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提原理的時候自己提了一嘴,后面發現完全不夠。很多人,哪怕是一些口口聲聲講科學的,都覺得這玩意兒是智商稅,騙三歲小孩子的。這說明,能搞懂哪怕是最最基礎的電學和電氣接地知識的人,都是少之甚少。
實際上,我們的電網地線一定是接大地了的,否則那電工都不是不稱職而是要害人了。但為什么自己還是堅持要出接地盒呢?其中的關鍵在于,電網要求是經過一定距離就需要重新接地(比如小區肯定是需要重接地的)。但這里很多時候電工會偷懶,要么不接要么接地不規范,也就是說,我們家里的接地線長度常常遠超過電網要求的距離。眾所周知,電線是有電阻的。以電網中常用的4mm平方的銅纜來說,它的電阻大約是0.00425歐/米,而電網電線是以km計長度的,1000米就是4.25歐。如果通往你家的電纜有1000米沒接地,它的接地性能就不太好了。
當然,這對安全來說并不是什么問題。如果電器損壞,導致外殼帶電,4歐的電阻仍然只是讓它外殼上電壓很低,不至于有危險(否則電工就不敢偷懶了)。但是,導體在空氣中其實是一根天線,它會受到空間中的電磁波的影響,導致上面寄生各種干擾信號。如果接地非常良好的話,比如,幾十米就接了地,那這些信號會通過接地線進入大地。不會對電器工作造成影響。但如果距離過遠的話,那它就沒法消除。空間干擾信號是音響工作時噪聲的來源之一,它會導致背景不干凈等問題,同時也會導致其它問題。
很遺憾的是,不管是濾波電處,甚至隔離和再生電源處理,它們都是無法消除地線中的空間干擾信號的。而這些信號也會通過電路中的地寄生在輸出信號中,從而影響聲音。對越高端的系統,它也越敏感。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干擾源是接地本身原因所帶來的,典型的就是接地形成回路所帶來的干擾。這種干擾會給電路帶來嚴重的噪聲。但它卻很難被查出來糾正,因為電路本身的復雜性,以及音響系統連接的復雜性所致。
由于長距離的地線電阻過大,這些雜波干擾信號無法有效接入大地,因此會或多或少的寄生在電路中,進而對輸出造成影響,影響系統聲音表現。
這個時候,接地盒就派上用場了。它的內部大致如下所示:
當它接入后,接地線通過大面積導體向周圍導體放電,從而讓微弱的干擾信號被消除掉。我自制的接地盒采用的是昂貴的導電石墨(1公斤311元)及其它材料組成約100-200歐.米的填充材料(這也是大地的導電率),電極為長鋁片,確保其有效的充放電。
當然,這不是我的最終版本。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會用哪個版本,下面會用金屬殼體來做兩種樣品,看看四種樣品哪種更好。
干擾信號分為兩種,一是差模信號,一是共模信號。按自己的理解,非金屬的外殼僅對差模信號有比較好的抑制作用,而金屬外殼不僅對差模信號效果好,對共模信號也應該有不小的作用。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接地盒是個假地,所以,它對接地安全并沒有幫助,它只能對地線里的雜波信號進行消除。它無法替代真正的接地。因此,最佳的辦法,仍然是在你家花園里埋根銅管或銅棒,10cm粗,1米到2米長的,深度1米左右,再加50斤鹽,然后用4-6mm平方的導線連接到你家的地線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