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大家將壓抑了許久的文娛消費需求釋放,演唱會成為了承載這份熱情的絕佳載體,當聚光燈亮起時,數萬雙手同時揮舞的畫面,恰似集體情緒的解壓閥;
一年前,從周杰倫
“嘉年華”世界巡回演唱會的全場4萬多人大合唱,到陳奕迅用《好久不見》勾連起的時空對話,演唱會不再是單純的音樂演出,而成為鐫刻記憶的情感儀式;
最近,朋友圈和各個社交媒體依然被演唱會刷屏。王力宏演唱會的
“公轉自轉” 舞臺點燃萬人大合唱,汪蘇瀧巡演現場歌迷用熒光棒拼出星河,鹿晗Season4亞洲巡演掀起視聽狂潮……
從2023年到2025年,演唱會市場持續火熱,成為文娛消費領域的強勁增長點。
演唱會三年持續火爆,
從復蘇到爆發的數據印證
2023年,演唱會市場復蘇升溫。3月26日,《時光流轉》-老狼北京演唱會在五棵松凱迪拉克中心唱響,一萬多張門票一周內售罄,成功揭開了2023年大型演唱會的序幕。這一年,張學友、陳奕迅、周杰倫等眾多歌手紛紛舉辦巡演。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演唱會票房達128.4億元,較2019年增長了110億元。
2024年,演唱會熱度有增無減。大演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大型演唱會票房破260億,同比增長78.1%;觀演人次超2900萬,同比增長45%。其中,演唱會跨城觀演逐漸成為主流,比例達64.2%。
2025年,演唱會市場保持火爆態勢。2025年一季度演唱會場次達536場,大型演唱會較去年同期增長7.3%,票房收入25.0億元,同比2023、2024年均有所增長。4月、5月演唱會場次分別為275場、330場,同比增加37.5%、20.9%。
演唱會正在變成中國城市經濟的超級引擎。這不僅是流量,更是一種新型城市動能。粉絲跨城追星,一張門票激活“吃住行游購娛”全鏈路消費,成了“行走的GDP制造機”。比如,東莞超級草莓音樂節,3天吸引8萬人,人均消費3500元,總消費超2.8億。而今年五一全國人均出游消費才123元——這批樂迷的消費力,硬是全國平均的近30倍!
演唱會為什么能持續火這么久,甚至在文娛消費中持續占據C位?
這說明,年輕人不是不消費,而是只為情緒價值買單、只在“刀刃上”花錢。而演唱會,就是他們釋放情緒和悅己消費的高峰場域。
三個關鍵詞,
把流量變留量、演出變紅利
同樣是舉辦演唱會,為何有的城市能賺得缽滿盆滿,有的卻只是“過個熱鬧”?
運營協同力:把“臨時流量”變“系統紅利”
今年5月份,鄧紫棋襄陽站演唱會,堪稱“城市級運營”的典范。在這場演唱會的籌備與舉辦過程中,東津新區管委會、交通、公安、文旅等多個部門緊密聯動,形成了強大的合力。為了確保歌迷能夠順利、便捷地抵達演唱會現場,300多輛公交提供無縫接駁服務,400名警力與1000名安保人員全程護航,保障了現場的秩序與安全。
此外,考慮到歌迷的飲食需求,牛肉面館24小時營業,奶茶攤、美食夜市巧妙 “卡位”歌迷動線,讓歌迷在觀看演唱會之余,能夠盡情享受當地美食;近百家酒店更是積極響應,推出演唱會優惠活動,入住率大幅上漲40%,營收猛漲68%;文旅部門也不甘落后,聯動38家景區,推出“門票即通票”福利,吸引歌迷在演唱會前后游覽當地景區,進一步延長了他們在襄陽的停留時間,增加了消費機會。
這場演唱會的成功舉辦充分說明,演唱會不僅僅是一場音樂演出,更是一個城市展示自身形象、提升綜合實力的絕佳契機。真正決定一座城市能否將演唱會帶來的“流量”轉化為“留量”的,是城市的協同運營能力,考驗的是政府、文旅、交通、商圈等各方能否齊心協力,共同為歌迷打造一場全方位、沉浸式的“寵客式運營”體驗。只有當各個環節緊密配合、協同運作,才能將演唱會的臨時流量轉化為城市的系統紅利,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產業融合力:用“文旅套餐”放大單點價值
一場成功的演唱會,其價值絕不應僅僅局限于舞臺上的精彩表演,更應體現在能否激活一整座城市的消費引擎,帶動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
刀郎2025年巡演的首站落地濟南,眾多粉絲跨省乃至跨國前來觀看。不少人更是選擇“拖家帶口、順便旅個游”,將觀看演唱會與旅游度假相結合。濟南文旅局敏銳地抓住了這一機遇,推出“門票變通票”政策,地打通了景區、酒店、餐飲等資源之間的聯動通道。同時,借勢打造“跟著刀郎去旅行”系列文旅產品,深度挖掘濟南的歷史文化、自然風光等特色資源,將刀郎的音樂元素與濟南的城市魅力有機融合。
濟南文旅通過“文旅套餐”的方式,實現了從演出流量到城市消費力的高效轉化,讓歌迷在欣賞演唱會的同時,深入體驗濟南的城市風情,帶動了旅游、住宿、餐飲、購物等多個行業的繁榮發展。這就是產業融合力的價值,它并非僅僅依靠演唱會這一個爆點來吸引眼球,而是注重在每個觸點上實現價值變現,確保每個環節都能夠有效地接住流量,將演唱會的熱度轉化為對全產業的強大拉動力,形成一個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良性循環。
