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公開給日韓致函,嘴上說“重視且想要繼續合作”,實則是通知加征關稅,而且不準反制。面對特朗普咄咄逼人的姿態,日本和韓國有能力應對嗎?為何在對華關稅戰失敗后,特朗普依然有底氣對其他國家施壓?
日前,特朗普在社媒上公開了他給日韓兩國的信號,通知他們將加征25%的關稅,還表示“若采取反制措施,相關關稅就會加到美國實施的25%基礎上”。從中美關稅戰的情況看,特朗普確實會這么做。而且在關稅談判上,除了中國,美國對絕大部分國家都有明顯優勢,因為“美元霸權”的存在,使得“輸入美元換取產品”模式依然很強大。尤其是日韓均為出口導向經濟體,經濟非常依賴外貿,美國完全可以利用消費市場來施壓他們。但相比日本,韓國還有能施壓美國的“籌碼”。一個是高速內存產業,美國企業在這方面對韓依賴度很高;另一個是造船業,美國需要韓國的幫助。
然而在關稅戰中,真正拖不起的國家其實就是美國。日前,特朗普的昔日盟友馬斯克成立“美國黨”,公開叫板共和黨和民主黨,他提到美國的財政赤字將擴大到2.5萬億美元,因此“憂國憂民”,最終選擇與特朗普“決裂”。馬斯克提到的情況,不是空穴來風,美國其實在上世紀70年代的布雷頓森林體系時,就很接近國家破產,但靠著美元與石油綁定把國運拉了回來。然而,美國也付出了代價,其貿易逆差持續失控,經濟結構也變得越來越畸形。現在,美國財政已經陷入了死局,特朗普想要通過關稅來緩解財政壓力,但也無法解決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對特朗普向日韓等國加稅的做法,不少人認為這就是施壓這些國家與中國劃清界線,好讓美國實現對中國的“圍堵”。然而,類似的策略拜登已經用過了,他一口氣建立了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奧庫斯”、印太經濟框架等“小圈子”,也沒有實現“圍堵”中國的目的。原因很簡單,中國不僅有龐大的市場,還是全球最強的“工業機器”。放眼整個世界,絕大部分國家都是資源國,只能從事第一產業。而且人類工業化的200多年歷史也證明,能夠成為工業國的非常少,很多國家就是賣資源,在某些領域能取得發展。特朗普多次強調,美國是絕大部分國家的“甲方”,但需要大量資源的中國,何嘗不是?一群“乙方”就算聯合起來,又如何圍攻“甲方”?
面對當前局勢,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表示,中日韓應該聯合起來。他還聲稱“雖然中國已經很強,但還不能單獨面對美國”。但事實上,日本和韓國已經是難兄難弟,他們就指望中國能拉他們一把。韓國在尹錫悅時期,就主動遠離中國,試圖把經貿合作重點放在美國身上。然而,拜登政府根本不愿意與韓國簽署自貿協議,現在總統換成特朗普,更是只想對韓國加征重稅,不給任何好處。日本已經有多家企業赴美發展,石破茂政府還同意承擔10%的基礎關稅,但還是被特朗普持續施壓。面對嚴峻的局面,日韓會做出怎樣的選擇?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