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生,想要什么樣的結果,得下多少苦功夫。”這不光是老一輩人的話,也是絕大多數普通人的感受。
董晴火了,火得特別突然。說實話,看了《以法之名》那個20秒的法庭戲,幾百字臺詞噼里啪啦,全程不帶停頓,還能把情緒轉到極致,這種表現,放誰身上都不可能一點水花沒有。但董晴18年都不被注意,直到37歲才被人看見,這事兒說出來,我心里是服氣的。
很多人不了解董晴。2007年,她進了演藝圈,算上今年,跑了快20年龍套。各種戲里都有她,從不出頭,一直到今年被一部《以法之名》捧了起來。沒多久,網上一下子爆起來,大家都說原來她叫董晴,原來她也能當主角。更讓人意外的是,原來她早都把自己嫁出去了,老公還是北電的校友,還是戚健導演的兒子,這條消息一爆出來,大家討論得特別多。
說句實話,娛樂圈不是誰都能熬出頭的地兒。董晴進圈18年,絕大多數時間都是配角,還是那種沒有姓名的戲份。她13歲離家學舞蹈,后來誤打誤撞進了北電表演系。剛出道那會兒,大家都拿“小周迅”說她,我覺得換了是我,心里都不舒服。她眉眼跟周迅像,但演戲,她偏不想走捷徑。她不炒作,不蹭流量,硬是在各路電視劇里磨演技。
其中最有印象的,是2016年《最好的我們》里董晴演的貝塔。那個角色性格直,臺詞多,一個人氣閨蜜的設定,和譚松韻的搭戲很抓人。其實那會兒有流量機會,但她沒往CP炒作上靠,還是繼續演她的配角。今年之前,行業沒啥人深扒董晴,因為沒動靜。
值得夸的還有2018年,她參演了《西小河的夏天》,拿了個新銳女演員提名。觀眾口碑在她這里,就沒塌過。后來又有《去有風的地方》,角色是鄉村創業女性謝曉春,這人一上場就是種踏實的感覺。
說白了,想演到37歲才紅,不光是命,也是本事。火的背后,是這十幾年來的不停堅持。這個行業只看結果,但我覺得董晴這種一直扎在角色底下磨功夫的演員,比那些空有熱度沒作品的,真正值得尊敬。
再說她這段婚姻,也挺有話題性。2023年11月18日,她和戚九洲辦了婚禮,說實話在圈里極其低調,兩個人幾乎沒怎么公開過互動。戚九洲是05級的,董晴是09級的,都是北電出來的。起初只是點頭之交,后來2017年合作《血色清河》演夫妻,才真正有了交集。人都說朝夕相處出感情,尤其在劇組,抬頭不見低頭見,這種環境下容易把真話說開。
戚九洲家底擺著,父親是大導演戚健,但他沒拿家庭說事,而是老老實實地磨表演。他跟董晴一起,甚至做起了劇本分析助手,有情緒的時候遞一杯熱水,都細致到這種地步。他們長年做演員,聚少離多,一直用電話和視頻維系,這在圈里,很難得。
等到婚禮那天,閨蜜譚松韻致辭都快哭了,說董晴什么美好形容詞都配得上。戚九洲的愛也有勁,說自己不是成功男人,但董晴是偉大女人,兩人更像戰友。這種相處,現代人是羨慕的。不是靠錢,也不是靠資源,全靠互相扶持。
我個人特別認同董晴說的:婚姻不是交易,是共同成長。很多女演員選擇嫁入豪門,可她沒有,還是堅持在表演路上努力,把自己的生活和角色都過扎實,這是我覺得最舒服、最有力量的地方。
還得提董晴跟譚松韻這段友情。2016年拍《最好的我們》時,一個是耿耿,一個是貝塔,還沒開拍的時候,譚松韻就有點自閉。山東姑娘董晴特別開朗,主動把兩人之間的生疏化開了。
