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工業遺存上,讓象征生態與融合的榕樹“亭亭如蓋”?上海設計師給出的答案,就藏在將于2026年4月至7月綻放溫州的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里。
本屆園博會以“詩畫山海·共享綠色生活”為主題,目前園區建設如火如荼,34個城市展園已落地生根,包括12個省市城市展園、11個國際展園和11個浙山浙水展園。其中,建在水泥攪拌場舊址的“上海園”尤為亮眼——它以溫州市樹大榕樹為設計原點,以茶咖、山海等意象串聯起兩座濱海城市在文化、生態、精神上的共鳴與差異,讓上海精神與溫州山水在一座展園里編織交融。
溫州園博園上海園鳥瞰圖(效果圖)
山榕交錯 萬物共融
走進上海園,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形似榕樹的大型結構體——共生穹頂。在這里,巨大的樹冠形成展園的共生穹頂,為山林藤蔓和昆蟲提供一處生態廊道,也為展園游客撐起一片綠意盎然的華蓋。
“第一次實地考察時,我們就注意到了山腳兩棵枝繁葉茂、氣根纏繞的百年榕樹,撲面而來的生命張力成為我們設計‘上海園’的起點。”負責這一項目的上海現代建筑裝飾環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長助理蘭暉告訴記者。
設計師團隊在對上海園設計方案進行頭腦風暴
上海園所在的位置,曾是一個有著3米斷崖的水泥攪拌場舊址。面對山體破碎等不利因素,設計團隊沒有刻意回避,而是讓榕樹結構成為縫合這片破損地貌的“生態織補線”:根系延展成為通達全園的動線,樹干則轉譯為信息交互與智慧服務節點。
榕樹是溫州的市樹,千百年來與這座城市相伴相生。它向上枝葉延展,向下扎根深壤,與溫州人務實堅韌、開拓進取的精神不謀而合。“溫州人行走四方,上海人匯聚八方,都是某種意義上的‘海納百川’,我們希望借‘榕’喻‘融’,將兩座城市的氣質串聯在一棵樹上。”蘭暉解釋道。蘭暉所在的設計研究院,既成功打造過溫州城市新地標——“城市陽臺”,又操刀過上海西岸夢中心沿江景觀岸線提升,對滬溫兩地的深入了解,讓團隊在建設“上海園”上頗有心得。
結構之內,文化也悄然鋪陳。共生穹頂下,“絨編奇境”“互動繭房”等空間將溫州泰順的“編梁橋”技藝與上海馬陸的篾竹編,以及絨線編織的柔性紋理疊加演繹。兩地的傳統技藝被“植入”園林之中,以非遺工藝為骨,以現代技術為筋,實現“手工感”與“算法感”的并置。
茶咖交融 快慢生活
如果說,榕樹是結構語言的起點,茶與咖啡的交匯則讓園林擁有了日常生活的溫度。上海園暗藏一條以“茶咖”為主題的空間游線,描繪了兩座城市在生活節奏與感知方式上的差異——慢泡的傳統茶講究余韻綿長,快飲的都市咖啡強調提神高效。兩種飲食文化背后,藏著兩座城市與時間相處的方式。
展園中,“茶咖驛站”節點被有意安排在動線轉折處,讓人從綠意中短暫抽身,在香氣與味覺中完成節奏轉換。驛站建筑采用3D打印技術建構,外立面與崖壁融為一體,內部則配置互動屏幕,游客可掃碼領取限定茶咖混搭飲品。這個設計意在讓人停下來,為快節奏中的“慢”留下空間。
溫州園博園上海園升咖花園(效果圖)
上海咖啡館數量領跑全球,每天產生的咖啡渣可達十余噸。如何將這些廢棄物轉化為循環材料,是城市更新與綠色設計共同面對的現實議題。上海園“升咖花園”中的展架、種植容器與戶外家具,大多使用咖啡渣回收再制的新型材料。新型回收材料的使用,完成了從感官體驗到可持續理念的延伸,也讓“咖”從飲品躍升為一種材料語言。
在另一端,文成高山茶、永嘉烏牛早等溫州本地品類,也將搭配本土植物配置與茶藝共同展示。通過材料、味覺、空間體驗等細節勾勒,上海園用一杯混搭飲品完成了對兩種城市氣質的隱喻回應。
山海織境 雙城和鳴
溫州是一座寫在山海之上的城市,蜿蜒的丘陵、密布的水系賦予了這座城市生態骨架。上海則是平原鋪展、結構緊密,由人工推動的秩序與邏輯構筑起現代都市的輪廓。地理上的反差,賦予了兩座城市截然不同的生命節奏。
蘭暉對溫州的山海印象頗為深刻,此前在創作溫州“城市陽臺”時,每每站在甌江邊,遠眺對岸秀美的山體,山水相依的詩意畫面留給他無盡的設計念想。如今在上海園,這份靈感有了輸出的機會。設計以“山海意象”起筆:一條水上步道連接引導游客從入口步入自然山體上的觀景云臺。水面上的行進,是一次象征性的過渡——從溫州的山地自然,進入上海的現代建構。四大核心空間“水之庭”“森之庭”“云之庭”“境之庭”圍繞生態、水文、氣候與精神四個維度展開,分別模擬海、山、風與意的共生狀態。
展園還將構建多層級的生境網絡:上層是藤本植物與立體綠化系統,串聯起“共生云頂”;中層為花木與路徑結構,組織動線與節點;下層則嵌入濕地凈化系統、水循環廊道與無土栽培技術,實現“自調節”的生態機制。城市治理思維貫穿其中,上海近年來提出的“千園工程”“口袋公園”“一江一河”計劃,在這里被以設計語言轉譯:小尺度碳匯點、互動型節能地磚、智能灌溉與空氣監測系統一一嵌入展園。
溫州人自古擇水而居,上海河網交錯,兩地居民都依水而棲。園中“魚影水道”“陰生部落”“山巖王國”等場景通過植物肌理與空間曲線,喚起人們對水與生存的集體記憶。雙城文化脈絡通過濕地記憶與沿水生活巧妙傳承。
如今,呼之欲出的上海園,將突破傳統園林的靜態概念。園中將沒有固定的敘述者,只有漫步其中的行人,山為起筆,海是韻律,云作留白,樹與風潛藏其間。榕樹之下,一杯茶咖,行走山海間,上海園將著筆寫下一段雙城和鳴的當代表達。
歷屆園博園中的上海園
第十二屆中國(南寧)國際園林博覽會上海園—趣上海,包攬了室外展園綜合競賽“最佳展園”;專項競賽“最佳設計展園”“最佳施工展園”“最佳植物配置展園”“最佳建筑小品展園”“最佳園博會創新項目”等全部六個獎項。
南寧園博園上海園
第十三屆中國(徐州)國際園林博覽會上海園以“山水新賦”為主題,榮膺室外展園綜合競賽最佳展園及最佳設計展園、最佳施工展園、最佳植物配置展園、最佳建筑小品展園、最佳室內布展展園、最佳園博會創新項目全部七項大獎
徐州園博園上海園
第十四屆中國(合肥)國際園林博覽上海園以“城中山水、有機更新”為主題,在38個城市展園的競賽中,榮獲最佳綜合城市展園、最佳植物專項城市展園和最佳技術城市展園等大獎,取得“大滿貫”的優異成績!
合肥園博園上海園
原標題:《上海人喝剩的咖啡渣,在溫州變廢為寶?園博會這波操作亮了》
欄目編輯:黃佳琪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黃于悅 通訊員 繆小霞 包青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