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這片古老而富饒的土地,地大物博,位居天下之中。從北向南,鄭州市、開封市、洛陽市等諸多城市星羅棋布,總面積約16.7萬平方公里,約占中國面積的1.74%。
憑借肥沃的土地、適宜的氣候以及便利的交通等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河南孕育出了蓬勃發展的食品產業,眾多河南人投身其中,在食品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發光發熱,構建起龐大而完整的產業體系,可以說在中國食品行業里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零售圈》從品類視角出發,優中選優,挑選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9個河南人,他們以獨特的智慧與堅韌不拔的毅力,在各自的領域深耕細作,他們的故事,是河南食品力量崛起的最佳注腳。
01.調料類——十三香 王守義
在河南開封,有這樣一個人,憑借一腔執著,將祖傳的調味秘方從街邊叫賣的小攤,發展為香飄四海的調料帝國,讓十三香的名字隨炊煙飄進億萬中國廚房。
作為十三香調料的創始人,王守義憑借著對調味品行業的敏銳洞察和不懈努力,在60歲的時候,拿著100元的初始資金,硬是在調料領域闖出了一片天地。
年邁的祖父將祖傳的調味料秘方傳到王守義手中后,他將十三香的包裝重新設計,并在1987年注冊商標成功,建立了興隆堂十三香調味品加工廠。
在創業初期,王守義面臨著資金短缺、市場認知度低等諸多困難,但他憑借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對產品質量的嚴格把控,一步步將十三香推向了市場。他親自跑市場,向各大餐飲企業和家庭用戶推銷產品,憑借著產品的獨特風味和高品質,十三香逐漸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成為調料行業中的知名品牌。
一位十三香的供貨商透露:“王守義對提供的原料要求很苛刻,對供貨商采取‘分承包方評定制度’,每年考核評審,只要不達標,就堅決取消供貨資格?!笔愕幕ń分荒軄碜运拇?,辣椒只能來自海南,草果只能來自云南,大茴、桂皮來自廣西,砂仁、山奈來自廣東等,一旦發現來源不對,堅決不能入廠。
到2003年,“王守義十三香”便已經成為一個注冊資金8000萬、年銷售額高達5億、銷售網點覆蓋全國30多個城市的商業帝國。很少有人知道,一盒40克的十三香利潤僅有8分錢,它完全靠著品質和“薄利多銷”做到過億銷售額。
如今,十三香不僅在國內市場占據重要份額,還遠銷海外,為河南的調料產業贏得了榮譽。
02.速食類——白象 姚忠良
1997年,時年34歲的姚忠良憑借敏銳的商業嗅覺和勇于創新的精神,看到了速食食品市場的發展潛力,決心打造一個具有競爭力的速食品牌。
當時,外資巨頭幾乎壟斷中國市場,而白象只是河南省糧食廳下屬的一個小型加工廠,僅擁有4畝土地及一條生產線,且因員工等人力成本高昂,工廠連續虧損5年,負債1000余萬元,接連換了六個領導卻沒有改變局面。姚忠良臨危受命,接手瀕臨倒閉的白象。
姚忠良迅速對白象進行了重大改革,將那些倚老賣老的人調離,頂著巨大壓力開始招聘更多高學歷的人才,為公司注入新活力,讓他們加入白象,成為公司未來的中堅力量。
為打開市場,他帶領團隊背著方便面樣品跑遍全國100多個城市,甚至在零下20攝氏度的哈爾濱街頭現場煮面推廣。團隊成員回憶,有一次姚忠良為節省開支,和大家擠在5平方米的通鋪,第二天卻依舊神采奕奕地投入工作。
他以破釜沉舟的勇氣,帶領白象從地方小廠逆襲為行業巨頭。
如今,白象已成為了國內速食食品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為河南的食品產業增添了光彩。
03.飲品類——蜜雪冰城 張紅超
1970年,張紅超出生于河南開封農村。為補貼家用,他中學時就開始擺攤賣冰棍。1992年從河南師范大學畢業后,他放棄當老師的機會,懷揣2萬元來到鄭州創業。
最初,張紅超以2萬元在鄭州開設了第一家名為 “甜語”的冷飲批發部,隨后推出了自己的冷飲品牌 “寒流”,后更名為“蜜雪冰城”,開始不斷嘗試制作冰淇淋和奶茶等飲品,并逐漸摸索出了一套獨特的制作工藝和配方。
2007年,蜜雪冰城第一家門店正式開業,以平價、美味、親民的定位迅速在市場上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張紅超十分注重品牌的連鎖化發展,通過加盟模式不斷擴大品牌規模,堅持只做加盟不做直營,并對加盟商要求格外嚴苛,從原材料采購到店內清潔,任何環節出問題都會被取消資格。
現如今,蜜雪冰城的門店已遍布全國各個城市,并在海外市場有所戰略布局,成為飲品行業的一匹黑馬。
