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一位學者發表令人震驚的言論,公開提出:“年長者應當自愿集體結束生命,以此緩解社會壓力。
更荒謬的是,這番不合常理的發言不僅未遭批判,反而在社交平臺上激起大量年輕網民的積極響應。
評論區更是出現“建議立即執行”,“愿意親自動手”的瘋狂叫好聲。
而且,日本年輕人不只是對老年人充滿敵意,還對整個社會抱有強烈不滿,認為全世界都虧欠自己。
原本安逸度日的老人成了“羨慕嫉妒”的對象,日本青年為何無法接受老人過得好?
難道“失態”才是日本民眾的真實面貌?
導致這種極端“厭惡老年”情緒的核心原因,其實可以歸結為三個字——高齡化。
日本是全球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65歲以上人口比例已突破29%。
這意味著,在這個國家每三人中就有一位是老年人。
從理論上講,面對如此嚴峻的人口結構,社會應構建更為健全的養老體系,加大對老年群體的關懷。
但實際情況是,由于日本不斷延后退休年齡以及復雜的養老金制度,許多老年人即便七八十歲仍不得不繼續工作以維持生計。
本該頤養天年的年紀,卻依舊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日本年輕人不僅沒有對這些老人表示同情,反而將他們視為“負擔”。
他們覺得這些老者占據就業機會,消耗公共資源,是國家的包袱、社會的累贅。
完全是一副“我混得差都是你們活得久”的姿態,實在可悲又可笑。
但關鍵問題是,這些年輕人真的在積極努力改變現狀嗎?
事實并非如此,很多人只是在網上發泄對老人的怨恨,仿佛只要老人消失,自己的生活就會立刻好轉。
這種負面情緒在網絡上持續蔓延,最終甚至有人付諸行動……
2023年,一名27歲男子在街頭砍殺了一位正在散步的老人,動機僅僅是“看老人走得太輕松”。
2016年,一名大學生闖入養老院殺害了19名老人,他聲稱:“老年人毫無價值,他們的死亡才有利于社會進步。”
這些人被捕后,竟堂而皇之地認為自己是在推動社會變革,自詡為“國家英雄”。
這些極端案例無疑是日本社會“厭老”思潮的集中體現。
然而問題在于,老齡化并非日本獨有現象,但在其他國家并未引發如此激烈的對立情緒。
像德國、意大利、瑞典等國同樣面臨嚴重的人口老化挑戰。
但這些國家通過因地制宜的政策,建立了適合本國國情的養老機制,使得老年人與年輕人之間關系較為和諧。
反觀日本政府,嘴上說著要解決老齡化問題,實際上卻推行各種形式主義政策,敷衍應付。
養老福利不斷縮水,迫使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重返職場,與年輕人爭奪有限的工作崗位。
這樣一來,社會矛盾不斷加劇,代際之間的裂痕難以彌合。
說到底,日本社會問題的癥結,并非源自老齡化本身,而是政府應對失當的結果!
希望日本政府能夠切實采取有效措施,不再放任社會問題持續惡化。
同時,也希望日本年輕人多一些同理心,不要忘記每個人終將老去。
唯有政府積極推進養老制度改革,社會各界加強理解與包容,才能打破惡性循環,真正化解這一深層危機。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