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只能靠種地維持生計,收入單一。現在有了育苗基地,在家門口就能打工賺錢,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7月4日,說起駐村第一書記曹磊,彭莊村村民胡兆福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2024年1月,曹磊由省委臺辦派駐至定陶區孟海鎮彭莊村擔任第一書記。自駐村以來,他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產業、改善基礎設施、提升民生福祉,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責任與擔當。
產業引領,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這是曹磊駐村后確立的工作思路。面對彭莊村產業基礎薄弱、村民收入單一的困境,他帶領村“兩委”班子踏上了“取經之路”,先后奔赴曹縣、巨野、莘縣等地調研,結合本村實際,錨定了育苗產業項目,利用50萬元幫扶資金,建成2座育苗大棚。
“從基地選址、規劃,到種苗的選購、種植,曹磊書記都全程參與,生怕哪個環節出問題。”孟海鎮彭莊村黨支部書記牛作領說。
為確保產業可持續發展,曹磊建立“集體主導+租戶經營+村民參與”機制,并多次邀請農業專家來村開展技術培訓。
功夫不負有心人。4月初,首批培育的70余萬株“衢椒1號”白椒種苗全部發往浙江,實現純利潤6萬余元,帶動15名村民就業,人均增收3000余元。更令人欣喜的是,村里還與貴州“老干媽”集團、浙江衢州辣椒種植基地達成合作意向,簽訂了框架協議。
改善民生,點亮鄉村振興“幸福燈”
夜幕降臨,彭莊村的太陽能路燈依次亮起,照亮了村民的幸福路。
“終于不用再摸黑出門了,大家三五成群地又能聚在一起拉家常了。”70歲的范愛榮笑得合不攏嘴。
在駐村走訪中,曹磊發現村內沒有路燈,部分道路年久失修,胡同路面也未硬化。他帶領村“兩委”干部詳細制定建設規劃,投入50萬元安裝了102盞太陽能路燈,硬化路面7700平方米,綠化面積1000余平方米。施工期間,他每天堅守工地,緊盯工程質量,工人都笑稱他是“最較真的監工”。
“隨著駐村時間的增加,與群眾逐漸熟悉起來,根據群眾訴求逐一解決他們反應的問題。”曹磊說。
曹磊帶領村“兩委”修建了4個污水沉淀池和總長300余米的排污管網,徹底解決了污水橫流的“老大難”問題。緊接著,他籌措資金為村里安裝了凈水設備,讓村民喝上了“放心水”。村民感動地說:“曹書記是真心辦實事,件件都辦到了我們心坎上。”
情系群眾,織密鄉村振興“暖心網”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這是曹磊常掛在嘴邊的話。
駐村期間,他走遍了村里的每一戶人家,筆記本上記滿了村民的急難愁盼。
在一次駐村走訪中,曹磊得知一位老黨員因病生活不能自理,家庭經濟十分困難。他立即聯系后方單位,爭取臺資企業捐贈價值15萬元的食品物資,組織村干部對全村所有黨員、五保戶、困難戶等進行走訪慰問。同時,對于生活特別困難的群眾,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申請低保、臨時救助等政策扶持。
“曹書記,我家孩子考上大學了!”“曹書記,大棚里的苗子長勢可好了!”駐村已有兩年,曹磊早已由“外來客”變為“貼心人”,用真心換來了群眾的信任。
“駐村就要駐進群眾心坎上,把群眾關心的事辦實辦好。”曹磊說。
菏澤日報記者 劉衛國 通訊員 曲巧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