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報記者 隋鑫 李彤 文/圖
清晨,汽車駛離永德縣城,沿著蜿蜒的盤山公路向崇崗鄉進發。車窗外,群山層層疊疊,偶遇羊群需停車讓行。經過近2個小時的車程,龍竹棚村的輪廓逐漸清晰。
這個藏在三縣交界處的小山村,是個外人罕至的靜謐之地。在這里,記者見到龍竹棚村駐村第一書記、第一片區“自然村長”張拓。
張拓和他種植的熱情果。
闖入鄉村振興戰場
2023年5月,省工投集團產業園區部員工張拓帶著行囊進入龍竹棚村。作為云南省工投集團第五批駐村工作隊的一員,這位新任駐村第一書記的駐村故事,就從這里開始。
“初次看到龍竹棚村的老照片時,我有些驚訝于村落的舊貌。”張拓指著眼前的硬化路面和整齊的民居說。照片里泥濘的土路、低矮的房屋,與眼前通路、通水、通電、通網的村落形成了鮮明對比。村完小傳來的讀書聲,衛生室前排隊就診的村民,都在訴說著這個2000余人山村的華麗蝶變。
讓這位生活在昆明的年輕干部感到新奇的是路邊“熊出沒,請注意安全”的警示牌。“聽村民講,老熊進村背羊的事件還會偶爾發生。”張拓介紹,山間不時躥出的野雞,林間倏忽而過的野兔,還有老鄉們口中“一年只下一場雨,一場雨下三個月”的俗語,都在提醒著他,這里不僅有鄉村振興的勃勃生機,更保留著最原始的自然法則。
來到龍竹棚村,張拓自己闖過了思想關、生活關、飲食關、語言關,學著老鄉蹲在火塘邊,喝著老鄉自采自制的茶,聽老黨員用旱煙鍋敲著鞋底講述村里的變遷。村里辦喜事不發請柬,一束煙花升空,全村男女老少便聚在一起打歌起舞。這些淳樸的民風,讓他熱愛上這片土地。
真正的考驗才剛開始。云南省工投集團10年來在村里援建了茶廠、產業道路和一系列基礎設施,帶動產業增收,激發內生動力,但外出務工仍是年輕人的第一選擇。“要讓村子富起來,必須找到適合當地多雨霧、少日照的氣候條件,且高回報、低風險、低管理的特色經濟作物。”張拓說。
“熱情果男團”的產業突圍
2024年4月,一次電商交流活動讓張拓發現了哥倫比亞熱情果的商機。這種作物適合在低緯度、高海拔、溫暖濕潤處生長,與龍竹棚村的自然條件高度契合,果皮厚、耐運輸的果實特點也符合龍竹棚村現有交通條件。
經過研判,張拓決定在村里發展種植熱情果。為打消村民顧慮,他帶領村里的致富帶頭人前往多個種植基地考察學習。雖然市場前景和經濟效益讓村民們心動,但面對較高的前期投入和尚未成熟的種植技術標準,不少村民仍持觀望態度。
面對疑慮,張拓說:“要干,黨員干部先上。”他決定自籌資金種植熱情果,龍竹棚村黨總支書記字永華帶頭支持,劉皓鑫等駐村隊員協助開展宣傳動員工作。2024年,龍竹棚村首批落實種植面積35畝,其中駐村工作隊試種了20畝、帶動農戶種植15畝。
“從種苗入土那天起,我們的心就一直懸著。會不會成活、爬藤、開花、結果?結果后風味如何?關關難過,關關都要過。”回憶起熱情果試種過程,張拓記憶猶新。面對全新的種植品種,由于缺乏經驗,他們遭遇了藥物抑制生長等難題,走了不少彎路。
“再堅持一下。”張拓和字永華相互鼓勵,帶領團隊前往技術成熟的種植基地實地取經,把專家請到田間地頭指導,每個環節都反復試驗,逐步總結出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的種植經驗。
由張拓、字永華和駐村隊員組成的“熱情果男團”,把試驗田當成了第二個家。村民們笑稱:“這幾個干部照顧果苗,比照顧自家孩子還上心。”
寒來暑往,當第一批果實成熟時,張拓和字永華緊張得不敢第一個品嘗。金黃的果實被摘下,大家細細品嘗,香味十足。
好消息很快傳遍村寨。今年,在試驗種植成功的基礎上,張拓帶領駐村工作隊繼續擴種熱情果50畝,并引入水果銷售商開展合作,幾個村民主動提出加入種植隊伍,龍竹棚村的熱情果種植面積預計從35畝擴大到120畝。“產業落地生根,就近務工收入增加,年初去城市里打工的年輕人自然就會回來了。”張拓說。
細品鄉村振興的“多重滋味”
“最開心的是看到那些赤腳奔跑的孩童。”張拓說,每當他舉起手機想記錄孩子們的笑臉,他們就主動圍過來,擠在鏡頭前咯咯直笑。張拓說,那一刻,他仿佛找回了久違的童真,所有的疲憊都煙消云散。
駐村一年后,他漸漸融入了這里。“我開始理解村民的行事和思考方式,不再用城市的眼光看農村的問題。”他體會到了秋收時的喜悅,也看到老農蹲在地頭,盯著比別人矮一截的莊稼發愁,才真正明白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的分量。
“有一天,我在鄰村一位‘老駐村’的朋友圈里看到一句話,‘坐著想都是問題,走出去全是答案’。”張拓說,他不再閉門苦思,而是走進田間地頭,融入村舍農家。
從初來乍到、心懷忐忑的他鄉客,到如今成為村民口中的“自家人”,張拓帶著村民種熱情果、跑市場,經歷過質疑,也收獲過信任。字永華感慨:“從籌資、選苗到銷售,張隊長帶著我們摸著石頭過河。這份拼勁,把全村人的心都焐熱了。”
“葆有初心,融入真心,不能讓老百姓傷心。”手中拿著熱情果,張拓向記者講述駐村兩年來最深的體會。
當第一株熱情果開出金黃的花朵,當山火中留下逆行的背影,當愛心募捐箱裝滿沉甸甸的牽掛,當電商訂單提示音第一次在深山響起……這些動人的瞬間,訴說著張拓駐村工作的百般滋味,也照亮了龍竹棚村鄉村振興的奮進之路。
來源:云南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