今年4月9日,蜜雪冰城中亞首店在阿拉木圖市Forum商場開始試營業。開業一個月,這家門店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據蜜雪冰城相關業務負責人透露,該店正式營業首日營業額超3萬元人民幣,首月營業額超過43萬元人民幣。
04.酒類——金星啤酒 張鐵山
1951年,張鐵山出生于河南新鄉一個工人家庭。1978年考入中國輕工業部成都發酵工業科學技術研究所,成為當時少有的發酵工程專業人才。畢業后又被分配到鄭州啤酒廠工作10年,積累了豐富的釀造經驗。
1989年,張鐵山和幾個朋友東拼西湊集資了36萬元,在鄭州東郊建起了一座年產3萬噸啤酒的小廠,取名“金星”。
當時國外啤酒巨頭憑借先進設備占據高端市場,國有大廠則壟斷低端供應。張鐵山選擇差異化路線,他親自參與啤酒釀造的每一個環節,嚴格把控產品質量,推出8度金星清爽啤酒,以 “口糧酒” 定位搶占大眾消費市場。
為保證品質,他從德國引進冷濾設備,卻因資金緊張只能分期付款。一次設備調試時發生故障,他帶領團隊連夜搶修,硬是憑著手動工具完成了洋專家都認為不可能的任務。
金星啤酒以其優良的品質和獨特的口感逐漸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在河南市場占有率達65%,連續15年蟬聯省內銷量冠軍。
在河南市場站穩腳跟后,金星啤酒又逐步拓展到全國市場。如今,金星啤酒已成為國內知名啤酒品牌之一,其 “金星原漿” 系列打破洋品牌在高端市場的壟斷,更憑借優質低價戰略向北方市場擴張,在啤酒行業中占據重要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金星的釀造工廠已成為河南工業旅游標桿,每年接待游客超 10 萬人次,帶動周邊配套產業就業超3萬人。
05.休食類——好想你 石聚彬
1968年,石聚彬出生在河南新鄭農村,大學畢業后,他放棄了體制內的 “鐵飯碗”,懷揣著對紅棗產業的熱忱,一頭扎進了當時的 “冷門”。
1992年,石聚彬創立了好想你棗業。創業初期,資源匱乏,行業認知度低,他帶領團隊深入新疆等紅棗優質產區,把好原料關,與當地棗農合作,建立種植基地,確保紅棗品質源頭純正。那時交通不便,路況復雜,從河南到新疆,長距離奔波,運輸成本高,但他們依然堅持親赴產地采購,只為把最好的紅棗帶給消費者。
好想你成立之初,為打開市場局面,石聚彬和團隊背著紅棗樣品,游走在各大城市商超、集市。面對傳統紅棗口感干柴、形象不佳的市場印象,他不斷創新產品,從最初的干棗,到夾心棗、棗片、棗粉等,豐富產品種類。一次產品推介時,有客戶反饋傳統紅棗不便食用,石聚彬便組織研發,經過無數次試驗,成功推出去核紅棗,還獨創鎖鮮工藝,讓好想你的產品口感軟糯、營養豐富,在市場上脫穎而出。
不止于此,石聚彬還積極推動紅棗文化傳播,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紅棗博物館,讓更多人了解紅棗的歷史文化價值,為品牌注入文化底蘊。
憑借對紅棗產業的執著耕耘與創新突破,石聚彬讓小紅棗成就大產業,把健康美味帶向全球,也讓河南休閑食品在世界舞臺熠熠生輝。如今,好想你已成為中國紅棗行業龍頭,市場份額超30%,其產品不僅暢銷全國,還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地區。
06.糖果類——金絲猴 趙啟三
1942年,趙啟三出生于河南鄭州一個糖果世家。1965 年從鄭州糖果食品學校畢業后,進入鄭州糖果廠工作。1980年,48歲的他辭職創業,白手起家,把電器廠轉型為食品加工企業,改名為沈丘食品總廠。
當時國內糖果市場被上海大白兔、北京義利等老牌國企壟斷。趙啟三洞察到大白兔奶糖的風靡,也開始制造奶糖。借勢于1992年后年,金絲猴奶糖一炮而紅,打出“三粒金絲猴奶糖,就是一杯好牛奶”的廣告語,飛速追上了大白兔的發展腳步,當年實現銷售收入2000多萬元。
也因此,提到奶糖,便會有“南有大白兔,北有金絲猴”這么一個說法。
隨著業績不斷攀升,趙啟三著手擴大經營,還在河南、內蒙古等地新建了牛奶生產基地。2008,金絲猴奶糖的銷量飆升,突破了20億元大關,風頭一時無兩。
盡管當年金絲猴曾被賣給好時,但趙啟三所經營的甜蜜事業仍是全國人民心中的美好回憶。隨著金絲猴的重新回歸,這個甜蜜巨頭再度展現其作為國民品牌的硬實力,今年,金絲猴推出的新品“丑八怪巧克力”和升級版的“果汁捏捏”軟糖更是打破糖巧圈層壁壘,成為大眾喜愛的爆品。
07.凍品類——三全 陳澤民
20世紀80年代末,陳澤民放下手術刀,主動辭職 “下海”,投身于速凍食品行業,創辦三全食品。那時的“三全”二字刻下了陳澤民對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感恩,也就此埋下命運的伏筆。
當時,國內家庭冰箱普及率不足10%,速凍食品幾乎是空白市場。他從妻子包餃子的日常場景中獲得靈感,經過反復試驗和改良,創新推出中國第一顆速凍湯圓、第一只速凍粽子,開創了速凍面點這一新品類。
