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底,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褐石培心幼兒園爆發了一起駭人聽聞的集體鉛中毒事件,這起事件不僅震驚了全國,也引發了社會各界對幼兒園食品安全的熱議和反思。
隨著事件的發展,“甘肅一幼兒園違規使用添加劑致部分幼兒血鉛異常”事件迎來最新進展。7月6日,相關媒體在西安市中心醫院采集了74名幼兒血鉛檢驗報告單,其中70名幼兒血鉛超標、4名幼兒血鉛未超標。報告單顯示,兒童血鉛正常參考值應小于100微克/升。
而血鉛超標的70名幼兒中,血鉛檢驗值206至249微克/升8人、255至294微克/升14人、305至349微克/升11人、353至399微克/升19人、400至448微克/升12人、466至479微克/升3人、大于500微克/升3人。其中,血鉛檢驗值最高為528微克/升。
01
據報道,相關部門組成聯合工作組,正開展流調溯源、醫療保障及調查處置等工作,涉事幼兒園負責人已被立案偵查,對負有監管責任的相關部門將嚴肅追責。
褐石培心幼兒園成立于2022年,是天水市麥積區一所定位高端的私立幼兒園,注冊資金50萬元,業務范圍為“日托制學前教育”,在園幼兒約260名。該幼兒園每學期收費6000元左右,年收費超過1.2萬元,在當地屬于收費較高的學前教育機構。
幼兒園提供一日三餐,這也成為鉛持續進入幼兒體內的主要途徑。諷刺的是,這所收費不菲的“高端”幼兒園,其食堂管理卻存在嚴重漏洞,最終釀成這起公共衛生事件。
鉛中毒對兒童的危害尤為嚴重,因為兒童對鉛的吸收率是成人的5倍以上,而他們的神經系統和身體器官正處于發育階段,鉛的毒性作用可能導致不可逆的神經損傷和智力發育障礙。
更令人擔憂的是,鉛中毒癥狀具有隱蔽性和非特異性,早期表現如腹痛、腹瀉、食欲不振等容易被誤診為普通腸胃問題或“脾胃虛弱”,這也是此次事件中問題長期未被發現的重要原因。
作為一個父親,看到天水幼兒園鉛中毒這個事件,真的非常的痛心,作為一個化學專業的畢業生,不禁要質疑,什么樣的食品添加劑可以導致這么嚴重的鉛中毒事件?
稍微熟悉一點化工產品銷售的朋友就知道,一般情況下,沒有那個商貿公司敢為了這么點量去把工業用的產品銷售給幼兒園,因為從收益上來說,完全是不劃算的,所以到底是如何中毒的,目前僅僅說是食品添加劑,并不能讓人信服。
02
回溯這起鉛中毒事件的時間線,可以發現問題的苗頭早在2025年春季開學時就已經顯現,而更令人震驚的是,根據家長反饋,部分幼兒在2024年就已經出現相關癥狀。
多名家長回憶,從2025年3月開始,孩子們陸續出現反復腹痛、食欲下降、惡心嘔吐等消化系統癥狀,以及腿疼、脾氣暴躁、注意力不集中等異常表現。由于這些癥狀時輕時重,且與兒童常見的腸胃問題或生長痛相似,大多數家長最初并未引起足夠重視。
值得注意的是,幼兒園方面對這些異常情況似乎視而不見。根據家長反映,園內有幼兒頻繁在就餐后嘔吐,“幼兒園的面吃了就吐”,但老師只是通知家長接回孩子,并未采取進一步措施。更令人質疑的是,隨著出現類似癥狀的幼兒增多,幼兒園方面從未主動向監管部門報告,也未對食堂餐食進行安全排查。
事件的轉折點出現在2025年6月27日,一位中班幼兒的家長帶孩子進行常規體檢時,首次檢測出血鉛異常。據家長回憶,當時孩子持續無精打采,體檢醫生建議做血鉛檢測,結果發現數值遠超正常范圍。這一消息在家長群中傳播后,陸續有家長帶孩子前往醫院檢查,結果令人震驚:多個孩子的血鉛水平超標,有的甚至達到正常值的三倍以上。
6月底,一位家長帶孩子前往西安市中心醫院職業病科就診,一位經驗豐富的醫生根據癥狀懷疑是鉛中毒,經檢測確認后立即上報。這一關鍵發現避免了更多幼兒繼續暴露于鉛污染風險中。
7月1日,隨著越來越多的家長反映類似情況,天水市麥積區市場監管局和公安分局正式介入調查。調查人員迅速查封了幼兒園食堂,扣押了所有食材、添加劑和食品留樣(共200多份樣本),并將這些樣本送往甘肅省疾控中心進行復檢。
同時,幼兒園被責令停課整頓,園長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官方通報將事件定性為“違規使用添加劑導致部分幼兒血鉛異常”,但令人不安的是,具體是何種添加劑導致鉛超標,當時并未公布。
