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圖由豆包生成,提示詞:舉杯相慶 聚餐
河南人對酒“尊重”嗎?
河南飯桌上的“酒文化”,什么“打圈”“炸雷子”“魚頭魚尾酒”,什么“一杯一帆風順,二杯雙喜臨門,三杯三星高照,四杯四平八穩……”對于外省籍客人來說,尤其是對于不擅飲酒的朋友來說,往往都是望而生畏,叫苦不迭的。
但是,最近我在上海,聽一位湖北籍的青年企業家說了一番話,卻讓我對這片古老土地上的“酒文化”,有了重新的認識。
這位企業家說:“我認為河南‘酒文化’的緣起在于對酒的尊重。酒是糧食做的。過去在貧窮年代,人們連糧食都吃不飽,更別說喝酒了,家里有一瓶酒也要請客人先喝點、多喝點,這不是對酒的尊重又是什么呢?”
我覺得他說得對。不管河南“酒文化”后來演變成了什么樣子,但它最始的發心,應該就是對酒的尊重、對客人的尊重。酒是糧食做的,對酒的尊重也體現了對糧食的尊重;糧食是地里長出來的,對糧食的尊重也體現了對土地的尊重。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體系里,其實是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尊重的。所謂的“尊重”只不過是為了維持縱向權力系統的一個砝碼。比如我們常說“尊老愛幼”,但從沒有人說過“尊老尊幼”的;我們常說“尊師重道”,但從沒有人說過“尊生重道”的,更別說我們對位高權重者的尊重、我們對權威的尊重、對名人的尊重、對有求之人的尊重,其實都是包含著自我人格的矮化、以及或多或少的諂媚之心的。
尊重應該源于愛,而不是源于畏懼和諂媚。真正的尊重,是對萬人、萬事、萬物的發自內心的尊重——因為你愛他們,所以才會尊重他們。
一位人類學家去非洲部落考察當地的習俗和文化。在考察結束前一天,他把一只裝滿美食和禮品的籃子放在一棵樹下,然后把部落里的孩子召集起來,在他們面前畫了一條線,說:
“當我說‘開始’的時候,你們就朝那棵樹跑,誰最先到達,那只籃子里的東西就歸誰了。”
等孩子們站好了,人類學家喊了一聲“開始!”
令人吃驚的事情發生了,只見孩子們手牽著手一起往前跑,一起到達那棵樹下,然后分享了籃子里的好東西。
人類學家驚訝地問他們:“明明一個人可以贏得所有好東西,你們為什么還要一起跑呢?”
一個女孩子仰起臉,回答說:“如果其他人都很悲傷,那么誰又可能獨自快樂呢?”
日本的永平寺,寺前有一座名叫“半勺橋”的小橋。
當年,永平寺的創始人道元禪師站在橋上打水。他每打起一勺水后,就會把半勺倒回溪中,“半勺橋”因此而得名。
道元禪師為什么要把半勺水倒回溪中呢?這也許令人費解,但我認為,這恰恰體現了道元禪師對水的尊重。
水是有感覺的,水也能感受到使用水的人對自己的尊重。正如李白的詩中所寫:“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它不是單向的索取,更不是人類自我中心思維的映射,而是一種雙向的擁抱、回饋以及皆大歡喜。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自然而然地就會感到悠然、坦然、欣然。
真正的尊重,尤其體現在對弱者的尊重上。
身為家長,你有沒有尊重自己的孩子?孩子無論在哪個方面都是弱者,他們的世界那么小,甚至小得只有爸爸媽媽和自己三個人;他們的能力也那么小,爸爸媽媽的吼叫,對他們來說就像獅吼一樣令人驚恐和戰栗。那你是用自己的價值觀還是他的價值觀來衡量他的言行呢?你有沒有同理他幼小的心靈在渴望些什么、在害怕些什么?你有沒有耐心陪他慢慢長大、慢慢地幫他打開世界之門,放他到更加廣闊的地方去?
作為企業主,你有沒有尊重自己的員工?他們的職位不高,賺錢不多,工作繁忙,人生維艱。你有沒有包容他、共情他、幫助他而不是壓榨他、否定他,甚至聲色俱厲地斥責他?
有一次,一位歐洲作家在街上散步。他遇到一名乞丐。那名乞丐向他乞討。作家摸了摸口袋,里面空空如也。他抱歉地說:“兄弟!對不起,真的對不起,我把錢包忘在家里了,我也沒帶什么吃的東西。”
沒想到,乞丐拉著他的手,連聲說:“謝謝你,謝謝你。”
作家一頭霧水,不明白這是怎么回事兒。
乞丐說:“我原打算討一點吃的,就去自殺。沒想到你卻居然稱呼我‘兄弟’,我很感動,這給了我繼續活下去的勇氣。”
真正的尊重,當然也包括對自己的尊重。
哲人說,對生命的尊重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對美好的追求,一部分是對殘缺的接納。
最近我觀看了一期崔萬志的演講視頻。因為出生時缺氧導致腦癱,崔萬志從小行動不便、口齒不清。他此生遭遇了無數的不尊重,但他卻“像野草一樣生長”(這是他的微信簽名),從擺地攤的殘障青年蛻變為身價過億的電商企業家。
崔萬志說:“殘疾只是我身體的形狀,而不是人生的形狀。”沒有人尊重我嗎?那我就自己尊重自己。真正的強者,不是沒有傷痕,而是帶著傷痕依然奔跑;真正的自由,不是改變世界,而是不讓世界改變你內心的光。
那些不尊重自己的人,他也不會真正尊重別人;那些不把自己放在心上的人,他也不會真正把別人放在心上——除非他是為了控制別人。
在現代社會,尊重是我們處理人際關系的第一守則。所謂教養,就是指你尊重別人的指數如何。所謂尊重,就是把別人放在心上,而又不干涉別人的自由。
希望越來越多的人都能補上“尊重”這一課。
No.6364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石破
作者簡介:
原《南風窗》雜志社高級記者,“驚濤拍案”流暢寫作法發明人,現為寫作教練,居鄭州。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
歡迎點看【秦朔朋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