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點
★進賢縣人社局培育網絡創業人才點燃數字經濟引擎
★下埠集鎮:黃桃“換裝”記,甜蜜產業譜新篇
★ 張公鎮超然生態桃園開園迎客
★ 云橋街道趙家村委會:機械育秧跑出晚稻播種加速度
1
---進賢縣人社局培育網絡創業人才點燃數字經濟引擎
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為深入貫徹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激發全民創業活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近日,縣人社局在縣新就業形態零工市場舉辦了網絡創業培訓班。26名懷揣創業夢想的學員齊聚一堂,開啟了為期數天的網絡創業學習之旅。
此次培訓是縣人社局精準發力、積極作為的生動實踐。前期,通過廣泛深入調研縣域內不同群體創業需求,針對農村就業勞動者、城鎮登記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的特點,精心打造培訓課程體系。課程內容緊密圍繞網絡創業核心環節,從短視頻內容策劃、直播帶貨技巧,到電商平臺運營、流量轉化策略等,全方位覆蓋網絡創業全流程,確保培訓內容與市場需求深度契合,為學員提供切實可行的創業指導。
為保證培訓質量和效果,縣人社局邀請了行業內資深專家授課。培訓過程中,導師們運用案例分析、現場演示、互動問答等多樣化教學方式,將復雜的網絡創業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實踐方法。在直播帶貨課程上,導師以軍山湖大閘蟹、文港毛筆、李渡酒等進賢本地特色產品為切入點,手把手指導學員設計直播腳本、錘煉銷售話術;短視頻運營課程中,學員們在導師帶領下,從拍攝剪輯到賬號定位進行全流程實操訓練,真正實現了學以致用。
區別于傳統教學模式,此次培訓格外注重實戰演練。學員們分組組建創業項目團隊,圍繞虛擬或真實創業項目,開展從市場調研、產品策劃到營銷推廣的全流程模擬實踐。在結業展示環節,“進賢非遺文化線上推廣”“特色農產品電商銷售計劃”等一系列極具創意和可行性的創業方案精彩亮相,贏得現場一致好評。不少學員感慨,通過實戰演練,自身創業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創業信心也更加堅定。
培訓結業并不意味著服務的結束。縣人社局將持續發力,為學員提供全方位后續跟蹤服務。通過建立培訓學員交流群,定期邀請導師線上答疑,分享行業前沿動態和優質資源;組織創業資源對接會,幫助學員鏈接本地供應鏈、電商平臺等資源;針對有創業意愿的學員,提供政策咨詢、創業貸款申請指導等一站式服務,全力助推創業項目落地生根、發展壯大。(供稿:縣人社局 何軍)
2
---下埠集鎮:黃桃“換裝”記,甜蜜產業譜新篇
近日,下埠集鎮赤路崗村百畝昌達黃桃種植基地迎來疏果套袋關鍵期。村民穿梭桃樹間,為青嫩黃桃套上特制果袋,田間一派忙碌的景象。
清晨,二十余名村民在基地負責人何經理的帶領下分工勞作,疏果、套袋、扎口,動作嫻熟。不一會兒,套著果袋的黃桃在綠葉間整齊排列,宛如田園畫卷。
“這種特制果袋采用透氣、防水材質,不僅能有效隔絕病蟲害,減少農藥使用,還能讓果實更香甜,如同給黃桃穿上了‘防護鎧甲’。最重要的是,套袋后的黃桃保鮮期延長,能錯峰上市,賣上好價錢。”基地負責人何經理介紹道。
“以前農閑時只能在家閑著,現在好了,家門口的黃桃基地就是我們的‘增收站’。”正在套袋的村民陳玉蘭笑容滿面地說,眼角的皺紋里都藏著喜悅。她掰著指頭細數,“從除草疏果再到套袋、采摘,一年能在基地工作好幾個月,每月工資有三四千,還不耽誤照顧家里。以前總眼饞別人能在家門口增收,現在我們也能一邊照顧家里多筆收入,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據悉,黃桃基地每年聘請附近4個村20余位村民務工,平均每人每年增收2萬元,實實在在為村民拓寬了致富路。
近年來,下埠集鎮依托本地土壤、氣候優勢,打造涵蓋黃桃、西瓜、柑橘等的“甜蜜”產業,種植面積超2000畝。下月底,首批十萬斤黃桃將上市,憑借其優良品質,這些黃桃已與多家大型商場達成合作協議,將統一裝箱配送至商場銷售,確保新鮮直達消費者手中。
