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當于20個三峽大壩,外媒已經發現,中國悄悄在沙漠里干了件大事。在大部分國家都局限于發電只能靠水利與火力之時,中國卻一頭扎進了沙漠之中。很多人奇怪,沙漠里也能發電嗎?這件事還要從治理沙漠開始講起。尤其是今年,相信不少人都感受到來自蒙古的漫天黃沙,這其實就是因為他們多年放牧對荒漠不治理的原因。
聯合國的資料也表明,目前的在亞非拉等地,三分之一的陸地正在受到荒漠的影響,這對于當地居民和國家都是一筆不小的損失。
而我國其實早就注意到了這一點,所以多年來一直主張治理荒漠。
所以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到處隨風飄揚的沙子給關注,這就是著名的防沙林了。
這么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將樹木種植在荒漠的邊緣,就比如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周邊,種下一排又一排的胡楊林。
很多人覺得,這漫天的飛沙,連綿延不絕的山脈都難以擋住,區區幾排樹怎么可能擋下。
其實,重點不在樹上,而是在樹木的根系,胡楊的根系一般會垂直的扎在地下,到達十幾米的深度,然后再平鋪數米,這樣就把這片土地上的沙給鎖住,達到了沙子不胡亂飛舞的目的。
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就能進行下一步,對光伏發電設備排兵布陣。
光伏發電對于目前的我們來說也是非常熟悉的,它和水利火力發電有很大的區別,不需要修建太多的基礎設施。
但是對于自然條件比較依賴,說白了就是需要陽光充足的地方,那哪里能有降水少暴曬的沙漠更加適合呢?
當然板陣排列前必須對荒漠進行處理,因為如果沒有處理,陣一擺好,先來點狂風,這些光伏設備就會被黃沙埋上半截。
其次就是排列的學問了,比如角度多少更合適,還有針對太陽不同的移動要有一個相應的陣型,只有這樣才能把陽光科學地利用起來。
而這個陣勢擺好之后,外國的衛星看到還以為我國的沙漠平白無故地多出了一個大湖泊。
專家介紹道,就拿塔里木來說,一年的日照長度可以長達3000多個小時,這么發出來的電可以堪比20座三峽電站。
而且,光伏發電不管在清潔方面還是在成本上,都是幾種發電之中最好的一種選擇。
那么電是發出來了,怎么運輸呢?
我國其實也早就規劃好了,修建了千伏的高壓直流線路,一路從阿拉善走到了江南水鄉。
正因為如此,才會使得我國度過夏天高溫天氣時,很少出現用空調就斷電的情況。
所謂的用電自由,原因之一就是我國在沙漠中悶聲干的這件大事。
這種在沙漠中利用光能發電的辦法,其實也反映了華夏民族的一種迎難而上的精神,不少國家都覺得沙漠就是國土中一塊兒毫無用武之地的地塊兒。
而在我們這里,這里卻是一塊擁有著滿滿能量的“大電池”,不過就算知道了這一點,他們也很難做到,大家猜這是為什么呢?
參考資料:
中國新聞網:碳路中國|探訪中國第七大沙漠上的“光伏長城”
環球時報:中國在沙漠中建設“光伏長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