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天賜的聲音》第六季(以下簡稱《天賜的聲音6》)于近日收官。
節目海報。節目組供圖
如果說本季節目有什么不同,或許在于其打破了以往“歌紅節目不紅”的難題,以持續推出爆款熱歌形成的品牌效應,形成“大眾金曲廠牌”。在這背后,是節目一次次的“有效改編”。節目抓住了幾個要點——經過市場驗證的選曲、實力音樂人主導、風格上綜合內容堅持與大眾審美的取向共融。
今年對節目最多的討論,或許集中在節目選擇了大量的短視頻熱歌,即所謂“神曲”,比如張靚穎、王以太帶來的《跳樓機》,以及《土坡上的狗尾草》《野人》《四點的海棠花未眠》等。
一些聲音認為這種選曲策略是屈服于熱度,對音樂品質做出了犧牲;但也應該看到兩點:一是短視頻時代,大眾在音樂選擇和審美上正在形成新的“剛需”,音樂產業對此視而不見是不現實的;二是在實力音樂人和頂級團隊的處理下,編曲簡單的網絡歌曲也可能煥發新的活力。
節目中,這些實力音樂人成功激活了更多歌曲的魅力。比如,黃子弘凡與肖俊合作的《人魚的眼淚》,在氛圍感等各方面做到“極致”。正如音樂合伙人譚維維所說,她希望能夠在節目里唱一些“更貼近大眾的歌曲”;不少歌手也表示,能夠把一首歌演繹得精彩、讓人共情,恰恰是歌手的能力所在。
近年來,音樂市場聽歌和消費的意愿低、用戶留存差的問題一直亟待解決,《天賜的聲音6》在這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節目憑借持續打造熱歌出圈的能力,托舉新生代歌手。幾年來,王赫野、姚曉棠、張新成以及本季新加入的黃子弘凡等,不斷在這里制造出圈現場。今年節目還新設置了“盲盒歌手”環節,讓更多元風格的音樂人登上專業舞臺、被大眾看到。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