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苗族銀飾的鏨刻紋路
變成代碼里的坐標點
當昆曲的水袖動作
轉化為3D 模型的骨骼動畫
古老非遺便有了
數字時代的 “心跳頻率”
虹口區青少年活動中心指南針基地暑期推出“AIGC實踐營”,以“傳統文化 + 數字創新”為理念,打造“非遺 + AI”特色課程。通過人工智能解碼非遺文化,培養青少年的創新思維、數字素養與文化自信,助力非遺傳承。課程以沉浸式項目實踐,激發青少年情感共鳴與使命感,在AI與傳統文化的融合中感知中華文脈之美。
本期課程免費招募20名學生
具體信息如下
PART 01
課程簡介
本課程依托 “AI HUB” 平臺,以 AI科普、AI繪畫、AI繪本制作、AI視頻創作四大模塊構建教學體系。課程將系統化解析 “非遺 + AI” 的創作路徑:從AI 科普模塊揭開智能技術的底層邏輯,到AI 繪畫模塊通過文字指令生成非遺主題的視覺作品;從親手制作融入語音交互的AI 動態繪本,到創作融合非遺元素的沉浸式AI 視頻。學員將在實踐過程中,完成AI 技術與非遺文化深度融合的創意成果。
本課程將文化傳承與AI 探索深度耦合,以非遺文化為根基,以AI 技術為引擎,助力青少年借助AIGC 釋放創意潛能,達成藝術表達與數字技術的跨界共生。
PART 02
課程安排:
1.培訓信息:
(1)時間:7月12日(周六)下午13:00-14:30
(2)地點:運光路40號(國家“指南針計劃”青少年基地)
(3)培訓對象:虹口區在讀小學三年級至初中二年級的學生20名,額滿為止。
2.培訓要求:
(1)為確保學習成果的延續性,便于大家將課堂實踐內容延伸至課后,建議參加培訓的同學自帶電子設備,如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
(2)因活動場地不便停車,請綠色出行。
(3)如有報名未參加培訓的情況,將聯系學生所在學校。
3.報名方式:
填寫相關信息
報名成功后會收到官方短信通知,請憑短信通知參與本次課程,牢記上課時間。
注:本培訓為全公益課程,不收取任何費用。
這個周末
不妨打開編程軟件
讓千年技藝跳動出
屬于這個時代的文化韻律~
記者:王杰
編輯:王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