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邊檢站的會議室內,隨著一紙援疆通知的傳達,許偉毫不猶豫地在報名表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這一刻,意味著他將告別熟悉的長江之濱,奔赴遠在4000公里之外的帕米爾高原,開始一段不平凡的邊疆歷程。
許偉在牧區向孩子們宣講普法
這位有著十多年驗放經驗的邊檢民警,從國門驗證臺走向邊境巡邏線,在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用堅守詮釋初心,用行動踐行使命。
三年三次請纓,終赴邊疆
自2020年起,許偉連續三年向組織申請赴疆掛職。“我是黨員,我愿意到邊疆鍛煉”“組織的信任和安排是我最大的榮譽”——樸實的語言背后,是一份沉甸甸的擔當。2023年7月26日,夢想成真,他正式掛職至喀什邊境管理支隊塔什庫爾干大隊任副大隊長。
許偉與戰友一起走訪牧區群眾途中
初到高原,嚴酷的環境立刻考驗著他的身體與意志。血氧飽和度曾一度降至70%,頭痛、失眠、呼吸困難接踵而至。可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許偉堅持參與巡邏任務,深入海拔4500米的邊境線,在冰雪與巖石中踏查線路、檢修設施。
“每一位牧民,都是守護這片土地的哨兵。”這是許偉從當地護邊員口中聽到的最震撼人心的話。也正是這樣的群眾力量和民族團結精神,激勵著他不斷前行。
讓服務“動”起來:高原上的“移動警務站”
許偉與戰友一起走訪牧區群眾。
援疆期間,許偉帶著在武漢邊檢站多年積累的群眾工作經驗,將“楓橋經驗”創新落地。他將皮卡車的后備箱改造成“移動警務站”,每月深入牧區,為群眾提供辦證、調解、普法等貼心服務。
一次暴雪天氣中,一家三口游客被困雪地。他和戰友跋涉兩個小時緊急救援,用實際行動詮釋“人民警察為人民”。而他協助辦理邊民護照、主動化解矛盾糾紛的故事,也早已在群眾口口相傳。
最令他自豪的一次,是幫助有創業出國需求的邊民夏先生高效辦理證件。從了解情況到順利辦結,整個過程高效便捷,得到了群眾的高度認可。
“逆向團圓”:家人對他選擇的理解與陪伴
許偉顧家,兩個年幼的孩子和雙方父母幾乎全由他照顧。但面對援疆機會,他依然選擇奔赴遠方。他說:“國家培養了我,我更愿意在需要的時候站出來。”
許偉全家福
2025年春節,妻子帶著一雙兒女跨越千里,從武漢到喀什,再顛簸數小時抵達高原,只為陪他團聚幾天。盡管嚴重的高原反應帶來了身體不適,但一家人仍滿心歡喜。
女兒許筱沐主動在村里當起“小老師”,為孩子們輔導功課,她在日記中寫道:“爸爸工作的地方真美,這里的人更需要他。”
他們一家在邊境線上留下了一張特殊的“全家福”——這張照片,如今分別掛在武漢和塔縣的家中,成為親情與使命交匯的見證。
點滴故事 匯聚為光
兩年來,許偉參與建設“高原健康驛站”,聯合駐地醫院為牧民送醫送藥,服務覆蓋1500余人次,被親切稱為“移動的生命守護站”。
節日安保、邊境巡邏、群眾走訪……他把每一項工作都當成自己的事業,也贏得了來自各方的認可。入警以來,他獲得過個人三等功,被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而這段高原歲月,也將成為他最閃光的榮譽之一。
帕米爾的星空遼闊而深遠。許偉的身影,只是千千萬萬援疆人中的一個縮影。他們在祖國邊疆默默堅守、無私奉獻,用溫情和責任點亮邊境線上的一盞盞燈。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他們用腳步丈量信念,用行動踐行初心,讓我們看見責任的力量,也感受到溫暖的人間真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