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萬象硬核
編輯|萬象硬核
?——【·前言·】——?
2007年6月14日,重慶晨報報道,有專家在重慶城口縣發現了一株千年的紅豆杉。
紅豆杉是人們都十分熟悉的一種“活化石”植物,并且還受到特別的保護,像是這樣有千年樹齡的紅豆杉更是少見。
而正當發現這株紅豆杉的專家正在為它曾經被砍伐過而感到痛心的時候,卻又有了驚奇的發現。
這棵千年紅豆杉樹上竟然寄生著一種植物,這在以前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
然而驚喜卻接二連三的到來,專家發現這上面附生的植物似乎是一種曾經消失了一個多世紀的植物。
那么專家是如何發現這株千年紅豆杉的呢,它上面附生的植物又會是什么罕見的物種呢,為何會消失了一個多世紀?
?—【·神秘蘭花再現·】—?
2014年的5月25日,向秀發還是像往常一樣在城口進行野外調查,他調查的主要是野生蘭科植物。
當他開到一戶農戶家中時,偶然發現農戶家后面的懸崖頂上長著一棵巨大的樹木,雖然這不太可能是蘭科植物,但還是引起了向秀發的興趣。
在與農戶的交談中,他得知當地人都叫這棵樹“坨樹”,因為它長得很大一坨就有了這個名字。
從農戶口中得到的信息,向秀發一時也判斷不出來“坨樹”究竟是什么樹,于是他既拿出了高倍望遠鏡,通過觀察,他發現這應該是一棵紅豆杉。
紅豆杉屬于紅豆杉科紅豆杉屬的常綠針葉樹種,是我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
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裸子植物之一,它以生長緩慢、壽命極長、藥用成分豐富而聞名,被譽為“植物界的大熊貓”,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與藥用價值。
紅豆杉生長極其緩慢,年均生長量不足1厘米,因此能夠在懸崖頂端這樣比較惡劣的環境中長成巨樹,樹齡應該不小。
在農戶的帶領下,向秀發爬到了懸崖的頸部,近距離地觀察了這棵紅豆杉樹,樹木十分粗壯巨大,樹徑超過一米,少說也有上千年的歷史,但是有被砍伐過的痕跡。
向秀發在山下用望遠鏡看到的只是這棵紅豆杉樹的一小部分,是從樹根上又新長出來的分支,不過樹徑也有半米以上,至少生長了200年。
之后向秀發仔細觀察了樹木的生長情況,而就在這個過程中,它突然發現,在紅豆杉離地3米高的一處樹枝上面似乎還附生著幾株植物。
這令向秀發感到十分驚奇,在以往的資料記載中,紅豆杉的樹體上并沒有發現過有寄生或者附生植物的情況。
紅豆杉含有多種生物堿等化學物質,自身的防御機制比較強,對苔蘚、地衣、藤本等附生植物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利于其附著生長。
即使是古樹,紅豆杉的樹皮也更新緩慢、紋理較少,不易積水和聚集有機質,不利于種子發芽或孢子萌發。
那么這突然出現在樹枝上的附生植物會是什么呢?
?—【·城口盆距蘭·】—?
向秀發爬到了樹上,并且順利采摘下了一株附生在紅豆杉樹上的植物,通過對植物形態特征的簡單觀察,他判斷這應該是一種盆距蘭。
盆距蘭屬為蘭科下的一個附生植物屬名,因其花唇基部具“盆狀”結構而得名,是小型附生植物、唇瓣基部有囊狀膨大、花較小但色彩獨特。
它們多分布在東亞與東南亞的熱帶與亞熱帶山區,尤以中國西南、印度東北、尼泊爾、不丹等地為多。
全球已知盆距蘭屬種類約有70種,其中不斷有新種被發現與發表,中國是盆距蘭屬植物的重要分布中心之一。
全國已記錄盆距蘭屬種類超過40種,其中多數集中在西南地區,由于我國山地眾多、氣候多樣,為此屬植物提供了理想的演化與分化環境。
向秀發本身就是研究蘭科植物的,對于盆距蘭也十分了解,但是眼前的盆距蘭卻讓他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他判斷這很可能是城口盆距蘭。
很多人可能都沒聽說過這種蘭花,因為它已經“消失”了115年之久。
上一次發現還是在1892年,一位法國的傳教士在城口縣發現了它,之后就再也沒有人見到過了。
有關于城口盆距蘭的資料也十分有限,在全球范圍內,也只有中科院有相關的資料。
城口盆距蘭為小型附生蘭,多附生在高濕的喬木枝干或苔蘚覆蓋的巖壁上,植株高10厘米左右,整體極其嬌小精巧。
它得名于其發現地,重慶市城口縣,主要生長在海拔約2300米左右的山坡林地的樹上。
向秀發雖然有所懷疑這是否真的是城口盆距蘭,但是還是沒有辦法百分百肯定,于是他將現場做了記錄,并且以這棵紅豆杉為中心,對周圍20公里的范圍進行了仔細的搜尋,但是卻并沒有發現其他地方有盆距蘭的身影。
之后向秀發將采集的標本送到了中科院進行比對,希望能夠最終確定它的身份,除此之外,為了保護這些盆距蘭,他還采集了一些活體,并種植在了隱秘的場所。
城口盆距蘭屬于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分布范圍狹窄、資源數量稀少,有較高的瀕危風險,它在面臨著生境退化、森林砍伐、氣候變化等多重威脅。
作為典型的附生蘭科植物,城口盆距蘭在維系森林生態系統的結構完整性中具有獨特作用,并且蘭科植物對環境變化極為敏感,具有“生態指示種”作用。
像城口盆距蘭這樣的“隱世精靈”,值得我們以科學與敬畏之心予以守護。
參考:
重慶晨報《千年紅豆杉上驚現神秘蘭花》,2007-6-14
重慶晨報《全球僅中科院有城口盆距蘭資料》,2007-6-14
川觀新聞《科技發布廳|“毫厘必爭” 為小小蘭花畫“族譜”》,2023-10-1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