品牌營銷力:把“事件IP”變成“城市名片”
在借助演唱會打造城市品牌營銷方面,2024年煙臺華晨宇的 “日出演唱會” 無疑是一場令人矚目的高分操作。與傳統演唱會選擇在晚上開唱不同,這場演唱會大膽創新,偏偏選擇凌晨三點,讓華晨宇的歌聲與海上日出同頻共振,成功將一場普通的演出打造成了獨一無二的“浪漫奇觀”。
煙臺文旅不僅善于“借勢”,更精于“造場”。他們將演唱會場館精心打造成“火星樂園”,融入豐富的藝術裝置、互動體驗項目以及特色攤位,為歌迷營造出一個沉浸式的潮玩空間。歌迷們在觀看完演唱會后,紛紛打卡拍照、品嘗美食、在社交平臺分享自己的體驗,形成了強大的口碑傳播效應。
據統計,此次演唱會吸引了13萬人現場狂歡,五一旅游收入升至 1.6 億元,“來煙臺看海上日出演唱會”更是成為網絡熱梗,讓煙臺的城市形象成功出圈,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廣泛傳播。
這就是“事件IP”變“城市品牌營銷”的范式:不是短暫流量,而是能不斷被傳播、被共情、被記住的記憶符號,讓演唱會成為一張獨特名片,為城市的長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城市營銷的三大核心關鍵點
當演唱會從單純的文娛活動升級為城市發展的“超級引擎”,如何讓舞臺聚光燈成為城市魅力的投射器,成為現代城市營銷的必答題。在消費升級與注意力稀缺的雙重背景下,城市需構建“情緒價值-產業聯動-綜合運營”的鏈路,以情感共鳴激活消費潛能,用全鏈融合放大流量價值,靠系統運營沉淀長期紅利。
第一,抓住情緒價值,是引爆消費的第一步。在當今時代,年輕人的消費觀念發生了深刻變化,他們更加注重自我感受,愿意為能夠帶來愉悅、滿足等情緒價值的事物買單。城市在舉辦演唱會等活動時,要深入洞察年輕人的心理需求,精準把握他們的情緒脈搏,通過創新的活動策劃、貼心的服務體驗等方式,與年輕人建立情感共鳴,從而點燃他們的消費熱情。
第二,演出是流量入口,聯動是增長底盤。一場演唱會的真正價值,絕不僅僅體現在舞臺上的精彩呈現,更在于其能夠撬動“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的融合發展。城市要充分發揮演唱會的集聚效應,加強各行業之間的協作聯動,整合資源,優化服務,為歌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消費體驗,讓演唱會成為拉動城市消費增長的強大引擎。
第三,服務的綜合運營力,是城市能否打造爆點的終極壁壘。舉辦演唱會并非僅僅將歌手“請來就行”,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演前有布局、演中有統籌、演后有復利”。城市要從全局出發,精心策劃演唱會的籌備、舉辦以及后續影響的持續發酵等各個環節,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優化城市治理能力,確保演唱會能夠順利舉辦,并為城市帶來長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流量不是恩賜,而是對城市治理與協同力的一次大考。
別小看一張演唱會門票,它可能就是一座城市與時代對話的起點,一次城市品牌的重構,一次消費引擎的點火,一次未來想象力的集結,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開拓無限可能。
演唱會經濟已經成為城市消費的新引擎和營銷的新范式,城市應充分把握演唱會帶來的契機,不斷提升自身的運營協同力、產業融合力和品牌營銷力,將演唱會的流量轉化為經濟紅利,讓演唱會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名片,推動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肖明超-趨勢觀察播客“萌觀趨勢潮”現已正式上線
在這檔播客里,您將聽到:
商業熱點的深度解讀、消費趨勢的全景觀察、品牌成長的案例復盤、企業家主理人和專家們帶來的真實破局故事......
趨勢不迷路,增長有思路。您的趨勢營銷戰略導師萌叔,將與您一起,洞見消費趨勢涌動,拆解商業底層邏輯,預判未來的戰略機會。
歡迎掃碼收聽~
趨勢報告·獨家發布
| | | | | | | | | | | | | | | | | | | | |
趨勢案例·營銷解讀
| | | | | | | |
趨勢品牌·行業領軍
趨勢傳播·商業動態
| | - | | | | | | | | | | | |
趨勢產業·深度洞察
|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