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 Med J2025年第9期發布了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紀立農/蔡曉凌團隊撰寫的多中心對照研究“Comparison of glucose fluctuation between metformin combined with acarbose or sitagliptin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active-controlled, open-label, parallel design clinical trial”,填補了中國糖尿病人群在接受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劑治療后連續葡萄糖監測(CGM)特點的研究空白,為優化糖尿病管理提供了高質量循證證據。
CGM近年來逐漸成為評估和量化血糖控制質量的有用工具,在非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T2DM)中存在諸多優勢,如改善血糖及血糖波動等。CGM在T2DM患者中的應用正在迅速擴大,但非胰島素治療的T2DM患者使用CGM的臨床證據十分有限。
該研究為多中心、隨機、開放標簽、陽性藥物對照研究,通過CGM所提供的豐富的血糖波動信息來比較二甲雙胍聯合阿卡波糖或西格列汀對T2DM患者血糖變異度、血糖控制療效、極端血糖風險的影響。
研究利用機器學習技術對CGM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分析和聚類,識別出三類具有顯著代謝特征的患者群體:低波動組、中波動組和高波動組,該模型為預測個體化治療反應提供了新工具。研究具有良好的代表性,為中國糖尿病人群應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和DPP-4抑制劑改善血糖變異度提供了高質量的循證醫學證據;也為有效利用血糖監測技術、優化血糖管理、制定精準藥物治療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未來,團隊將利用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技術,深入挖掘CGM時間序列的海量數據,獲取具有基礎和臨床價值的隱藏信息,為臨床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供稿:Chin Med J編輯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