隨后,他帶領三全食品不斷發展壯大,通過技術創新和產品多元化,使三全的產品涵蓋了速凍米面制品、速凍調制食品等多個領域,成為了國內速凍食品行業的領軍企業。
2008年,深交所鐘聲敲響,三全成功以13.83億營收登頂行業。
誠然,陳澤民的創業精神和創新意識不僅為河南的食品產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也推動了整個速凍食品行業的發展。
08.冰品類——天冰 張振卿
1955年,張振卿出生于河南鄭州一個手藝人家庭。17歲進入鄭州冷飲廠當學徒,憑借精湛技藝逐漸成長為技術骨干。1986年,39歲的他和幾個朋友一起,決定自主創業,創辦“鄭州天冰冷凍食品廠”。
憑借著對冷飲行業的執著追求和不斷創新,張振卿在冰品領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當時洋品牌冰淇淋以高價壟斷高端市場,而國內只能吃到5分錢的廉價冰棍。張振卿創新推出散裝冰淇淋,在產品的口味和品質上不斷追求卓越,并讓消費者可以按需稱重購買。
目前,天冰冰淇淋以豐富多樣的口味和實惠的價格深受消費者喜愛,在河南乃至全國的冷飲市場都占據了一定的份額。不僅在產品研發上銳意創新,還注重品牌的建設和推廣,成為河南冷飲行業的一個代表性品牌。
09.肉制品類——雙匯 萬隆
1940年,萬隆出生于河南漯河一個鐵路工人家庭。1968年從鄭州肉類工業學校畢業后,進入漯河肉聯廠工作,從普通技術員干起,1984年成為廠長。
在1990年雙匯改革初期,企業負債率高達87%,產品積壓嚴重,萬隆力排眾議引進德國先進設備,卻因資金短缺只能先付30%款項,承諾3年內付清。
他帶領團隊不分晝夜奮戰,用兩年時間還清債務,并讓雙匯產品打入歐美市場。2013年,萬隆主導雙匯以71億美元收購世界最大豬肉企業史密斯菲爾德,震驚全球商業界。
雙匯年營收超1800億元,產品涵蓋火腿腸、冷鮮肉、熟食等1000多個品類,市場占有率達25%,連續10年位列中國肉類行業第一。其產品出口全球50多個國家,是奧運、世界杯等國際賽事的指定供應商。雙匯在漯河建成世界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帶動周邊配套產業就業超100萬人,讓河南成為中國肉類產業的“世界會客廳”。
這九個河南人,他們憑借自身的智慧、勇氣和堅韌,分別在不同領域深耕細作,用創新的思維和扎實的行動,為中國食品行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共同撐起了中國食品行業的半邊天,也讓河南成為了中國乃至世界食品產業版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他們的故事,恰似一部波瀾壯闊的奮斗史詩,記錄著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艱辛與輝煌。
在時代的浪潮中,他們以不屈的意志為筆,以汗水與心血為墨,書寫下屬于河南食品人的壯麗篇章。每一個品牌背后,都藏著他們對品質的執著追求,對創新的不懈探索,以及對市場的精準把控。
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河南人不僅能在這片土地上深耕細作,種出茁壯的莊稼,更能在食品產業的廣闊天地里,培育出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結出香甜可口的豐碩果實,讓河南的味道飄香四海,讓中國的食品行業因他們的存在而更加豐富多彩、充滿活力。
河南,這方自古以來便孕育著無數傳奇的沃土,不僅誕生了這些閃耀著光芒的品牌與企業,更鑄就了一種獨特而強大的精神信念。
這種精神宛如黃河之水,源遠流長,奔騰不息。它有著泥土般的韌性,能夠在困境中扎根生長,從不言棄;它有著黃河般的胸懷,海納百川,包容萬象,匯聚各方智慧與力量。正是這種精神,如同春風化雨,滋養著河南大地上的每一個懷揣夢想的追夢人;又似熊熊烈火,點燃他們內心的激情與勇氣,激勵著他們在食品產業的道路上奮勇前行,砥礪奮進,向著更廣闊的天地、更高的山峰攀登。
而這些九位河南人,不過是這浩瀚征程中傲立潮頭勇敢的開拓者,他們的成功照亮了后來者的道路,引領著更多的河南兒女在食品產業的海洋中揚帆起航,續寫一個又一個關于奮斗、創新與榮耀的動人故事,讓河南食品的旗幟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高高飄揚,見證著這片古老土地上始終奔騰著的無限生機與活力,向著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一往無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