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蘭州7月8日電 (盤小美 劉正)“這里早晚溫差大,很適合種植西蘭花。今年我們從山東引進西蘭花種苗,連片種植1000畝,并配套水肥一體化設施。”7月初,甘肅崇峰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何海峰帶領工人收割、裝運成熟的西蘭花,據他介紹,首茬畝產3000斤左右,采收結束后將進行第二茬種植,通過復種實現“一地雙收”。
該蔬菜種植基地,位于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后官寨鎮馬集村。盛夏時節,西峰區迎來蔬菜產銷旺季,什社鄉李嶺村的西葫蘆,肖金鎮小寨村的辣椒,米王村的黃瓜、西紅柿……黃土塬成了“菜籃子”,田壟間到處是采收的農人、滿載蔬菜的貨車。
夏日時節,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后官寨鎮馬集村露地蔬菜種植基地,工人收割西蘭花。盤小美 攝
西峰區地處有“隴東糧倉”之稱的董志塬腹地,四季分明、土地肥沃。近年來,當地依托地理優勢,以“設施農業為主、露地種植為輔”的種植模式,通過抓點帶面、科技支撐等舉措,推動蔬菜產業規模化、品質化發展,讓“菜籃子”真正成為老百姓的“錢袋子”。
當馬集村的西蘭花采收之際,肖金鎮的設施辣椒產業也迎來采收旺季。連日來,芮嶺村設施辣椒種植基地里,翠綠的辣椒掛滿枝頭,工人們忙著采摘、分揀。一袋袋鮮椒被運至肖金辣椒集散中心,稱重打包后,將銷往城區及陜西、四川等地市場。
“從目前長勢看,預計棚均產量在7000斤,總產值80萬元左右。在基地帶動下,全村20多戶民眾發展蔬菜產業,目前全村各類蔬菜大棚達270多座。”芮嶺村黨總支書記芮志友說。
圖為西峰區肖金鎮芮嶺村設施辣椒種植基地工人采摘辣椒。盤小美 攝
作為當地蔬菜產業的主產區,今年肖金鎮以“分散種植、集中銷售”模式規模化發展辣椒產業,在芮嶺、小寨、李城等村打造設施蔬菜基地,配套建設辣椒集散交易中心、冷鏈倉儲服務點等設施,為種植戶提供技術指導、市場信息等一站式服務。
“目前全鎮共建成設施辣椒種植基地10個,鋼架棚1460個,設施辣椒與露地辣椒種植總面積達3000畝以上,主要有隴椒、螺絲椒、線椒等品種。”肖金鎮副鎮長田飛介紹說,預計棚均收入7000元以上,同時帶動2000人在基地務工。
近年來,西峰區持續深耕蔬菜產業,采取“企業+基地+農戶”“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建設商品化蔬菜基地,引導經營主體通過務工就業、訂單種植、土地流轉等多種方式與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戶穩定增收。今年全區建成千畝蔬菜基地2處、百畝設施基地11處,新建鋼架大棚1500座,總量達4000座以上。
實現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良種良技支撐。在肖金鎮設施蔬菜基地種植戶胡萬平的大棚里,黃瓜、豆角等蔬菜綠意盎然,剛采摘的荷蘭水果黃瓜整齊碼放,即將銷往市區果蔬店。
圖為俯瞰西峰區肖金設施蔬菜基地。盤小美 攝
胡萬平種植蔬菜已有6年,今年4月他經市場考察并請教農技專家后,從山東引進2棚荷蘭水果黃瓜試種,種植中施用有機肥并配套滴灌、防蟲網等設施。這批黃瓜5月底上市后,因甜度高、口感好,批發價每斤最低2元,2棚總收益3.5萬元,較傳統綠黃瓜增效5000元以上。
“這兩年政府常開展技術培訓,組織農技專家到基地推廣新品種、傳授種植技術。”胡萬平說,目前他種植38棚蔬菜,預計年總產值50萬元,下一步計劃擴大新品種黃瓜種植規模,繼續引進蔬菜新品種及高效種植管理技術,推進機械化種植應用,以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種植效益。
如今在西峰區,越來越多種植戶嘗到了新品種、新技術的甜頭。為推動產業提質增效,今年該區成功引進蘇椒、沃隆102辣椒、美青70西蘭花等9個蔬菜新品種,推廣大棚多層覆蓋早熟栽培等3項新模式,開展豆角品比試驗、溫室土傳病蟲害綠色防治等技術示范。通過品種更新、模式創新、技術優化,實現了產品提早上市、品質效益雙提升。
通過基地建設、示范帶動、科技支撐等系列“組合拳”,西峰區蔬菜產業實現量質齊升。今年上半年,全區蔬菜種植面積8.12萬畝,產量10.6萬噸,實現產值4.3億元。(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