉”,其實是一種石英巖玉。雖然也產(chǎn)自新疆戈壁地區(qū),但與“和田玉戈壁料”完全是兩個概念。
但是很多人卻把二者混為一談,以至于每次提起這個問題,都會演變成一場論戰(zhàn)。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