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在軍事領域對華動作不斷。據印度媒體報道,印國防部要搞一場軍購大審查,專門排查軍工供應鏈中是否還有中國的零部件。值得一提得是,早在今年2月,印方就以“國家安全風險”為由取消無人機采購訂單,只因發現含中國零部件。
印度陸軍設計局副局長曼恩重申,消除供應商中的中國零部件、降低對華依賴,是印防范安全風險的優先事項。從這些舉動可以看出,印度在某些方面正鐵了心要緊跟美國步伐,試圖在軍事裝備等領域與中國 “脫鉤”,以此來迎合美國的戰略,展現其聯美抗華的姿態。
面對印度如此明顯的針對行為,不少人心中都縈繞著同一個疑問:中國為什么不能揍他?答案很現實:是真的“不能”打,因為一旦把印度打趴,或許才是災難的開始。
印度這死鴨子嘴硬的性子,前不久的印巴沖突,巴基斯坦擊落6架印度空軍戰機,也實打實摧毀了印度77架無人機,印度無論在人員傷亡還是軍事行動成果上都不占優勢。可停火后,莫迪竟大言不慚宣稱巴基斯坦“陷入絕境”。這種睜眼說瞎話、死不認輸的勁頭,就算中國在戰場上把印度打垮,也很難讓印度真正服軟。
畢竟軍事上的碾壓容易,要從根本上瓦解其對抗意志、重塑地區秩序,難度超乎想象。
更要命的是,一旦把印度打趴,整個南亞次大陸將瞬間變成失控的“潘多拉魔盒”。印度號稱“人種、宗教、語言博物館”,國內22種官方語言,上百個民族,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千年積怨,種姓制度造成的階層割裂,還有各邦地方勢力專權自重,這些矛盾平時就暗流涌動。一旦中央權威崩塌,東北部各邦的獨立武裝,還有克什米爾地區的多方勢力,必然趁機掀起腥風血雨。到時候整個南亞陷入軍閥混戰,國際社會逼著大國出面“平亂”,這么個燙手山芋,誰接誰倒霉,不僅要投入海量資源,還會被拖入無休止的政治漩渦。
再算筆經濟賬,印度14億人口可不是個小數目。戰爭一旦摧毀其本就脆弱的基礎設施和工業體系,十幾億人失去生計,“失業潮”引發的連鎖反應不堪設想。邊境可能一夜之間涌入百萬饑民,混亂中跨國犯罪集團趁機崛起,人口販賣、毒品走私、武器黑市,周邊國家的邊境安全和社會穩定將遭受沖擊。這種局面下,中國即便打贏戰爭,也要承擔難以估量的善后成本,甚至可能引發國際輿論壓力。
說到底,中國“不能”輕易開戰,不是怕印度,而是對戰爭后果有著清醒認知。在百年變局的關鍵節點,維護地區穩定、專注自身發展才更符合國家利益。而用戰爭解決問題看似痛快,實則可能讓中國陷入戰略滯后。比起槍炮,更智慧的做法是讓印度明白對抗中國沒有出路,我們要通過外交博弈、經濟合作和戰略威懾,迫使印度服軟、不惹事,我們大國應該是有這個底氣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