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伏特加下肚,她們端起槍沖向了俄軍精銳風暴突擊隊。
這不是電影情節,是7月初發生在蘇梅克拉斯諾阿爾梅斯克的真實戰斗。
十多名烏軍女兵倒在俄軍太平洋艦隊海軍陸戰隊的槍口下。
陣亡率超過30%。
活著的女兵撤進戰壕時,很多人身上還散發著酒氣。
俄羅斯塔斯社的報道證實了這場血腥遭遇。
這些烏克蘭女性在沖鋒前集體喝了“壯膽酒”。
因為他們清楚,對手是穿海魂衫的俄羅斯海軍步兵。
正面硬剛,基本就是送死。
類似的慘烈場景正在整個俄烏前線蔓延。
俄羅斯國防部6月統計顯示,烏軍當月傷亡高達40530人。
平均每天超過1350名士兵從戰線上消失。
俄軍現在使用的戰術很明確:持續消耗。
他們用無人機監控整個戰場。
等烏軍被耗得差不多時,再突然出擊。
這次蘇梅突襲就是典型案例。
俄軍專門挑復雜地形下手。
蘇梅北部水網密布,森林茂密。
風暴突擊隊騎著摩托車和全地形車穿林而過。
打完就跑,順便插旗占地。
突然遭遇的那批女兵讓俄軍都吃驚。
本以為是普通部隊,交火才發現全是女性。
更意外的是,這群女兵打得異常兇狠。
頂著自動步槍和榴彈不斷發起反沖鋒。
直到損失三分之一兵力才后撤。
抓到的俘虜暴露了玄機。
這名女兵滿身酒氣,神志都不太清。
顯然戰斗前灌了不少烈酒。
這種做法在戰場不算新鮮。
二戰時蘇聯紅軍也這么干過。
士兵們把配給的100克伏特加稱為“戰斗燃料”。
現在的烏軍女兵,不過是重演歷史。
烏克蘭把女兵推上前線,實屬無奈。
前線兵力枯竭已成公開秘密。
很多所謂的旅級部隊,實際兵力只相當于加強團。
有的連步兵團規模都湊不夠。
新動員的兵源質量也在下滑。
每月補充的2萬士兵多是臨時征召的平民。
缺乏訓練,裝備更寒酸。
真正的精銳早消耗得差不多了。
裝甲車輛同樣捉襟見肘。
俄軍新型光纖制導無人機專盯裝甲車。
烏軍的坦克和運兵車簡直成了移動靶。
美國援助斷檔更是雪上加霜。
現在烏軍每次轉移都提心吊膽。
野戰防空基本形同虛設。
俄羅斯空天軍幾乎每次空襲都能得手。
烏克蘭最近向德國開出天價援助清單。
德國《圖片報》拿到了詳細清單。
他們要4套IRIS-T SLM防空系統。
配套2000枚防空導彈。
包括500枚近程彈和1500枚中程彈。
地面部隊想要200輛履帶式裝甲車。
外加1000輛防地雷反伏擊車。
清單里還有20萬發40毫米高炮彈藥。
反無人機設備需求驚人。
1000套電子戰系統。
200部雷達。
掃雷部隊要30輛“歐洲野牛”裝甲掃雷車。
還有200輛全地形越野車。
但現實很骨感。
過去三年半,德國總共只給了658枚防空導彈。
不及這次要的四分之一。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顧問波多利亞克直言不諱。
烏軍最缺三類東西:防空導彈、高射炮彈、機動載具。
炮彈和無人機還能湊合用。
沒有防空系統等于裸奔。
波蘭被點名要求出兵支援。
烏克蘭總統杜達卻把球踢給西歐國家。
他公開喊話:“波蘭軍隊不該去,該去的是在蔚藍海岸度假的西班牙、法國、葡萄牙軍人。 ”
這番話透著諷刺也透著絕望。
歐洲各國陸軍規模確實有限。
法國陸軍11.9萬人。
西班牙7.8萬。
小國部隊更少,很多國家全軍不過兩三萬人。
俄烏戰場如今月均傷亡數萬。
這種“血肉磨坊”嚇退了歐洲國家。
現在俄羅斯正在尋找烏軍防線弱點。
克拉斯諾阿爾梅斯克成了新目標。
因為俄軍試探出守軍有不少女兵部隊。
在俄軍指揮官眼里,這標志著防線脆弱點。
兵力、彈藥、重裝備全面告急。
烏軍防線被迫不斷收縮。
像滾雪球,俄軍力量在增長。
烏軍力量在萎縮。
最要命的是時間。
戰場天平在加速傾斜。
俄軍無人機越打越精。
從偵查到打擊形成完整鏈條。
烏軍只能用血肉之軀硬扛炮火。
那些喝下壯膽酒沖出戰壕的女兵。
成了這場殘酷消耗戰的最新注腳。
當士兵需要靠酒精才能面對戰場時。
這場仗的慘烈程度已無需多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