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事關九三閱兵一事,持續受到外界的關注。
眼下距離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閱兵式,還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近日,受閱部隊空中方隊實施了新一輪大規模演練,經過磨合之后,基本上確認了受閱梯隊的參加閱兵的機型和機種。
但是有一點值得關注,那就是在受閱機型中,似乎沒有殲-10的身影。
而是殲-20、殲-16和殲-35。
要知道,在七八年前,空中受閱梯隊的戰機編隊,一直以殲-20、殲-16和殲-10C為主。
今年閱兵儀式中,殲-10沒有加入空中編隊之中。
在整個主戰機型梯隊中,只有飛行表演隊的還裝備殲-10CY,以及飛行院校的空中梯隊中,還有殲-10的身影。
那么是不是意味著殲-10地位有所下降?
這就需要從殲-10的歷史開始說起,當初裝備殲-10的時候,我國急需要解決的是四代機從無到有,以及擴大規模的問題。
【九三閱兵,殲10沒有加入空中編隊】
我國在2003年至2005年,開始大量裝備殲-10,。
當時,我國空軍主要以蘇-27SK/UB、蘇-30MKK,以及自己組裝的殲-11為主。
其中有三分之一戰機掛載R-77導彈。
這樣一來,我們就需要讓國產戰機開始走向列裝。
殲-10的出現恰好解決這一難題。
不僅擴充了空軍的戰機規模,同時還掛載了霹靂-12導彈。
說句毫不夸張的話,當時殲-10代表我國軍工最高水平。
只不過時代在發展,國際局勢也發生了變化,這個時候,殲-10C的出現再度擴充我國戰機規模。
在殲-16沒有列裝之前,殲-10C可是承擔重要的任務。
這也是為何,我國會在長達20多年的時間中,裝備大量殲-10戰機的原因所在。
而我國空軍軍事戰略是從國土防空,再到服務東南沿海軍事斗爭、服務第一島鏈范圍內的軍事斗爭、前出第二島鏈決勝數千米。
這對于空軍戰機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作戰半徑越來越大,同時體量也越來越大。
而殲-10由于燃油航程有限,如果掛載副油箱,必然會影響機動能力。
這個時候,殲-16和殲-20陸續問世,殲-10的定位必然會發生改變。
未來很有可能會充當教練機,以及承擔部分國土防空職能。
對此,咱們不能說殲-10已經落后,只能說時代在發展,殲-10另有他用。
就在這個時候,我國曝出一條令人看后無比生氣的新聞。
那就是日本初中歷史課本中,關于“七七事變”的記載,居然寫著“1937年7月7日,日軍在盧溝橋附近演習時遭遇不明槍擊,隨后與中國軍隊交戰”。
看似輕飄飄的一句話,實際上是把一場蓄謀已久的侵略戰爭,硬生生偽裝為“雙方誤會引發的沖突”,還污蔑“中國率先開槍”。
但是所有中國人都知道,日本人說了謊,事實是1937年7月7日,日軍以“士兵失蹤”為借口,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拒絕之后,日軍直接炮轟城門,打響了全面侵華戰爭。
日本幻想在教材中用“不明槍擊”掩蓋真相,怎么能讓人不生氣?
畢竟,我們有足夠的證據可以證明,當初是日本人率先動手。
按照相關資料顯示,在1936年,日軍就決定強化華北駐軍。
【日本拒絕正視歷史,屬實可恥】
1937年,日軍從東西北三個方面對北平構成了威脅,盧溝橋也成為北平對外的唯一通道。
同時按照親歷者生前的講述,日軍在1937年7月8日突然開槍。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也在1948年公布了判決書明確指出,“七七事變”屬于日軍蓄意策劃的侵略行為,并不是偶然事件。
同時在1937年6月起,日軍在盧溝橋附近頻繁進行夜間實彈演習,制造了緊張的局勢。
了解日本的都知道,這不是日本首次扭曲歷史,九一八事變,日軍炸毀鐵路,日本污蔑中國,聲稱是“中日沖突”。
【80多年過去了,日本還不認賬】
南京大屠殺中,在部分日本教材中被稱之為“戰爭傷亡”,甚至還質疑真正的死亡人數。
也就是說,88年過去了,日本寧愿被唾棄,也不愿意承認歷史。
此舉也代表著日本逃避戰爭責任、資本不愿意翻舊賬、還試圖通過教育洗腦,讓日本下一代誤認為日本才是受害者。
以及故意煽動日本的民族主義。
但是伴隨著我國舉行九三閱兵,紀念抗日戰爭勝利,相當于再次將日本偽裝的面具撕得粉碎。
就算日本人不認賬也沒用。
全球都知道歷史的真相,一個日本人拒絕承認的真相。
所以,奉勸日本還是當回人吧,躲避是沒有用的,真相就是真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