不僅如此,為進一步提升黃桃附加值,下埠集鎮正積極幫助企業探索延長產業鏈,與專業釀酒企業合作,開發黃桃果酒。通過先進的釀造工藝,將部分黃桃轉化為風味獨特的果酒產品,既解決了果實過剩的后顧之憂,又為產業發展開辟新賽道。
基地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們不但要把黃桃以鮮果的形式走向千家萬戶,還將以醇香果酒的姿態,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味覺體驗,持續擦亮下埠集鎮“甜蜜產業”的金字招牌。”(供稿:下埠集鎮 魏淑敏)
3
---張公鎮超然生態桃園開園迎客
盛夏時節,走進張公鎮渣蘭村,甜蜜果香沁人心脾。超然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果園內,數十畝雪桃與黃桃掛滿枝頭,色澤誘人,迎來最佳采摘季。繼五月成功舉辦第三屆梔子花嘉年華后,果園熱度持續攀升,為張公鎮農旅融合再添新活力。
豐收果園,互動采摘樂趣多
走進果園,陣陣桃香撲鼻而來。在陽光的照耀下,一顆顆自然成熟的雪桃白里透紅、黃桃金黃燦燦,令人垂涎欲滴。園主章蘭芳穿梭于桃林間,熱情引導、親自陪同前來體驗的游客進行采摘。她耐心介紹品種特點,手把手分享挑選技巧。游客們在她的指導下,興致盎然地親手摘下心儀的果實,歡聲笑語在果園中回蕩,呈現出一派豐收的喜悅景象。
品質為基,小桃子變身“致富果”
在果農們的精心養護下,超然果園的桃子品質出眾,個個飽滿圓潤。雪桃果肉細膩、風味獨特,黃桃則爽脆多汁。自然成熟、現采現嘗的模式,最大程度保留了桃子的鮮美風味。據了解,整個園區水果種植面積達800畝,其中秋甜柿100畝、香妃李170畝,桃樹雖占地30畝,卻擁有近500棵桃樹。當前正值采摘旺季,采摘價格為8元/斤。持續涌入的游客不僅直接帶動了果園的經濟效益,也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季節性務工的機會,帶動周邊村民增收。一顆顆小桃子,實實在在地成為了帶動鄉鄰增收的“致富果”。
四季農旅,桃果甜接棒梔子花香
熱度的持續并非偶然。今年五月,憑借連片盛放的梔子花海,張公鎮成功舉辦了第三屆梔子花嘉年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賞花、拍照、體驗田園樂趣,奠定了“四季有景、四季有果”的農旅品牌基礎。負責人章蘭芳表示:“從梔子花到桃子,我們力求讓游客每個季節來都有新期待、新體驗,把田園風光變成‘詩與遠方’。”嘉年華的余溫尚未消散,香甜的桃子便已接棒登場,實現了農旅項目的高效銜接與持續引流。
融合創新,鋪就鄉村產業振興路
從梔子花的浪漫經濟,到鮮桃采摘的甜蜜產業,張公鎮立足資源稟賦,巧妙串聯農業生產、休閑觀光與文化體驗,積極探索農旅融合新路徑。蓬勃發展的鄉村旅游不僅為鄉村聚集了人氣商氣,更有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走出了一條以產業融合助推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供稿:張公鎮 熊婷/圖片 樊哲平)
4
---云橋街道趙家村委會:機械育秧跑出晚稻播種加速度
眼下,隨著早稻即將進入集中收割期,為下好秋糧豐收“先手棋”,云橋街道茶亭育秧大棚內一片繁忙新景,傳統彎腰播種的人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全自動育秧流水線的高效運轉。
在寬敞明亮的育秧工廠,工人們只需將空秧盤放入,自動化機器就會精準地完成鋪土、灑水、播種、覆土一系列工序,一粒粒稻種被均勻嵌入秧盤,一盤盤播好種的秧盤被快速送出。完成播種的秧盤隨即被送到搭載智能溫控系統的催芽室。
“傳統人工育秧費時費力,受天氣影響大。現在這條育秧線每小時能產出1000多盤秧苗,效率是人工的5倍以上,秧苗均勻度、出苗率也顯著提升。”茶亭育秧中心技術員徐景介紹道。
育秧流水線的高效運轉,正是科技為傳統農業注入的澎湃動力,讓糧食生產跑出了令人矚目的“加速度”。(供稿:云橋街道)
進賢縣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
jx5622461@163.com
來源:進賢縣融媒體中心綜合
編輯:熊一鳴
初審:楊春華
復審:萬朝暉
終審:周勇
請下方點一個“在看”
生活愉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