針對鉛中毒的真實來源,有人翻出了2006年4月央視的一篇時評《“天水鉛中毒事件”的詭譎與問責期待》,距離褐石培心幼兒園只有13公里的吳家河村檢測200多人, 211人鉛含量嚴重超標,68人被確定為鉛中毒。從2006年到2025年,二者之間究竟有沒有關聯?這是需要首先解答的最重要的問題。
03
事件仍留下了太多的疑點,據光明日報報道,公開信息顯示,鉛中毒的危害主要包括中樞神經系統損害、造血系統損害、消化系統損害、腎臟損害、生殖系統損害、生長發育遲緩等,后果不可謂不嚴重。
一家幼兒園內竟然出現多名幼兒“血鉛異常”事件,令人驚駭。目前,相關幼兒已在接受治療,涉事幼兒園負責人已被立案偵查,事件也已進入了公眾視線,但事件仍留下了太多的疑點。
首先,涉“血鉛異常”的幼兒數量到底有多少?這是事件嚴重性及責任認定的判斷標準之一,也關系到事件處置的科學性。要知道,唯有給可能涉及的幼兒作出全面檢測,不落一人地對所有“血鉛異常”的兒童應醫盡醫,方能最大程度降低事件的傷害性,也利于減輕事件給家長帶來的疑慮和恐慌。
要知道檢測結果造假是要負刑事責任的,但是竟然有不怕死的,給出的初步結果是正常的,然后家長去西安檢測,拿到結果,事情一下上了熱搜。
相關主管部門是想壓住事件,但是卻忘記了基本的良知以及法律與媒體的監督。過去的這些年,筆者也多次參與處理輿情事件,實話實說,事情的真相是掩蓋不了的,只有公布真相,才能有助于問題的解決。
因此,相關方面在推進全面檢測的基礎上,宜盡快公布涉“血鉛異常”兒童的數量,確保事件得到公正、透明處置,給所有家長一個負責任的交代。
其次,通報中稱 “血鉛異常”系“添加劑所致”,究竟是怎樣的“添加劑”?這背后又具體分為幾種可能性:到底是相關食品含有違規添加劑,還是本身屬于合格產品但被幼兒園超量或不當使用?以負責任的態度盡快查清這些疑問,既關系到事件責任的認定,也關系到能否及時精準堵住“危險源”。
再者,有家長反映,從今年剛開學起,孩子就“經常喊肚子疼”,此后“孩子不僅出現腹痛,還伴有腹瀉、惡心等癥狀”;還有的“孩子的牙齦已經出現了黑色斑點,并伴有微量脫發的跡象”。那么,在這期間,即便家長未曾想到“這事會跟幼兒園有關”,難道校方就絲毫未意識到問題所在?在這種情況下,幼兒“血鉛異常”卻很可能持續了近一個學期,是否也暴露了從幼兒園到相關部門該有的食品安全把關制度流于形式?
對受到影響的兒童和家庭真的感同身受,我們必須要保護我們這個社會最該保護的人群,但是事件的背后,其實不僅僅是個社會問題,更是一個發展的問題,我們必須要反思近些年甘肅發生的一系列事件,這些事件的背后是一個個社會問題,但歸根到底是經濟問題,更是甘肅發展的問題。
過去的很多年,甘肅的社會上總有一種論調,就是甘肅只需要穩定就行,不需要怎么發展,國家也不指望甘肅發展,但是過去這些年的一系列事件和教訓告訴我們,只有發展才能解決甘肅的問題,只有發展才能讓甘肅人生活的更好,只有發展才能讓甘肅走出目前的困境,否則其他的都是一句空話。
很不幸,我們又一次付出了代價,這次的代價是至少幾十個終身受害的孩子。 問題是,還要付出多少代價,才能換來一個公正、透明的程序,而不是再一次的糊弄和隱瞞?
筆者認為這一次,首先應該把授意隱瞞和參與隱瞞的相關責任人重處,必須要負刑事責任,必須要開除公職,必須要殺一儆百。(作為一個理工科生,我不相信是設備壞了,因為設備壞了,不超標的結果也出不來,也不相信是臨時工所致,因為臨時工的技術水平都不差。)
我們無法沉默,我們必須表達自己的憤怒,讓涉事者得到徹查和最慘痛的代價。讓相應的監管部門受到嚴厲問責, 如果再次讓這些聲音消失,下一個“代價”,就可能與你我每個人有關。
來源 | 大賀頻道(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旨在文化傳播,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歡迎留言、轉發、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