拍戲周期很長,譚松韻從早到晚地拍,但她依然想著董晴,每次都帶蛋炒飯和水果給她。殺青之后,這種友情沒有散掉,2018年兩人去參加綜藝《時光的味道》,專門在西安旅行。譚松韻甚至搞“土豆宴”,花了好幾個小時。舞臺上還上去唱了一首《屬于》給董晴,誰看著都感慨。
而且兩人一直很清楚,演員這條路30歲以后角色就緊張,但她們沒有因為競爭關系亂了套,有合適的角色還會互相推薦。董晴火了之后,譚松韻第一時間轉發支持,還去探班,朋友做到這個份上,是真朋友。
這種友情,在娛樂圈算少見,但我覺得挺重要。女演員之間有競爭,但也不缺好的關系和信任。說到底,真正的朋友是能在你需要的時候搭把手,而不是把你當墊腳石。
我一直想說,有些人總愛說歲數大了,機會就沒了。尤其是在女演員這事上,你30歲還沒什么名氣,就會被行業默認邊緣。董晴37歲才火,擱著很多人眼里,這都算遲。但我覺得,走自己路,只要能熬下去,一樣能出成績。
她13歲出來學舞蹈,后來被說像周迅,但她一直不愛標簽這種事。做演員不容易,尤其是這種不靠臉不靠熱搜,全靠演技走出來的。誰說配角就沒未來?現在這個市場,太多炒作出來的演員,一年紅半個月,啥也沒留下。
董晴堅持演各種類型角色,我覺得她就是認準一條路走到底的人。她跟年齡對著來,37歲反而成了她的黃金期。采訪里她說,每個人的節奏不一樣,順著自己心走最好。這句挺真。
戚九洲本來可以靠家世,輕輕松松進圈子。但他也沒借父親的光,一步步靠龍套熬過去。董晴也沒把自己捆在“小周迅”和“配角”這些名詞里。兩個人都不愛別人給的路,非要踩自己的印記。
在電影《血色清河》里,兩個人演夫妻,戲外成了伴侶。12年戀愛長跑,也沒見兩人到處撒糖,非常低調。有些事情,別人看不懂,其實頭頂云淡風輕,底下都是汗和苦。
娛樂圈里老有人說資源分配不公平,我覺得比拼到最后,靠的還是自己。沒有誰能隨隨便便被認可,尤其女演員。董晴和戚九洲努力之處,值得大多數人偷著佩服。
很多時候大家看娛樂新聞,只盯著流量,盯著誰又跟誰搭上線了。有些流量真的沒啥含金量。像董晴這種人,默默做事,不吭聲不折騰,火了還覺得意外。這種勁頭,外人很難體會。
她和戚九洲的關系,是純粹互相扶持那款。戲殺青了,也不見炒作情侶CP,兩個人頂多是朋友圈互相點贊。別人可能覺得他們低調,但我看反而更靠譜。
圈子里有真有假,有清醒的選手,也有一天到晚想辦法蹭熱度的。我更喜歡那種坐得住、敢拼命的人。董晴這種類型,慢一點也能熬出來,誰能說不行呢?
說到底,今天這個娛樂圈環境有點兒快餐風,有多少人有耐心等到18年?配角逆襲不是偶然,每年都有這種案例。董晴今年火,讓人想起了一堆苦熬出來的演員。很多人都會問,她憑什么?我想說,苦下來的工夫和對表演的敬畏,是毒雞湯講不明白的。
熱度來了不代表什么,能留在觀眾心里的才是真本事。今年董晴不被注意,明年還會有別的配角逆襲。這背后其實是整一個行業潛規則被打破,不再只看臉和人氣。要是你真有能力,啥時候都能站出來。
今天董晴的故事被傳播開,我覺得對每個普通人都有意思。人生有時候就是得慢慢熬,不急,肯吃苦,愿意扎到底下,機會總會有。
老有人把年齡、標簽看很重,但說到底,你是誰才重要。董晴能在37歲厚積薄發,證明時間早晚會告訴每個人答案。
對于普通人,不要迷信成功速度,別太在意一時的得失。熬住了,自己做事踏實了,總有成的機會。
你覺得董晴這種慢成長的路線,你會愿意試試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