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全運會群眾比賽龍舟項目決賽在廣東省佛山市落幕,上海龍舟隊不負眾望,斬獲女子組小龍舟100米直道賽第七名、男子組大龍舟100米直道賽第九名、混合組大龍舟100米直道賽第八名的亮眼成績。這份成績單的背后,是一群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人,用熱愛與堅守書寫的龍舟故事。
從職場到賽場的熱血集結
上海龍舟隊的隊員是經全市選拔的“跨界選手”。女子隊由上海崇明生態旅游集團公司龍舟隊組成,這支隊伍2012年4月成立,是一支老牌勁旅,隊員來自集團旅游服務一線員工,平均年齡36歲。她們懷揣對龍舟的赤誠,在工作繁忙、訓練緊張與家庭事務的三重壓力下,十年如一日堅守初心,以韌性對抗疲憊,用熱愛抵御困難。相較上屆全運會,她們的速度提升整整 1 秒。這一秒的突破,是她們幾百小時汗水的凝結。
男子組則是“強強聯手”的典范,由金山、青浦兩區的老牌強隊與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大學的學生隊員融合而成。今年4月,全隊開啟首次集訓;從預賽突圍后,6月再啟二次集訓。同吃同住同訓練的日子里,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隊員迅速磨合,槳聲與呼號交織成默契的節拍。“槳折不屈,浪打不沉”,這八個字,是他們對“同舟共濟”的生動詮釋。
集訓場上的每一滴汗水,都藏著不為人知的堅持。男隊隊長邱喆爾的婚期,因全運會賽程一推再推。原本定在6月7日的婚禮,為了全運會決賽,兩度調整。新婚妻子與家人的全力支持,成了他最堅實的后盾。婚禮剛過,他便帶著祝福歸隊,與隊友并肩沖刺。
隊員陳旭輝的故事同樣感人。集訓期間,父親因病需接受長期治療,他往返于金山與浦東之間,陪父親治療后立馬歸隊訓練。他明白,龍舟是集體項目,不能因為個人影響集體。
對女隊員中的“媽媽選手”而言,平衡家庭與集體更需勇氣。上月,4位女隊員的孩子正值中考,她們強忍對家人的牽掛暫別家庭,淚水里藏著不舍,腳步卻從未遲疑。“代表上海參賽是大事,家里有我們。”家人的理解,讓她們得以放下顧慮,向著集體榮譽一往無前。
作為女子隊的訓練基地和后勤中樞,西沙明珠湖景區、明珠湖度假村、天鵝苑承擔了從訓練器材、訓練艇只到營養供給、住宿飲食等全鏈條保障任務,并在此次全運備戰過程中積累了寶貴經驗。
上海隊是實打實的“群眾軍團”:隊員來自各行各業,平均年齡超30歲,不乏40歲以上的老將。正是這份對龍舟運動和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以及深植于心的集體精神,讓他們在全運會賽場為上海龍舟拼出了一片天地。
跨越賽場的文化之約
賽場之外,上海龍舟隊在佛山還經歷了一段別樣的文化旅程。比賽期間,他們收到了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的邀請,沉浸式感受嶺南龍舟文化的獨特魅力。
7月5日的丹灶鎮,鑼鼓喧天,舞龍舞獅隊以熱烈的方式迎接遠方來客。當地龍舟隊先獻上精彩的丹灶五人龍舟、醒獅、龍舟說唱等嶺南非遺表演,隨后與上海隊展開友誼賽。水面上槳影翻飛,岸邊笑語陣陣,競技的緊張化作了交流的暖意。
友誼賽后,隊員們走進仙崗古村。這座因晉代道教大師葛洪煉丹得名的古村,祠堂林立,青石板路蜿蜒,每一處古建筑都沉淀著歲月的故事。大家駐足拍照,在斑駁的磚墻與古樸的木雕間,觸摸嶺南文化的深厚底蘊。當晚,丹灶鎮精心準備的“葛仙養生宴”更是將文化之旅推向高潮。葛仙宴承載著葛洪養生文化的智慧,既是味覺盛宴,也是文化傳承的生動載體。
臨別時,上海市龍舟協會向丹灶龍舟隊發出邀請:今年9月,歡迎到訪上海參加第三屆千年古鎮(松江·泗涇)龍舟邀請賽,在龍舟競渡中深入探訪上海的歷史文脈,讓滬粵龍舟文化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火花。
龍舟賽事的生態畫卷
結束全運會征程,上海龍舟運動繼續邁向未來。近年來,上海龍舟賽事的版圖不斷擴大:全市各區每年舉辦大小賽事超100場,僅端午節前后一周就有40余場,平均每天3場角逐;賽事周期從5月延續至11月底,跨度逾半年,參賽隊伍超2000支(次),參與人數逾10萬人次,龍舟已成為這座城市最具活力的群眾運動之一。
為讓這項民間運動走向規范化發展,2023年12月27日,上海市地方標準《龍舟活動服務規范》出臺,于2024年4月1日正式施行。據上海市龍舟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龍舟起源于民間,是群眾性的水上運動,規范的制定能更好地推動這項運動在民間扎根、生長。”
與其他競技項目不同,龍舟從來不只是體育,它承載著家國情懷,凝聚著同舟共濟的精神,是體育與文化交融的典型代表。目前上海已涌現一批具有鮮明文化IP的龍舟賽事:體現上海城市特質的“上海蘇州河城市龍舟邀請賽”;以凝聚僑心、匯聚僑智、發揮僑力,講好中國故事、上海故事為特色的“上海世界華人龍舟邀請賽”;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龍舟進校園為特色的“上海市學生龍文化全能賽”;以倡導通過文化的力量,推動古鎮經濟、社會、文化持續發展為主題的“千年古鎮(松江·泗涇)龍舟邀請賽”……通過以上賽事,把龍舟+文化的愿景轉化為“實景畫”。
在文旅商體展深度融合的當下,龍舟正從賽場走向更廣闊的舞臺。全運會載譽歸來的上海龍舟隊,既是群眾體育精神的縮影,更是城市文化活力的生動體現。未來,它將以“新起點”為帆,載著文化與經濟的雙翼,在城市發展的浪潮中繼續破浪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