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擠景點、不趕時間、不掏門票……暑期旅游旺季來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City Walk”(城市漫游)的方式探索西安。這條0元打卡路線,串聯起西安市書院門、南大街、德福巷等街道,沿途17處帶有“西安”“長安”“長樂”字樣的網紅墻,讓游客在輕松漫步中就能拍出獨具特色的旅行大片。
背靠“長安” 遠眺古城墻
7月7日10時,書院門一派熱鬧景象。“晚風咖啡”屋頂露臺的打卡點前,來自河南的康女士和同伴正在調整拍照角度。她身后是極具設計感的“長安”瓦面大字墻,還可遠眺古城墻。“逛城墻時發現這個打卡點,就專門過來拍個照。”康女士說,這種隨性的旅行方式更能感受城市氣質。“背靠‘長安’,遠眺城墻!”旁邊,一位排隊等候打卡的游客稱贊道。
移步百米開外,“唐潮里長安酒肆”門前的白墻上,“長安”二字筆力雄渾。書法愛好者王女士熱情地為游客提供帶有“長安”字樣的折扇作為拍照道具。“每天都有全國各地的游客來打卡!”王女士笑著說,“我們西安人最愛說‘常來長安’,這些打卡墻就是最好的城市名片。”
暑期全家出動 打卡“西安”
“頭再往右偏一點,對,保持微笑!”南大街東側的“鳳羽霓裳華服旅拍”門前,攝影師正在指導兩位女士擺造型。紅墻上的“長樂”二字古樸典雅,成為格外受歡迎的合影背景墻。
沿著南大街漫步,打卡點如珍珠般串聯,“楠火鍋”的橙色“西安”大字標活力十足;陜西特產店門前的“長安”燈牌格外醒目;在“渝見重慶火鍋”店前,遒勁的“長安”二字與大熊貓造型相映成趣;“貳回巷火鍋館”前的拱形“長安”打卡墻,將古樸質感與現代設計完美融合,吸引不少家長和孩子拍全家福。“放暑假了,我們帶孩子來西安轉轉,感受一下古城的歷史文化底蘊。”一位游客笑道,打卡這條網紅墻線路,感覺很不錯。
轉到南大街西側,“奔跑吧陜菜”的綠色墻面格外醒目,黑字“長安”中間還標注了坐標。工作人員李女士介紹道:“西安古稱長安,設計這面打卡墻,供游客們拍照做紀念。”
繼續前行,“八百里秦川陜菜”店附近凸出的“西安”二字厚重沉穩,而“南風與漢服館”門前的紅底白字“長安”則多了幾分灑脫。在“陜北小米酥”店旁,古色古香的中式門洞上,“西安”二字在紅燈籠的映襯下格外醒目,一位穿著旗袍的女士正在此取景。
文藝范兒十足 很出片
星巴克南大街店的樓梯處,“西安”打卡標識,文藝范兒十足。
12時,記者步行至德福巷,這里的文藝范兒更濃。“淺喜”店旁的鏡子裝置很有創意,“西安”字樣與鏡面形成趣味構圖,讓獨行游客也能輕松自拍。斜對面老式電視機上寫著“西安”二字,懷舊感十足。旁邊“仕衣局漢服店”的竹編圍欄上,“西安”字樣裝飾在綠植鮮花中……
“這些打卡點太有感覺了,太出片了!”來自河南的游客馬女士興奮地說。她和好友自駕來西安,跟著網紅墻打卡。“我拿了三個手機,一個沒電了用另外一個繼續拍。這種邊走邊拍、邊吃邊玩的旅行方式,才是真正的‘City Walk’精髓。”
一面墻體現了市民對城市的熱愛
陜西理工大學原文旅學院院長梁中效認為,這些商鋪前設置的“西安”“長安”主題網紅墻,既展現了商家的創意和城市個性,也體現了市民對城市的熱愛,讓外地游客感受到城市的溫度與活力。
梁中效說:“游客在標志性文化符號前打卡,既是對西安的認同,也是向親友分享旅行記憶的信息化表達。”他認為這種“City Walk”自發拍照行為已成為深度游的標志,能帶來更好的旅游體驗。同時,他建議相關部門加強規范引導,讓網紅打卡真正成為展示城市文化魅力的窗口。
文/圖/視頻 本報記者 姬娜 實習生 郗欣蕊 馮冠如
來源:三秦都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